第六百二十四章 鋼鐵大突破(1 / 2)

人類曆史上,造船的一係列技術就和其他很多行業一樣,都是處於不斷的發展之中。

隻不過在現代科學技術之前的發展速度比較緩慢,沒有完善的科學體係支撐,所有行業的進步都隻能依靠長期的經驗模式以及偶然的發現。

這種改進發展,靠的是整個人類的運氣……但是很難持續性的沿著某一條發展道路持續發展。

在造船行業上也是如此,船隻出現在人類曆史上已經至少近萬年,這僅僅是考古後有明確證據的時間,實際上,船隻在人類曆史上出現的時間肯定還要更久……

你沒挖到更久遠時代的船隻文物,不代表更久之前就沒有船了啊。

而在這上萬年的船隻發展曆程裡,從獨木舟一路到如今的風帆船隻,其實整體進步並不算太多,至少在造船材料上沒有出現變化……一直都是木料。

但是進入風帆戰艦時代後,尤其是線列時代後,人們為了追求更加強大的火力,部署更多,更大的火炮,進而不斷的推高船隻的噸位。

而船隻的噸位提升,也就對造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對於戰艦而言,船隻本身的龐大重量,再加上大口徑艦炮的龐大重量,這些都對船隻的承重材料提出了新的挑戰。

尤其是承載甲板的橫梁以及枕梁、支撐柱這些主要的承重結構。

同時你還不能一味的堆砌材料,因為這樣會導致重量的增加。

如此在控製一定重量的前期下,儘可能的加強承重結構以及船肋骨的強度,這就是當代造船技術人員們所需要考慮的問題。

而大楚帝國海軍艦政部下屬造船司的想法就是,使用比木材更強的軟鋼熟鐵,低碳鋼來製作這些承重結構。

這還是從陸軍的炮架上得到的靈感!

在統一戰爭早期,其實大楚帝國陸軍的各式野戰炮所采用的炮架,都是木製的,到後來才逐步替換為鐵製炮架。

儘管鐵比木頭要更加沉重,但是鋼鐵所帶來的更好的強度,也能夠減少炮架各零部件的尺寸,繼而達到減重的效果。

到如今,大楚帝國陸軍的所有火炮的炮架,包括車輪都是清一色的鐵製,已經是看不見木製炮架的身影了,並且新式火炮采用的鐵炮架,基本都是采用熟鐵所製。

而隨著材料技術的持續發展,尤其是大冶鋼鐵公司在鐵碳合金的持續研發,已經能夠生產出來質量相當不錯,並且可以鍛造加工的熟鐵,而且還采用這種熟鐵用於生產大型的鐵鑄件。

這裡頭的關鍵是批量生產各種熟鐵,也就是含碳量非常低的鋼,其特性比較軟,可以用來鍛造加工各種鐵製品

但是在大冶鋼鐵公司獲得技術突破之前,大楚帝國的各大鋼鐵公司或其他機械廠,基本沒有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熟鐵的能力。

不是不能生產,而是產量非常有限,而且也很難一次性獲得大量原料並進行加工為大型鐵鑄件。

產量很低,成本也高,因此熟鐵在這之前基本隻用於冷兵器、盔甲以及小件鐵製品上。

哪怕不考慮成本和產量,也很難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大型的熟鐵鑄件。

一直到今年上半年,大冶鋼鐵公司那邊獲得了技術突破,他們經過持續十幾年的研發,尤其是得到了理工學院以及其他相關研發機構的大力協助後,成功的搞出來了一種全新的煉鋼法。普德林法

也就是攪練法,這個辦法其實還是在傳統的炒鋼工藝裡進行進一步深挖研發,但是引入了現代的科學化學方麵的體係,而當化學方麵得到一定突破,明確了鐵料中所含有的各類雜質元素以及比例後,那麼就能針對性的設計出各種生產工藝來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大冶攪練法就是如此,原理很簡單的,就是直接把火焰吹進爐子裡,然後經過反射後加熱生鐵,同時爐底采用鐵的氧化物堆砌。

這種情況下,生鐵內含有的氧化物,比如碳就能夠和氧氣直接接觸並燃燒,進而達到降低碳含量的效果,順帶還能把磷也去掉,同時還能加大爐溫,使得爐溫達到一千四百攝氏度。

儘管這個溫度,還無法讓融化純鐵,但是比以往的一千二百度依舊有了質的提升。

一千四百度下,生鐵的碳大量減少,進而變成為漿湖狀,這個時候就需要進行攪拌作業,使得碳進一步減少,並去除雜質。

最後,就能夠得到含碳量非常低的熟鐵,然後再經過鍛打加工後去除氧化物雜質,就能夠作為原材料使用,加工成各種熟鐵製品了。

而且還因為掌握了現代的化學知識,知道鋼材的強度和含碳量息息相關,因此後續對熟鐵進行加工的時候,還能相應添加一定比例的碳元素,以提高材料的硬度。

比如鍛造盔甲的時候,就是用熟鐵進行鍛造,然後在鍛造的過程裡適當添加碳元素,以便盔甲成型的時候硬度變高,如此也就能夠讓楚軍獲得防禦能力更好,重量更輕的鋼製板甲了。

工業化量產熟鐵,這是大楚帝國冶煉工業,甚至是帝國整個工業體係最近十幾年最大的技術突破,為此羅誌學還特地召見並封賞有關技術人員呢。

當有了大量出現的熟鐵後,大楚帝國的熟鐵製品開始大量出現,不僅僅是在冷兵器以及盔甲上使用,更重要的還是開始廣泛應用在各機械行業。

機械行業才是當代最急需各種鋼鐵製品,尤其是可塑性,可加工的熟鐵製品的行業,而以前的熟鐵產量太低,難以滿足需求,因此很多機械設備,其實都還在使用木材,或者乾脆是生鐵澆鑄而成。

當工業界那邊率先開始大規模使用熟鐵後,海軍這邊自然也開始琢磨著使用熟鐵來建造船隻的承重結構了。

為此還把報告打到了羅誌學這邊來,說是想要搞幾艘試驗艦!

然而試驗艦這東西是要花錢的,海軍為什麼要把這份報告遞交到羅誌學這邊來,還不是為了想要從羅誌學這邊弄點專項經費……

如果不是為了想要申請經費,這種技術細節的事情根本不用捅到羅誌學這邊來,甚至連海軍大老也不會太關注,一般都是海軍艦政部以及海軍軍械部那邊就自行決定了。

但是吧,海軍的不少人都知道自家陛下比較關注一些技術問題,尤其是和新材料,新加工方式等有關係的技術問題。

不少海軍將領可是清楚的知道,自家陛下基本上很少外出視察,但是有一半的視察都是前往各科研機構視察各類技術創新和突破。

蒸汽機,鋼鐵研究這些東西自家陛下最為關注,因為羅誌學關注的多,這搞的很多臣子不管願不願意,都會去了解並解除這些東西,然後投其所好……

這一次海軍的想法就是,借著新技術的研究名頭吸引羅誌學的注意,一旦羅誌學心情好了,隨便一張口,海軍說不準就能夠多出來幾十萬楚元的造艦經費呢。

實際上和海軍將領們猜測的一樣,羅誌學看到海軍的這份報告後很有興趣,當天就召集了幾個相關的人員討論了相關的技術問題。

三天後,羅誌學又召見了工業部以及海軍相關的人員,主要是聽取專業的技術官員對行業的技術發展的情況,以及把鋼鐵這種材料大量使用在船隻上的可行性。

羅誌學知道鐵肋木殼船是一條可行的發展道路,問題是他擔心以目前大楚帝國的工業技術能力能不能搞出來。

召見這些人員開會,就是為了了解技術水平。

而根據會議上所得知的結果來看,還是比較樂觀的。

工業部方麵的技術官員認為,大冶鋼鐵公司大規模所生產的熟鐵性能優秀,經過後續的鍛造加工後能夠確保足夠的強度,完全可以代替木材作為船隻的承重零部件使用。

其實這都不用討論,因為在造船業之前,工業界就已經開始在機械行業裡大規模使用熟鐵為原料生產各類鐵製品了。

而一些大型設備所需要的鐵製零部件也是非常大的,比如大型吊裝設備裡所需要的零部件,那可大的很。

簡而言之,以大楚帝國目前的技術能力,足以為造船業提供各類鐵製零部件。

隻不過產量會是一個問題,因為造船所用到的一些熟鐵零部件往往都非常龐大,這種大型鐵製品的生產加工都是非常麻煩的,目前來說大楚帝國還缺乏大規模生產這種大型零部件的量產能力。

隻能是小打小鬨生產一些用於特定行業,主要是大型機械設備所用的零件。

這產量低,就意味著數量不足,而且還會拉高價格。

但是價格,卻是鐵料相對於木料非常重要的一個優勢。

建造戰艦所用的大量木料,尤其是那些主要承重零部件所用的木料,價格可是非常昂貴的。

要建造一艘戰列艦,需要用到上千棵樹的木料,這上千棵樹指的可不是普通樹木,都是一些特定種類的樹木,並且對粗細以及高度都有著要求。

而一些關鍵部分所用到的木料,更是需要一些頂級木材,任何東西到了一定極限後,往往就非常貴……

木製戰艦時代裡,木材的成本也是一艘戰艦的主要成本,而對於大楚帝國的這種初步工業化國家而言,戰艦的建造成本裡,木料是大頭,相對來說火炮反而是小頭。

畢竟對於大楚帝國而言,隻要沒啥原料限製,能夠利用機械設備大批量生產的東西,那麼生產成本基本都貴不到那裡去。

但是很不幸,木材這東西,加工不是問題……問題是木料本身就貴!

大楚帝帝國為了建造各種戰艦,可是滿世界砍伐以及外購各種適合的木材,甚至都專門跑到廣西甚至雲貴的地區去尋找並砍伐上好的木材,又從南洋各地廣泛進口各種上好的木材。

即便如此,其實也是問題多多,因為難以獲得橡木這種優良木材,大楚帝國隻能用其他次一等的樹木,這造出來的戰艦多少性能會有所影響。

其次是就算你獲得了大量的頂級上好的木材,那麼也需要漫長的時間進行等待,比如橡木砍伐後,要在通風乾燥的地方放置十幾年,然後才能夠成為合格的建造戰艦所用的木材。

而大楚帝國成立才一共也才十幾年呢,至於前明時期,人家根本就不玩海軍,可沒儲備大量木材的習慣。

所以大楚帝國大規模造艦的時候,所遇到的第一個挑戰就是缺乏大量的合格木材,準確的說是晾乾後的木材……並且極度缺乏蓋倫船型的船肋木材,這玩意需要天然帶有一定彎曲的木材才行,而自然界哪有這麼多適合並且也足夠樹齡,同時樹種還適合造船的天然彎木啊……

大航海時代裡有些國家為了得到適合的船肋木材,在種植造船木材的時候采用人工乾預的方式,讓木材生產的時候就帶有一定的彎曲角度。

光靠大自然,那麼這麼多天然彎木啊!

曆史上清末時期,大清王朝發起洋務運動在建造西式船隻的過程裡,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因為過去幾十上百年沒有專門培育這種造船木材,以至於國內根本找不到多少船肋木材,而進口也很難進口到。

最後清末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