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收購(1 / 2)

李氏製鐵花費巨資收購蕪湖機床公司的核心業務,這在大楚帝國工業界裡引起了一陣轟動。

畢竟這不僅僅是價值數十萬楚元的收購,同時這也是民間資本首次收購工業部所屬的大型企業。

儘管李氏製鐵公司早已經不是純粹的民營資本,其中大部分股份都是被各種金融機構所持有,廣州府財政更是第二大股東,但是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民資企業。

這給工業界造成了一定的衝擊,甚至讓人們對工業部企業的印象有了一定的改觀。

受限於早期工業部所屬企業的強勢,人們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把工業部所屬的企業當成了官方機構來對待的……

但實際上這隻是外界人們的誤會而已!

大楚帝國工業部所屬的各大企業,包括各地方財政投資成立的各官方資本所屬企業,從來都不是行政機構……那隻是普通的商業公司而已。

雖然官辦企業的總辦等高管都是官員,但他們隻是官方派出來的管理官方資本的人員而已……甚至連官身都不是掛靠在企業本身,而是掛靠在工業部或各地財政管理機構裡,去任職也是屬於派遣任職。

大楚帝國裡的官方企業,其實很簡單,並且很純粹的,那就是由帝國官方資本投資,根據帝國一係列工商法律注冊成立並運營的商業公司。

雖然他們帶有發展科技,支持國防,穩定民生等政治任務,但是他們的一係列運營其實和民間的普通企業沒啥區彆。

這種情況下,其實很多官方資本投資的企業也會虧本破產,也會被出售轉讓,或者也收購吞並其他民營企業等等正常的企業行為。

而除了一些特定行業,關係重大的企業外,官方一般也不會插足企業的具體運營管理。

企業自負盈虧……做不下去了該倒閉就倒閉,該出售就出售……反正彆指望官方給你兜底。

以前其實就有過很多的例子,尤其是在輕工行業裡。

大楚帝國官方資本在早年涉足過很多的輕工行業,尤其是紡織產業,這玩意最開始可是官方資本搞起來的……

但是後來隨著官方資本調整戰略重心後,就采取集中力量投資建設重工業,把輕工業逐步移交給民間資本。

這個過程裡官方資本陸續把持有的一些紡織產業或相關聯的產業出售套現。

如今也就隻留下了一家漢天紡織公司這麼一根獨苗,而之所以留下這根獨苗可不是因為這家公司很賺錢,而是因為漢天紡織公司除了普通的紡織業務外,其實還是大楚帝國裡最重要的特種紡織企業,也是大楚帝國軍方的一係列軍用紡織品的供應商。

這家企業是一家國防供應商,國防工業體係裡的一部分……該公司供應了相當多的軍用帳篷、雨衣、軍服、被服、皮革製品等等。

要不然,以工業部高層的性子,早就把漢天紡織公司給甩賣了。

紡織業也隻是一個縮影而已,實際上大部分輕工行業官方資本都進入過,但是很多最後又退出了。

不說輕工行業行業,哪怕是鋼鐵、機械、造船、航運等典型的重工業,官方資本其實也多次出售、破產倒閉過不少企業,至於出售股份套現,又或者是引入民營資本進行戰略投資就更多了。

隻不過以前這些動作規模都比較小,或者消息傳遞的沒那麼廣,沒引起普羅大眾的關注而已。

而蕪湖機床公司不一樣,這可是國內排名第二的機床企業,嗯,至少兩年前還是國內第二大機床企業,巔峰時期資產規模達到百萬之巨,全國三大主要的生產基地裡一共擁有超過五萬名雇員。

這樣的一家企業,在很多人看來和官方機構沒啥區彆,也認為這樣的龐大企業不可能倒閉,官方不管如何都會拯救……

早兩年,蕪湖機床公司裡很多人還奢望著工業部出頭把漢天機械公司的一係列高性能材料的專利授權給拿過來呢……

結果呢,工業部的高層直接把這家企業來了一個破產重組,直接甩賣資產套現止損……

這可是震動了不少人的神經!

高呼不可能……

這些人,還是沒能理解工業部乃至帝國高層的一些心態……除了那幾家兵工廠外以及糧食總公司和鹽務公司以及造幣廠等少數真正不可或缺的企業工廠外,其他的官辦企業其實也就那樣……

沒啥是不能賣的……

更彆說機床行業裡的一家已經被折騰到破產的企業了,反正工業部還有一堆備選的親兒子和乾兒子,把這個養廢的兒子賣掉,避免更多的虧損很正常。

退一萬步說……華夏自古以來就是官本位!

這個官本位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在帝國高層看來,工業部的錢是帝國的錢,李氏製鐵的錢也是帝國的錢……這錢現在放在誰手裡其實沒什麼區彆,等要用的時候都能拿過來……

嗯,這也是羅誌學的心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你連命都是我的,你的錢是不是我的重要嗎?

而且羅誌學又不花錢,他可以很自豪的說,自打穿越過來十幾年,他身上就沒帶過錢……更沒花過錢。

所以羅誌學要你的錢乾嘛,整個帝國都是他的……

人家看你,就跟你看自家動物園裡的猴子一樣,你會眼紅自己養的猴子手裡多了一跟香蕉嗎?

當然了,這些帝國高層那一小撮人,準確的說是羅誌學以及那幾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參務大臣們的心態!

但凡地位差一些,哪怕是個協辦大臣,都很難體會到這種心態。

所以很多事情你咋一看很不合理,但是你站在不同的高度,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的時候,那麼就會發現又理所當然!

就連李氏製鐵公司都是有些驚訝帝國高層會這麼快批準他們的收購桉,不過驚訝歸驚訝,但是得到了同意收購的回複後,他們迅速展開了行動。

要收購蕪湖機床公司的核心業務,這可是需要花不少錢的……因為人家工業部的目標很明確,一方麵是填補拖欠的財務銀行巨額貸款……這筆貸款如果出現了問題,財務銀行安廬省分行恐怕要暴跳如雷,一大堆人也要跟著倒黴。

另外一方麵則是要恢複生產維持行業發展。

處理貸款壞賬以及維持整個行業發展,這是工業部方麵主要顧忌的原因。

他們可以讓蕪湖機床公司破產,但是不希望看見一家國內第二大機床企業徹底完蛋,從而導致整個機床行業完蛋,他們也想要引入外部投資者,重新激活這一大堆的機床業務,給機床行業帶來新的競爭力,進而持續發展整個機床行業。

工業部的這些訴求,最後歸根到底到了李氏製鐵這邊,就隻剩下一個問題:錢!

有錢好說話,這些事都不是事。

沒錢……那麼就搞不起來。

李氏製鐵公司迅速和破產重組委員會的人進行了相關的談判,然後對交易細節進行逐一談判。

最終,雙方達成了談判協議,蕪湖機床公司把核心業務以及其他業務拆分,李氏製鐵公司以直接四十三萬楚元現金,收購了蕪湖機床公司的核心業務,包括三大生產基地,一個研究所,兩個大型實驗室以及其他相應資產,同時承擔了核心業務大約二十萬楚元的銀行貸款、供應商貨款等債務,這樣算下來,其實總出資就達到了六十三萬楚元。

這對於當代的工業界而言,雖然不是最大的,但也算是大手筆的收購了,而且收購對象還那麼特殊。

工業部那邊把核心資產甩賣了後,基本上就填平了六十萬多楚元的大坑,然後再把其他亂七八糟的資產一一變賣,最終這麼一拆分出售後,發現本來資不抵債的蕪湖機床公司,最終把貸款全部甩出去了不說,還剩下了好幾萬楚元……

用工業部大老的話來說就是:總算還剩下了個點銀渣子……

其他業務方麵不用去說,且說蕪湖機床公司的核心機床業務被李氏製鐵接管後,曆史製鐵公司把這些核心業務重組為李氏機床公司。

緊接著進行了全方麵的整頓,人家李氏製鐵公司能夠成為國內第一大民營企業,靠的可不僅僅是有錢,還有他們的高效管理。

要不然,他們怎麼可能支撐起來一家資產數百萬楚元的龐大綜合性集團企業。

重組後,李氏機床公司的員工規模,比蕪湖機床公司時代裡縮水了百分之五十以上……而這些工人也不用擔心失業……國內大楚帝國的工業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工人,尤其是有技術或者有經驗的工人還是比較容易找工作的。

蕪湖機床公司破產重組之前,其實很多人都已經跳槽了……

裁員的同時,李氏製鐵公司再一次祭出了他們慣用的大殺招:砸錢挖人!

裁員,裁的是普通工人以及行政人員還有那些半吊子的研發人員。

挖人,挖到是研發人員!

作為一家立足於造船、製鐵的典型重工業企業,再加上之前的一係列成功經驗,讓李氏製鐵管理層對技術非常的重視。

砸錢挖人研發技術,這是他們的基操……甭管乾啥,他們都這麼乾,都快要形成習慣了。

然後,在旁邊吃瓜看戲的漢天機械公司就發現……自家的機床核心研發團隊就被挖走了很多人……尤其是機床刀具研發的十幾個核心工程師,更是被挖走了半數還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