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外大殖民(2 / 2)

也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一開始他們的技術就落後了,後續又缺乏大筆資金讓他們砸錢提升技術,隻能是自己拉訂單賺錢逐步提升技術水平,這能夠勉強維持國內第五大造船廠的地位,還能勉強建造三等戰列艦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

而昔日國內第三大造船廠李氏造船廠,因為之前重金投資機床行業,在跟進鐵肋木殼船技術上落後了一步,儘管他們已經通過吸引戰略投資者以及公司上司的方式,湊集了一批新的技術,開始了技術升級,但是這需要時間。

保守估計也得搞的大半年。

縱觀國內造船業,如今能夠建造千噸大型鐵肋木殼武裝商船,或者說是火力弱化版,載貨更多的戰艦的造船廠,隻有鬆江海軍造船廠以及廣州造船廠還有一個之前玩命砸錢,強行搞起來的羅華造船廠。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 】

而鬆江海軍造船廠以及廣州造船廠的鐵肋木殼船的產能……如今都是被海軍給承包了。

海軍如今已經是全麵停止了純木質戰艦的建造工作,全麵改為鐵肋木殼船,就連運輸艦都是如此……這海軍的訂單可是非常多的,光是三等戰列艦的訂單就是十幾艘,巡洋艦和護衛艦的訂單數量,加起來更是上百……

海軍那邊不僅僅要持續擴充海軍的規模,同時還需要建造一批新戰艦來替換早期服役的戰艦。

海軍早期建造並服役的戰艦質量都不怎麼樣,很多服役十幾年後已經到了服役生涯的後期,急需替換……倒不是說這些早期戰艦真的不能用了,而是服役後期的維護保養太麻煩,耗費極大……動不動就大修需要大量資金不說,而且還會嚴重的擠壓戰艦的出勤率。

戰艦也是有使用成本這麼一說的,一艘價值十萬楚元的戰艦,可不是說每天都能飄在海上執行任務的,以大楚帝國海軍的遠洋執勤頻繁的使用強度而言,基本上三年服役生涯下來,最少大半年是需要待在船台上進行保養維護的。

這還是正常保養和服役,如果加上中後期的大修什麼的,那麼中後期的維護保養時間就更多了。

這維護保養的時間多了,執勤的時間就少了,相對而言,使用成本就提升了。

因此衡量一艘戰艦的成本時,早期的采購成本隻是其中一部分,後麵還有船員的人員成本,船隻維護成本。

這也是海軍經常使用全壽命成本,月、年服役成本這些概念的緣故。

把所有成本都算上去,然後你再算服役執勤一個月時間所需要的成本,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衡量戰艦的真實使用成本。

而不是說你花個十幾二十幾萬,把戰艦買到手了,然後就不用錢了……

考慮到使用成本,大楚帝國很多早期建造的戰艦哪怕還能用,但是因為早期造船技術不咋地,中後期維護保養開銷大,耗費的時間多,在使用成本上已經不如直接建造一艘新鐵肋木殼戰艦了。

這也是為什麼海軍在鐵肋木殼戰艦出來後,下了海量訂單,甚至把鬆江海軍造船廠以及廣州造船廠的產能都擠爆的緣故。

因為海軍有一大票使用成本高昂的舊戰艦等著替換呢……按照海軍的計劃僅僅是需要替換的大冶級護衛艦就至少有五十幾艘!

這還是正常的替換……而海軍那邊還在持續擴充海軍規模呢。

人家海軍可是依舊沒有忘記百艘戰列艦的計劃……如今的幾十艘戰列艦他們覺得不夠,一門心思想要把戰列艦的數量擴充到百艘以上,然後再來個四五百艘巡洋艦以及護衛艦進行搭配作戰。

如此龐大的造艦計劃,不僅僅兩家官辦造船廠的產能被擠占了,就連羅華造船廠的產能也是被擠占了不少。

羅華造船廠可是接了總數二十幾艘的護衛艦以及巡洋艦的訂單,一月份的時候甚至接到了海軍一艘三等戰列艦的訂單。

這還是他們公司第一次涉足戰列艦的領域呢。

你要說,他們在接了這麼多海軍戰艦訂單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能接聯合貿易聯盟的訂單,自然是因為人家貿易公司有錢,給的價格高啊……

羅華造船廠,可是一家正兒八經的民營企業,其不少股東還是武裝貿易公司呢,人家就是奔著賺錢去的。

海軍的戰艦訂單雖然多,總價高,但是說實話海軍給的價格不算高……要是價格太高的話,人家海軍寧願等產能上來了再搞。

也是因為如此,羅華造船廠的提肋木殼船的產能並沒有完全給海軍留著,而是給那些財大氣粗的武裝貿易公司留著……

賺錢嘛,不寒磣。

誰給的錢的多,他們就給誰造船,管你是海軍還是武裝貿易公司又或者是其他什麼航運公司。

畢竟他們當初可是真金白金砸下去了十萬楚元,這才搞定了提肋木殼船的技術問題,後續擴充產能又修建了好多個乾船塢,招募了一大批工人以及技術工程師等等,這些都是要錢的。

這麼多錢投下去了,可不就得趁著兩家官辦造船廠因為承擔海軍戰艦這些政治任務,沒有產能麵向市場,而其他造船廠還沒有形成產能的時候狠狠的撈一筆嘛1

所以,對於羅華造船廠而言,他們寧願延後海軍戰艦的訂單,也要優先完成貿易聯盟的武裝商船的訂單。

他們可是聽到了風聲,說是南洋貿易公司以及其他一大堆武裝貿易公司,估計要正式進行合並,然後成立一家超大型的武裝貿易公司,這一看就是要在印度甚至在西亞,北非等地區大乾一場。

武裝商船的訂單絕對不會少。

而羅華造船廠那邊的猜測不錯,在工商部、工業部、陸海軍多方麵的牽線拉橋之下,再加上之前的貿易公司聯盟模式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大楚帝國裡的幾十家武裝貿易公司已經進入了實際性的合並協商談判。

按照帝國高層的規劃,數十家擁有武裝貿易牌照的武裝貿易公司,將會合並為兩家貿易公司。

一個是西洋貿易公司,這是專門麵向印度、西亞、非洲地區的武裝貿易公司。

一個是東洋貿易公司,這是準備麵向美洲地區的武裝貿易公司。

這兩家公司,都會是成為以官方控股經營,民間資本參股分紅的模式產生,並且後續還會進行上市,吸納更多的資金,同時也是為了給民間資本一個參與其中獲得利潤分紅的機會。

從此以後,大楚帝國裡,隻有這兩家完全歸屬官方控製並運營的武裝貿易公司能夠合法的持有海外武裝牌照。

他們能夠招募並組織雇傭軍,在海外合法且自由的展開軍事行動。

說白了,這兩家公司以後將會成為大楚帝國海外殖民的先鋒……

之所以以武裝貿易公司進行海外殖民,而不是一開始就以官方行政模式進行,主要還是考慮到了海外殖民成本巨大,光靠殖民地稅收等方式進行海外殖民,那是要虧到褲衩都不剩。

帝國官方哪怕家大業大,也玩不起官方主導的海外殖民啊……彆的不說,光是派遣好幾萬到海外執勤作戰,那花的錢就海了去……光靠殖民地的稅收補貼,收一百年也收不回來啊,除非讓軍隊直接去搶……

官方殖民成本巨大的情況下,要怎麼展開海外殖民?

帝國高層的辦法是通過壟斷商業利益來進行補貼。

比如以後的印度地區的貿易,將會全權交給西洋貿易公司來進行,甚至為了確保西洋貿易公司的利潤,後續大楚帝國將會封鎖馬六甲海峽,禁製帝國其他船隻以及其他國家的船隻通往南洋和印度之間。

壟斷貿易,將會產生巨額的利潤,巨額的利潤就能夠用來維持吸引移民,建立殖民據點,維持殖民統治以及和各種亂七八糟的王國土著開戰。

以壟斷貿易的利潤展開海外殖民。

這是大楚帝國高層的想法!

也正是因為這個想法,最終導致了數十家武裝貿易公司的合並……這其實並不是各家武裝貿易公司的自願選擇,比如羅華造船廠的大股東之一柳家,人家柳氏家族的柳河貿易公司玩的好好的,乾嘛要跟你南洋貿易公司合並啊。

但是……他不願意也沒辦法……反正今年過後,官方就會把你的海外武裝牌照給撤銷了,到時候沒有武裝牌照,隻能淪為普通的貿易公司或者乾脆是航運公司。

要麼就是乖乖的和南洋貿易公司進行合並,然後在新公司裡占據一定的股份,每年拿個分紅什麼的。

柳氏家族雖然心裡一萬個不願意,但是也知道千萬彆和帝國官方過不去,人家帝國高層擺明了要整合武裝貿易公司,壟斷武裝貿易,你進行反抗,小心家破人亡……

當然了,雖然失去了武裝貿易公司,但是柳家也獲得了不菲的股份以及後續分紅,總之錢不會少。

在這一方麵,帝國高層還是很大方的。

如此大局之下,承順十九年四月,大楚邸報正式刊登了三十六家武裝貿易公司合並成立西洋貿易公司,二十七家武裝貿易公司合並成為東洋貿易公司的消息。

並擬定在數月後這兩家公司齊齊在股票交易所上市!

這個消息一出,普通人興許感覺不深,但是消息靈通的人或者政治嗅覺靈敏的人,都能夠預料到:帝國這是要掀起大規模的海外殖民行動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