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漠北省(1 / 2)

承順十九年六月,正值盛夏時節裡,大楚帝國陸軍正式發動了針對準格爾的大規模攻勢。

最先發起行動的並不是哈密方向的楚軍,而是位於漠南蒙古西部地區的大楚帝國陸軍第二騎兵軍。

第二騎兵軍,這個騎兵軍嫡屬於第二集團軍,由早期歸順大楚帝國的漠南各部落的青壯騎兵組成,乃是東擄戰爭期間的主力騎兵部隊。

東擄戰爭結束之後,大楚帝國的騎兵部隊,包括歸順騎兵部隊被整編為三十個騎兵師,編成十個騎兵軍分彆駐防。

第二騎兵軍駐防歸化一帶,後來又移防到漠北地區,而這個駐防過程裡,第二騎兵軍的兵員也早已經從早年的歸順騎兵替換為了正常募兵而來的牧民子弟為主的騎兵。

兩年前,第二騎兵軍被調回漠南西部進行駐防,並在這個過程裡進行裝備以及戰馬的換裝。

換裝後的第二騎兵軍,裝備的是各新式武器,包括最新型號的騎兵燧發槍,遂發手槍,65毫米以及90毫米騎兵野戰炮,115毫米騎兵榴彈炮等一批最新型號的新式火炮。

同時配屬了防禦能力更好的騎兵用板甲,包括各種胸甲,輕型半身甲等專門為騎兵準備,以對抗弓箭為主的輕量化板甲。

而馬匹上,也大規模配屬河西馬以及遼河馬。

經過大規模換裝後的第二騎兵軍各方麵都煥然一新,戰鬥力大幅度提升,並且還擁有了比較難得的重騎兵部隊。

第二騎兵軍下設三個騎兵師,這三個騎兵師裡都分彆轄有一個重騎兵團,其中兩個為標準的胸甲騎兵團,但是還有一個則是很難得的半身甲槍騎兵團。

這個半身甲,實際上就是專門為了騎兵而準備的輕量化半身甲,其核心思路就是利用新型的鋼材料,打造防護麵積更大,但是相對應盔甲厚度更薄一些的半身甲。

主要防禦的也不是槍炮,而是防禦遊牧民族裡依舊大量采用的弓箭。

這種情況其實在步兵裡也很常見……

大楚帝國陸軍的步兵,看似都用上燧發槍玩線列作戰了,但實際上依舊沒有放棄盔甲……除了擲彈兵部隊裡配屬的那種重型全身甲外,燧發槍手們還會根據敵人的情況,選擇性配發輕型半身甲。

假如敵人是大量采用槍炮,尤其是火槍的軍隊,那麼楚軍步兵就不配發盔甲,直接裸裝上場,和敵人玩線列作戰……

如果敵人是大量采用冷兵器,步兵遠程火力還是以弓箭為主的軍隊,那麼楚軍的燧發槍手們就會人手一件輕量化設計的半身甲。

之所以有這種選擇性的裝備,純粹是因為盔甲,哪怕是楚軍裝備的鋼製板甲對火槍的防禦效果也非常差,如果敵人大量使用火槍的話,楚軍將領寧願要機動能力也不要沒啥子用的防護能力。

但是楚軍的輕量化設計的盔甲再怎麼輕量化,對弓以及冷兵器的防禦效果也是相當不錯的,敵人大量使用弓箭的話,那麼楚軍將領也不介意讓自己的燧發槍手們變成重裝燧發槍手……依靠盔甲硬扛著敵人的弓箭上前幾十米,然後給敵人來一排貼臉齊射,直接打爆他們。

而準格爾人的話則是非常的特殊,他們是即使用大量的槍炮,也繼續沿用使用弓箭。

這也導致了楚軍在西線上依舊廣泛裝備盔甲,以應對準格爾人的弓箭威脅。

但是有時候,穿上了盔甲後的楚軍騎兵對上準格爾的槍炮也沒啥卵用,反而會拖累機動性……因此經常會陷入一種很尷尬的情況,這盔甲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

麵對這種情況下,楚軍的前線將領經過這幾年的反複試驗後,最後摸索出來一套辦法,那就是輕騎兵直接把盔甲給扔了,強調極致的機動能力。

隻要跑的夠快,玩追擊作戰這些,對方的弓箭也就沒啥卵用了……你都追不上你能奈我何?

如果是雙方大規模作戰,麵對麵對打,楚軍騎兵表示你但凡敢和我玩騎射,老子就敢直接列出密集陣型衝上去,用馬刀教你做人。

嗯,這一招是早年明軍邊軍騎兵以及東擄騎兵們,經常用來對付楚軍手槍騎兵的辦法……但凡楚軍敢搞什麼手槍騎兵的半回旋作戰,人家就敢直接揮著馬刀馬槍甚至三眼銃等各種亂七八糟的武器直接衝上來,打的楚軍手槍騎兵生活不能自理。

楚軍為什麼現在幾乎完全放棄了手槍騎兵,哪怕是換用了更加新式的遂發手槍之後依舊沒有再繼續搞手槍騎兵啊,就是統一戰爭期間自家的手槍騎兵被敵人的馬刀馬槍什麼的被欺負慘了……

現在,楚軍騎兵也是把當初敵人的這一套拿來對付準格爾人。但凡對麵敢擺出騎射的架勢,楚軍騎兵就會毫不猶豫的衝出去,直接用馬刀砍砍砍……

並且還在早期敵人的馬刀衝鋒上進行了改進……因為楚軍的騎兵一般采用的是密集陣型衝鋒,被外界稱之為騎牆衝鋒的楚軍騎兵,衝鋒起來威力更大,戰鬥力更加強悍。

這些都導致了,目前楚軍的輕騎兵部隊,基本上全麵放棄了盔甲,連輕量化的胸甲都不要,直接光溜溜的騎馬作戰,大部分時候也更喜歡用馬刀作戰,有時候也會下馬用火槍列陣作戰,這一般是在防禦作戰的時候。

至於遂發手槍什麼的,這玩意就是個自衛武器以及裝飾品。

但是,楚軍騎兵並沒有完全的放棄盔甲,隻是楚軍把盔甲轉移到了重騎兵部隊裡。

在早年發展了胸甲重騎兵後,最近幾年楚軍騎兵又陸續出來了半身甲重騎兵。

這些重騎兵都擁有比較明確的作戰方式,那就是列陣衝鋒!

以高頭大馬,身披厚甲,冒著敵人的箭支,列陣衝上去和敵人廝殺,或者用來對抗敵人的輕騎兵部隊等等。

列陣衝鋒,是他們的唯一作戰方式。

而且列陣衝擊能力極為強悍,對方如果沒有完善的槍炮火力,根本就不可能阻擋這樣的重騎兵衝擊。

從後世的軍事角度而言,騎兵的盔甲覆蓋麵積是越來越小的,但是楚軍的騎兵盔甲發展則是反反複複。

早些年玩傳統的全身甲,然後是半身甲,再到後來比較激進的無甲輕騎兵以及胸甲重騎兵。

但是玩了幾年後,現在又開始搞回半身甲。

這種明顯是倒退了。

但是,軍事發展有時候並不是看自己如何的,而是要看對手的……如果對手清一色槍炮,楚軍早就把盔甲扔了。

但問題是對手他們沒有大量的槍炮,還在大規模使用弓箭刀劍長矛這些冷兵器啊。

對付這些冷兵器,盔甲依舊能夠給士兵們帶來優越的防護能力。

具體到了第二騎兵軍這邊,第二騎兵軍裡下屬的多個主力騎兵裡,有一個半身甲重兵,兩個胸甲重騎兵,剩下的則是攜帶了輕量化胸甲的驃騎兵。

這些騎兵們到了戰場上穿不穿盔甲,還得看情況……看對麵的準格爾騎兵裝備的是弓箭為主還是火槍為主。

但是不管如何,把盔甲先帶上總是沒錯的。

第二騎兵軍在六月份率先發動,全軍接近兩萬人攜帶了六萬多匹戰馬或役用馬。

還拉著好幾十門的騎兵火炮以及數量眾多的四輪、雙輪輜重馬車,浩浩蕩蕩的從漠南蒙古西部一路西進。

這人、馬加起來八萬多在草原上行動,這聲勢可大了去,對麵的準格爾人哪怕都是瞎子,也能聽見草原上的大量馬匹奔騰的馬蹄聲。

幾乎第一時間裡,對麵的準格爾人就已經得到了消息,並且快速把消息往後方傳遞。

臨近前線,一邊放牧一邊監視對麵的楚軍,作為準格爾第一道防線的幾個小部落,第一時間就撒開了腳丫子往後跑。

這些都是被派到前線來的小部落而已,哪怕老幼婦孺加起來也就那麼幾千人,還沒對麵的楚軍騎兵兵力多呢……

他們的職責就是監視,發現楚軍進攻後第一時間通報,並不是說真的要在前線阻擋楚軍進攻。

沿途的幾個準格爾方麵的小部落望風而逃,第二騎兵軍也沒有派兵追上去,而是不緊不慢的西進,甚至還稍微散開,擴大了覆蓋麵。

這是為了進一步驅逐,擠壓準格爾的戰略空間,逼迫敵人主力出現並和己方交戰。

所以,前期的第二騎兵軍的行動,並不是和敵人交戰為主,而是擺開陣勢對沿途的敵人部落進行驅逐,擠壓他們的戰略空間,迫使他們交戰。

至於和敵軍的大規模作戰,短時間內大概率打不起來,樂觀估計的話,恐怕要等到楚軍深入準格爾腹地之後,對麵的主力才會出現,然後在時機恰當的時候才會發動進攻或攔截。

在廣闊的草原上作戰就是這樣,沒有什麼必守之地,戰略要地,甚至都沒有後方這種說法。

敵人如果不願意你和打,一直躲著你,其實你也沒轍……

所以,楚軍的方式就是逐步壓迫,通過兵力優勢占據更多的地盤,然後把敵人有生力量逼迫到某一片區域後,讓他們不得不應戰!

逐步壓縮空間,找到敵人的主力擊潰之,這是楚軍高層針對廣闊的草原地區作戰所執行的策略。

當然了,說是這麼說,但是具體做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

還是那句話,草原那麼大,楚軍第二騎兵軍兩萬人散開,也控製不了多大的區域,而且對方又都是遊牧民族,把帳篷一手,牛羊馬匹一趕分分鐘就能走人。

以至於第二騎兵軍出動半個月了,竟然連任何敵人都沒遇上……

當然了,少數前出的偵騎倒是能偶爾發現一些零散的準格爾騎兵,甚至是一些小部落,甚至偵騎之間還會爆發一些零星的戰鬥。

但問題是,這些零星的戰鬥影響不了戰局。

如果按照傳統觀念來說,楚軍這樣的作戰方式可能就是跑出去幾個月,但就是找不到可以交戰敵人,等到攜帶的補給消耗的差不多,後勤補給又上不來的時候就被迫退軍了。

但是……那是傳統軍隊。

而楚軍不一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