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域重鎮伊寧(1 / 2)

承順二十年四月,吐魯番省尹寧河穀,尹寧城。

數以萬計的民眾以及軍人正在揮動著鋤頭,鐵鏟等各種工具進行勞動著,有的人正在修築各種城防工事,有的人在修築各種建築。

但是更多的人則是在城外,尹寧河兩岸的土地進行勞作著。

這座昔日漠西蒙古諸部的會宗之地,也是準格爾人的行政中心已經看不見什麼遊牧民族的特征了,反而是變成了一座很典型的,具有中原建築風格的城池,而城外的大片新開發出來的農田,更是透著一種農耕民族特有的城池麵貌。

任誰看了尹寧城以及城外的農田,都會知道這是一座屬於中原王朝的城市!

一座在數百年後,準確的說是八百多年後再一次出現在西域腹地裡,具有濃鬱中原風格氣息的中原城市!

雖然這座城市還很簡陋,甚至城牆隻有簡單的三四米高而且也非常單薄,說是城牆更不如說是一道野戰防禦工事的胸牆。

但是這一磚一瓦,都在說著一件事實:時隔八百多年後,華夏人終於收複了西域!

把所謂的西域風情,各種亂七八糟的異族玩意通通踩在了大楚帝國將士們的軍靴之下,然後豎起了華夏的旗幟!

大楚帝國,自收複西域的第一天開始,就全麵推行麵向當地殘留歸順民眾的教化政策,著右衿華服,說金陵正音,寫華夏之文。

書同文,車同軌!

如此,此地方能世世代代為華夏之地!

故尹寧雖陋,卻依舊為華夏正統在西域的最直接證明,也是象征。

同時,還簡陋的尹寧也是吐魯番省巡撫的駐地,吐魯番省守備司令部所在。

而現在開始,這裡也將會成為大楚帝國在西域地區的工業以及政治乃至農業中心!

按照大楚帝國高層對此地的規劃,此地將會成為大楚帝國全麵,實際性控製西域乃至更西邊的中亞地區的核心基地。

為此,從去年開始大楚帝國的各部門就已經聯合合作,大量的人員以及資金開始朝著這裡彙集。

農林部屯墾司,招募並組織了超過五萬人的屯墾移民,這五萬名從陝西地區招募過來的窮苦移民,將會獲得免費的位於尹寧河穀地區的土地,並且享受五年全額免除,五年半稅的統一農業稅的稅收優惠政策。

此外官方將會全麵負責他們的移民費用,即路途上的花費,抵達尹寧後的屯墾所用的工具,第一年的口糧。

同時承諾,他們出產的剩餘糧食將會由大楚帝國糧食總公司下屬子公司,吐魯番糧食公司進行高價收購。

這樣的移民條件可謂是非常豐厚了,隻有遙遠,人們不願意去,但是官方又迫切的需要新移民的邊陲之地才能夠獲得這樣的移民條件。

而尹寧,就是這樣的地方!

大楚帝國官方迫切的需要在這裡填充人口。

如果是放在傳統的封建王朝裡,估計就會采用一些強製性的手段從其他地方移民過來。

又或者是不需要強製移民,但是因為生活困苦,也沒有其他移民可選項的情況下,會有部分活不下去的民眾跑過來冒險求活,就和俄羅斯人移民西伯利亞一樣……嗯,包括很多歐洲國家的海外移民基本都是因為在國內活不下去,隻能跑到海外領地去求活。

但是在大楚帝國裡不一樣……如今國內本土國泰民安,你要說民眾生活的很好也是扯澹,對於絕大部分底層民眾而言想要吃飽飯依舊千難萬難,但是也沒到真的餓死,會發生大規模饑荒的程度。

再加上鄉土情節,很多人其實不願意移民的。

即便要移民了,很多人也是優先選擇去遼東,遼北,黑水省南部又或者是漠南省南部等地區。

自願移民的民眾還是不多,更彆說去海外或邊陲之地了。

所以這些地方裡的移民,除了商人、少量要錢不要命的亡命之徒冒險者,流放過去的罪犯,就是官方組織的移民了。

南洋地區如此,黑水省北部黑龍江以北等地區,漠北省大部分地區等等都是如此,普通民眾基本不願意去,隻能靠官方移民填充當地的人口數量。

不過考慮到移民成本,包括流放罪犯的成本問題,官方移民也不算多。

如此情況下,在本土的大部分邊陲地區裡,大楚帝國其實是采用軍事屯墾的方式來增加當地的實際控製力的。

這一套軍事屯墾體係,最開始在東北地區開始施行,當時在擊敗了東擄,初步統一東北地區後,大楚帝國陸軍把當地駐防的大量兵力用於就地屯墾。

一開始屯墾區域隻局限在東北平原,後來又在黑龍江沿岸,包括其支流鬆花江,嫩江等地進行築城、軍事屯墾。

通過大規模的軍事化屯墾,大楚帝國在短短幾年裡就在東北地區徹底站穩了腳跟。

這種站穩腳跟並不是指單純的軍事存在,而是指當地已經能夠出產足夠的錢糧來維持當地的軍隊消耗。

也就是說,後續大楚帝國已經不需要從關內調運糧食前往東北地區,以供應給當地駐軍。

甚至還有富餘,供應其他地方的駐軍。

而當駐軍自行解決口糧問題後,那麼東北地區的民間口糧壓力就小多了,這民間的糧食也就有了富餘,而有了富餘的糧食後也就能夠作為更多移民的口糧了。

軍事化屯墾,對於目前的大楚帝國而言有極大的好處,不僅僅是能夠讓軍隊自行解決一部分口糧,減少軍費支出;還能能夠減輕對地方糧食的壓力;

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大楚帝國陸軍在邊陲,交通不便的地方依舊保持駐軍兵力,保家衛國!

軍事屯墾在東北地區獲得成功之後,陸軍在各地進行了廣泛的推廣,尤其是其他邊陲之地更是重點。

西域地區,就是第二個進行大規模軍事屯墾的地區!

最開始是嘉峪關地區包括後方的河西走廊!

當時為了能夠在嘉峪關地區囤積數萬兵力,維持西征的糧草需求,陸軍方麵花費了巨大的力氣在河西地區,尤其是嘉峪關所在的綠洲地區進行軍事屯墾。

第一次西征後,大楚帝國攻占了瓜州,哈密等地綠洲,又在這些地方進行了軍事屯墾。

第二次西征後,也就是現在,大楚帝國陸軍很自然的又在吐魯番以及周邊綠洲地區、尹寧河穀地區還有其他的一些綠洲地區裡進行軍事化屯墾。

這尹寧河穀地區,就是軍事屯墾的重點區域,大楚帝國陸軍方麵,一方麵是為了維持對準格爾以及哈薩克人的威脅,保護吐魯番省後方腹地的安全,直接在這裡部署了五萬多兵力。

包括一個騎兵軍,一個戰備甲等師,一個常備乙等師,總兵力五萬人多點。

這些兵力平時不打仗的時候,步兵和炮兵、輜重兵什麼的放下火槍,刀劍,拿起鋤頭開荒種地!

騎兵們則是回歸他們的牧民子弟的身份,開始放牧……

這五萬多兵力的軍事屯墾,初步開發了大片的土地以及放牧,爭取能夠就地解決五萬多人以及十幾萬馬匹的口糧問題……

說實話,這很難,短時間內也沒辦法解決,還是得依靠後方哈密、吐魯番等地的補給供應。

同時還需要依賴尹寧地區這邊的官方移民們所生產的糧食。

五萬多人可能吃不了什麼……但是還有大幾萬批馬呢……這馬吃的可比人多多了。

光靠自身屯墾的話,其實根本無法滿足這些耗費龐大,擁有強悍機動作戰能力的主力部隊的需求。

這也是楚軍裡的戰備甲等師為什麼這麼少的的緣故……在大楚帝國陸軍裡,戰備甲等師和常態乙等師的最大區彆,就是機動力的區彆。

而機動力的區彆主要來源於所配屬的騾馬。

這一點不管是步兵部隊還是騎兵都是如此。

一匹戰馬的口糧,四五倍於一個士兵,而大楚帝國陸軍裡的甲等師裡隨隨便便都是五六千匹騾馬!

怎麼說呢,一個甲等師人吃馬嚼的糧草所需,夠三個乙等師用的!

在騎兵部隊裡也一樣,戰備甲等師的騎兵師,甭管輕騎兵還是重騎兵,清一色單騎三馬,並且通過長每個騎兵哨裡往往還會有一批額外的馱運輜重用馬,以馱運輜重。

而常態乙等師的騎兵部隊,則是單騎雙馬。

戰備丙等師,那隻有單騎單馬了。

大楚帝國裡,看似騎兵師有三十個……但實際上戰備甲等騎兵師隻有八個……其中五個都用於西線作戰參與了平定準格爾的戰爭。

西線戰事初步平定後,這五個戰備甲等騎兵師,有兩個被部署在尹寧,一個被部署在塔城,一個被部署在科布多,這四個戰備甲等師都是直接麵臨準格爾殘部,嚴格來說依舊處於戰鬥狀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