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進軍葉尼塞流域(1 / 2)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第六百七十章 有史以來最北邊的縣衙

隨著楚軍抵達雅庫茲克城,北方戰略計劃裡前中期最為重要的戰役,第二次雅庫茲克城戰役也是宣告正式展開式了。

楚軍抵達此地後,並沒有遭到俄軍在外圍地區的野外攔截,而是順順利利在雅庫茲克城以南五公裡外登陸,然後大批兵力以及裝備,還有更多的糧草,彈藥等補給陸續下船。

俄羅斯人沒有主動出來應戰,這也在楚軍方麵的預估之內。

不用猜都知道,這些俄羅斯人肯定是想要效彷第一次雅庫茲克城戰役的時候,采取收縮兵力死守雅庫茲克城城的戰術。

隻要熬過幾個月,等到冬天……不,隻需要等到秋天到來開始降溫,那麼楚軍就得被迫撤退。

上一次他們是這麼做的,而且成果相當不錯,在守城兵力不多,槍炮武器更是遠不如楚軍的情況下成功的守住了雅庫茲克城。

現在,他們還想要再來一次!

至於說出城襲擊之類的,人家俄羅斯人就從來沒有考慮過。

他們又不傻……和楚軍前後拉鋸打了這麼多年,他們早就知道楚軍的槍炮犀利,裝備的是清一色的燧發槍,火炮更是數量眾多,而且能夠大量發射開花彈。

這火力密度讓俄羅斯人看了都要心驚膽顫。

要知道俄羅斯人武器裝備以及戰術等,基本上是當代歐洲地區軍隊的主流裝備水平,大體上是火繩槍和早期燧發槍混合裝備,火槍手逐漸成為步兵主力,但是並沒能徹底的淘汰長矛手,歐洲各國軍隊的步兵裡,火槍手和長矛手依舊同時存在。

不過火槍手的比例已經大幅度增加,基本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少部分軍隊的火槍手比例會在百分之七十甚至百分之八十。

但是,他們依舊普遍存在著長矛手,這些長矛手的主要作用就是掩護火槍手,在近距離肉搏戰鬥中作為肉搏戰的主力。

並沒有和楚軍一樣,已經全麵淘汰長矛手和火繩槍,步兵清一色的燧發槍手。

如此兩者在野外打起來,俄羅斯人將會出現巨大的劣勢,所以俄羅斯人才不會傻乎乎的跑出去和楚軍玩什麼線列作戰呢!

他們就打定注意了,就躲在城堡裡,和楚軍玩消耗防守作戰!

俄羅斯人之所以能夠有這麼堅定的決心,是因為他們清楚楚軍的裝備水平以及戰術,不僅僅是俄羅斯人清楚,實際上很多歐洲國家都知道楚軍不好對付!

畢竟楚軍的裝備水平以及線列戰術也不是什麼秘密,尤其是對付歐洲殖民者而言。

人家葡萄牙人都和楚軍直接打過仗呢!

英國,荷蘭人,丹麥人,西班牙人都在南洋或印度地區和楚軍有過接觸。

昔年的南洋貿易公司,如今的西洋貿易公司和荷蘭東印度公司,英格蘭東印度公司等歐洲貿易公司,在南洋以及印度地區進行著全麵的劇烈競爭,其中武裝衝突可少不了,打多了自然也就了解多了。

因此,很多歐洲國家對大楚帝國的燧發槍以及線列戰術還有鋪天蓋地的榴彈炮擊都有或或多或少的了解。

也很羨慕楚軍那一水的燧發槍線列部隊!

然而,為什麼至今這些歐洲國家也沒有和楚軍這樣,徹底的全麵放棄火繩槍,放棄長矛手,然後轉為清一色的燧發槍手呢?

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

要想全麵裝備燧發槍,尤其是徹底的淘汰長矛手,除了戰術思想,將領思想這些軟性條件外,還有最為關鍵的技術原因。

你想要全麵普及燧發槍,首先你得讓燧發槍的擊發率提升起來,不說多好,但是至少要比肩火繩槍吧。

按照楚軍早期的測試,元年式火繩槍的全天候擊發率是百分之七十全天候包括下雨天氣,而楚軍最早大規模裝備的二年式燧發槍,其全天候擊發率就能夠做到百分之七十二左右。

如此才奠定了燧發槍全麵取代火繩槍的基礎。

而徹底淘汰長矛手,則是因為冶煉工藝的持續進步,楚軍在火槍上使用了套筒槍刺,使得火繩槍具備了近戰能力。

百分之七十二的全天候擊發率,再加上套筒槍刺,這兩樣加起來才讓楚軍開始組建全燧發槍部隊,試驗應用線列戰術。

等到承順六年,二年式甲三型燧發槍研發成功,其全天候擊發率達到百分之七十五後,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全軍裝備。

即便如此,火繩槍以及長矛在楚軍裡依舊裝備了好多年。

大概承順十年的時候,陸軍裡全麵退役火繩槍,但是民兵部隊裡依舊裝備火繩槍。

承順十六年,民兵部隊裡全麵退役火繩槍,開始換用軍方退役下來的各種二年式燧發槍,如此,火繩槍才徹底的退役。

也就是說,從承順二年大楚帝國研發出來第一款燧發槍開始,一直到十四年後火繩槍才徹底退出大楚帝國的軍事力量了,嗯,民兵也算軍事力量……

強如大楚帝國,在燧發槍淘汰火繩槍的過程裡,依舊持續了足足十四年之久,這換成了其他國家就更不用說了。

哪怕是有大楚帝國給他們打樣板,但是也非常的困難。

其中的技術問題更是難解!

大楚帝國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不少歐洲國家的燧發槍以進行測試。

這些歐洲地區的早期燧發槍全天候擊發率都特彆差,基本在百分之五十、六十左右,很多都缺乏防風防雨措施,在刮風、下雨等惡劣天氣下基本沒法用。

倒是英國人那邊因為打內戰,對新式燧發槍的迫切需求讓他們很積極研發燧發槍。

這些英國人從印度地區,帶回去了幾支通過特殊渠道獲得的大楚帝國二年式燧發槍,通過對這幾支二年式燧發槍的測繪彷製,他們搞出來了一種新式燧發槍,稱之為二型燧發槍……連名字都擺明了抄襲的是二年式燧發槍。

這槍雖然技術不到位,但是該模彷的都模彷了,至少槍機結構這些就模彷的很到位……擊發率也能夠做到百分之六十八左右。

唯一的問題就是他們材料不行,尤其是彈黃材料太差,使用一段時間後彈黃就不行了,然後擊發率就會迅速下降……

所以這玩意的彈黃得經常換。

槍管也不夠好,會影響精度、槍口初速、使用壽命,極端天氣使用等性能。

但是這些都不是問題……最關鍵的是這種新式燧發槍太尼瑪貴了,英國老搞出來了這款燧發槍後,很鬱悶的發現自己無法大規模裝備……這破玩意的成本幾乎五倍於火繩槍。

這也不能怪他們,而是他們彷製的對象本來就很貴……大楚帝國早期生產的二年式燧發槍,那可是出了名的貴……早期批量生產的價格都得二十多楚元一支呢,而當時的同期的火繩槍隻需要四元左右。

五倍差距!

一直等到後麵技術上來了,而且持續大規模生產很久後,二年式燧發槍的價格才降低到十四五楚元的水平,即便如此也比火繩槍貴三倍以上!

隨帶一提,楚軍目前的新式燧發槍,也就是十三年式係列燧發槍也不便宜,標準版和騎兵版價格差不多,都是十三楚元左右。

貴的是熱帶版,這玩意一支得十六楚元。

而以大楚帝國目前的工業技術水平,生產一支出口用的火繩槍,也就兩三楚元。

想要在這個時代用上性能先進的燧發槍,就有得當冤大頭的覺悟。

要不然,你用火繩槍去啊,那玩意便宜……嗯,曆史上的清王朝就自詡很聰明,死活不願意當這個冤大頭,堅持使用火繩槍一直到二鴉。

彆以為人家不知道燧發槍,也彆以為人家沒試過裝備,其實他們知道,也試過小規模裝備……但是最終都放棄了,為啥?貴啊……不打仗的時候裝備這麼貴的玩意乾啥。

至於等到打仗的時候想要了,不好意思……沒有。

古代封建國家都一個吊樣,平常時候對研發軍備,更換武器什麼的不上心,怎麼省錢怎麼來……真到了戰爭時候就傻眼了,這個時候又匆匆忙忙的想要搞新式武器,往往還沒有搞出來就完蛋了……

而大楚帝國嘛,因為羅誌學的存在,更因為持續的對外擴張戰爭,這軍備工作自然是沒有停下來過。

而英國那邊也是剛好處於內戰時期,這才搞出來了個二型燧發槍,這款燧發槍儘管還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在歐洲地區的一大票各種亂七八糟的燧發槍裡,已經算是頂級水準了。

嚴格來講,除了要經常更換彈黃,使用成本較高,這玩意其實和大楚帝國的二年式燧發槍早期型號差不多了,畢竟大楚帝國早些年的時候技術其實也就那樣,在材料以及加工工藝上也沒好到哪裡去。

大楚帝國當年能夠搞出來這玩意,理論上其他手工業稍微好一些的國家也能夠搞出來的。

但是……這是英國人的燧發槍,和俄羅斯人沒啥關係……俄羅斯人雖然也各種模彷學習,但是他們的技術水平更差,搞出來的燧發槍沒眼看……

所以,直到現在,俄羅斯這邊還是火繩槍和燧發槍混著用,火槍手依舊需要長矛手進行保護。

整體步兵戰術上,還是三十年代戰爭時期的那一套。

除了步兵外,炮兵也是差不多,野戰炮他們也有但是不多。

而火炮裡更重要的開花彈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根本沒這玩意……彆說他們了,歐洲其他一大票國家也沒有楚軍的先進榴彈,頂多就是拿火繩榴彈頂一頂。

楚軍目前的榴彈,采用的是第二代引信,即金屬延時引信,有彆於第一代的木製延時引信,其準確度更高,更安全。

而楚軍的榴彈,你彆看它還是圓球形炮彈,引信也是藥盤引信,但是你想要大規模彷造還真不容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