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第七百零二章 一腳踹飛一個土著
楚軍就在城外,而且城內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高層已經下定決心頑抗到底,試圖通過堅守很長一段時間,逼得楚軍無以為繼自行退兵。
這種事並非是不可能的,畢竟大楚帝國是勞師遠征,哪怕可以就近從隔壁的蘇門答臘島調兵過來,但是很多東西尤其是武器裝備彈藥這些依舊是需要從國內本土補給的。
一旦戰事僵持不下,那麼對於圍攻巴達維亞城的楚軍而言就會非常難受。
到時候,未必沒有進行和談的機會。
在海外動兵,尤其是大規模的動兵,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非常困難的,哪怕對於大楚帝國而言都是同樣如此。
儘管大楚帝國國內已經開始工業革命,連火車和輪船都有了,國力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即便如此,楚軍在海外大規模動兵依舊不容易。
這也是早些年的時候,大楚帝國會通過設立西洋貿易公司、東洋貿易公司這兩家壟斷性武裝貿易公司分彆進行印度、美洲殖民活動的緣故。
為的就是通過壟斷殖民地的貿易獲得足夠的利潤,進而支撐殖民活動,從而減輕官方的海外擴張成本。
因此荷蘭人如果真的能夠在巴達維亞城守上一年半載,甚至兩三年的話,大楚帝國方麵可能還真就會考慮其他解決問題的途徑,比如通過談判。
但是荷蘭人真的能夠守上一年半載甚至好幾年嗎?
荷蘭人自己是有這個自信,並且做了充分的準備,武器彈藥以及糧食等各種物資都應有儘有,同時兵力也相當充足,有著大約三千名荷蘭人士兵以及五千多名的爪哇人土著士兵。
總兵力達到八千多人,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尤其是對於一個殖民公司而言!
而各種火炮也不少,城內駐防兵力以及港口炮台,本身就有大小火炮三十多門,後來他們又從港口裡棄之不用的戰艦裡搬上來了五十多門各種口徑的火炮。
光是火炮加起來就有八十多門,城內的荷蘭人甚至都找不到足夠的炮手來使用這麼多的火炮。
充足的兵力再加上數量眾多的火炮,還有堅固的城防工事以及充足的彈藥以及糧食等補給。
城內的荷蘭人對於守住巴達維亞城有著極大的自信。
在他們看來,哪怕是楚國人調集三五萬兵力來圍攻也是打不下來的。
至於說之前楚軍攻打南洋各國土著的時候,每一次攻城都是勢如破竹,對此荷蘭人表示:老子又不是那些土著,土著的戰鬥力豈能和我們荷蘭人相提並論的?
荷蘭人是如此的自信,而城外的楚軍更自信!
萬炳林陸軍少將說說話,都沒把這些紅毛蠻夷放在眼裡,至於什麼紅毛蠻夷的戰鬥力比土著更高這種事,他也是表示純屬扯澹。
那些土著們固然不咋地,但是紅毛蠻夷同樣也不咋地,兩者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彆。
在武器裝備上,步兵武器同樣都是裝備火繩槍以及長矛為主,紅毛蠻夷的火繩槍頂多就是多一些,或許還會裝備一些性能不咋地的燧發槍,但是這種區彆在楚軍看來都沒啥區彆……
因為他們的步兵戰鬥方式還是停留在同樣的層次裡:把火槍手和長矛手進行混編,采用密集大縱深方陣進行作戰。
早些年楚軍也玩過這種戰術,但那都是統一戰爭中前期的時候了,統一戰爭後期裡,楚軍就已經開始列裝燧發槍,部分主力部隊已經開始采用線列戰術了。
等到承順二十三年的今天,那就更不用說了,楚軍的主力部隊都已經開始列裝火帽擊發槍了,各種線列戰術更是玩了二十年,早已經是熟練無比了。
而在線列步兵的排槍之下,那些混合密集隊形的火繩槍手和長矛手們就是活靶子。
在炮兵裝備上,雖然雙方使用的都是前裝滑膛炮,但即便是前裝滑膛炮那也是有著極大的區彆的。
就和原時空裡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一樣,清軍和英軍都是使用前裝滑膛炮,但是英軍的前裝滑膛炮全程吊打清軍的前裝滑膛炮。
因為雙方的火炮性能差距極大。
而這種性能上的差距,是工業實力所導致的,當清軍還在使用各種傳統手段鑄造生鐵火炮的時候,英國已經使用各種工業設備玩鑽孔擴徑來生產火炮了。
再加上冶煉技術上的差距,那麼就會導致了雙方火炮在重量、承受膛壓的能力、射擊精度上都有著巨大的差距。
而原時空裡的清軍和英軍之間的火炮差距,也正是今天荷蘭人和楚軍之間的差距。
他們的火炮雖然都是前裝滑膛炮,但是性能差距極大。
甚至實際差距還要更大一些,因為原時空裡英軍可沒有大規模的使用木製彈托加金屬圓盤引信的榴彈,使用的還是傳統的實心炮彈以及木製引信榴彈,也沒有彈托。
但是楚軍,可是大規模列裝了木製彈托加金屬圓盤引信的榴彈。
楚軍一向來都非常重視火炮發展,也非常重視榴彈的發展的,打仗的時候一般也是榴彈不要錢一樣往外打。
某種程度上來說,楚軍如今的火炮技術,是領先於國內其他行業的,發展到現在,其整體技術水準已經相當於原時空十九世紀中期,也就是美國南北內戰時期了。
相對來說,步兵武器的發展反倒是要緩慢一些,其火帽擊發槍大概也就相當於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水準。
火炮也好,火槍也好,楚軍的裝備至少領先荷蘭人好幾代以上!
荷蘭人現在連靠譜的成熟燧發槍都沒有裝備,連線列戰術都還沒開始搞呢,但是楚軍都已經開始玩火帽擊發槍了。
早期燧發槍和火帽擊發槍之間的差距,按照原時空的說法,那就是至少兩百年的差距!
上述僅僅是武器上的領先,而萬炳林陸軍少將的自信也不僅僅來源於武器上的領先,還有武器領先所帶來的先進戰術。
武器這東西,從來都不是單獨的。
新武器的出現,是能夠帶來戰術上的變革的。
火繩槍的出現,導致了西班牙方陣、荷蘭方陣、瑞典古斯塔夫方陣這種經典的戰術。
燧發槍的出現,導致了線列戰術的出現,並在火帽擊發槍時代、米尼步槍時代裡發展到巔峰。
而等到後裝步槍的成熟並使用,那麼散兵戰術也就順理成章的出現了……然後隨著彈倉步槍,機槍,半自動步槍,自動步槍等逐步出現,步兵的作戰寬度也就越來越大,從間隔三米左右擴大到五米,六米甚至十多米。
線列時代裡,一個師的作戰寬度隻有一兩千米甚至幾百米;而到了普法戰爭時期,一個師的作戰作戰隻有幾公裡;但是到了二戰時期,一個師的作戰寬度可以達到十多公裡;至於現代戰爭裡那就更寬了,一個高度機械化的合成師控製數十公裡寬,上百公裡縱深的戰場區域也是常有的事。
先進武器給楚軍,同樣帶來了戰術上的極大變化。
當荷蘭人等一大票歐洲國家還停留在古斯塔夫方陣,頂多就是增加火槍手比例達到百分之七十,八十左右,開始采用不太靠譜的燧發槍師,楚軍已經是把線列戰術玩出花來了。
當歐洲那些軍隊的炮兵部隊,還在玩輔助步兵作戰,戰鬥的時候單純發射實心炮彈攻擊數百米外的敵人,甚至連專門的炮兵部隊編製都不多的時候,楚軍的炮兵部隊已經玩了十多年的步炮協同,早已經建立起來各種專業化的炮兵部隊。
並且在戰鬥中廣泛采用榴彈,野戰中的炮擊距離更是擴大到了一千多米。
陸軍裡使用最多的十三年式115毫米野戰炮,發射實心炮彈的時候,有效射程可以達到一千三百米,其最新生產的改進型,即十三年式甲二型115毫米野戰炮,因為加大了仰角,提升了炮膛精度,改進了發射藥,其有效射程可以達到驚人的一千五百米,最大射程更是可以達到一千九米百米。
而當代歐洲各國,包括荷蘭人他們使用的同級彆野戰火炮,也就是十二磅野戰炮,有效射程還停留在五六百米,多不過七八百米的階段……就這樣往往還比楚軍裡的十三年式改進型野戰炮更加沉重……
雙方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從武器再到戰術,甚至是雙方士兵的戰鬥素質,都是全方位的。
萬炳林可不相信對麵荷蘭人的士兵們能夠天天敞開了肚皮隨便吃,然後長年累月進行高強度的專業訓練,這從對麵那些荷蘭人的體型就能夠看的出來。
儘管距離還有些遠,但是萬炳林陸軍少將通過單筒望遠鏡,依舊可以清晰的看見對方在城頭上的部分士兵。
這些士兵的身高普遍都不算高,而且也比較瘦弱,不像是楚軍這邊的士兵,一個個全都是一米七以上,而且身材都非常的壯實。
這士兵的戰鬥力強不強,某種程度上來說從體型上就能夠看的出來。
不是說牛高馬大就一定戰鬥力強悍,而是說身形瘦弱的士兵們,肯定是夥食不咋地,夥食不咋地就無法接受高強度的日常訓練。
如果日常訓練都不充分,非要說他戰鬥力有多麼的強悍,你信嗎?
而對麵的荷蘭人士兵,怎麼看也不像是能天天吃飽飯,天天能接受高強度訓練的樣子。
連荷蘭人士兵都如此,邊上的那些爪哇人土著士兵就更不用說了,一個個都瘦弱的很,就這種爪哇土著士兵,赤手空拳的情況下,萬炳林麾下第十四師的士兵不敢說一個打十個,但是一腳踹過去,踹實了肯定是一腳踹飛一個!
畢竟他第十四乃是大楚帝國裡少數的甲等戰備師,選拔新兵的時候條件相對要更高一些。
同時現在軍中的新兵都是帝國成立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年輕人,年輕一代的平均身高可比老一輩強得多,十七八歲的男孩子一米七以上的多了去。
因此第十四師裡的士兵們,平均身高達到了一米七二,比普通部隊裡的一米六七左右要高不少。
可比對麵的那些荷蘭士兵高多了,更比那些爪哇人土著士兵高多了。
比如現在已經偷偷摸摸逃入城區躲起來的勞倫斯,他具有很典型的荷蘭人長相,有著一頭淺金色,看上去像是紅色一樣的頭發,藍色眼睛,鼻子高挺,麵孔的輪廓清晰。
如果身高和後世的北歐人一樣高,再穿著得體,注意衛生的話,那麼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歐洲帥哥。
可惜的是常年在海外殖民地服役討生活的勞倫斯,渾身上下都是臟兮兮的,並且因為長時間不洗澡而散發著讓常人難以忍受的餿臭味,紅色的頭發都已經油膩的打結,皺巴巴的貼在額頭上。
最重要的是他不高,身高不過一米六三而已,和後世的全球平均身高最高的荷蘭人是兩碼事!
而其他的荷蘭士兵同樣也不高,普遍一米六多點,超過一米七的都少。
協同作戰的一些爪哇土著士兵就更矮了,普遍在一米五多左右,達到一米六的都少。
當然,這也不能真的說他們矮,畢竟這玩意要對比來看……實際上這年頭的荷蘭人也算是比較高的了。
因為當代全球人類的平均身高都不咋地。
身高這東西,是建立在豐富而均衡的營養供應上的,在現代社會裡除了特殊地區裡的貧窮國家外,大部分國家的人們基本都能吃飽飯,一些國家的民眾更是能夠做到營養均衡,尤其是給孩子補個鈣什麼的。
而這樣,才能夠讓人們的身高長起來,吃都吃不飽那是長不高的。
營養是決定個人身高的最大因素!
除了人種基因外,一個地區的生活水平決定了這個地區人們的平均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