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大楚帝國的武器商人們(2 / 2)

如今帝國軍方采購一支標準的火帽擊發滑膛槍,價格大概在十五楚元左右,這可是最新式的火帽擊發槍的價格,但是大楚帝國出口的火繩槍,在部分地區裡的售價也能夠達到十楚元左右。

這個價格其實很貴了,要知道當年大楚帝國自己裝備火繩槍的時候,火繩槍的價格也不過三四楚元左右……

二十年後的現在,火繩槍這種東西的生產成本在大楚帝國裡其實非常低廉,出口所用的火繩槍生產成本不會超過一楚元……

不過軍械出口的價格,和成本沒啥直接關係,而是看供求關係。

大楚帝國的絕大部分武器出口市場,都是屬於壟斷出口市場,並且大楚帝國采取的是單一武器貿易公司專營,避免了內耗,因此在一個地區裡的軍械售價,看的不是己方的成本,而是對方的支付能力以及需求是否急迫。

支付能力越高,需求越急迫,那麼大楚帝國出口的軍械價格就會越高。

因此在扶桑,南洋各地裡大楚帝國控製下的傀儡國,軍械出口的價格往往非常高,一支火繩槍七八楚元甚至十楚元都是常態,而部分特殊情況下,比如土著們正在打仗的時候,價格往往能夠買到十多楚元。

火繩槍如此,其他武器也如此。

比如火炮,大楚帝國裡有各類性能減配,專供出口的各類火炮,這玩意賣得更貴。

一門一百一十五毫米的野戰炮,雖然是工藝更差,有效射程不過是幾百米的猴版火炮,出口價格往往也達到了大幾百楚元,甚至上千楚元。

而且大楚帝國還從來不出口各種榴彈,隻配發實心炮彈。

榴彈乃是大楚帝國的獨門利器,一向來都是嚴進出口,而實際上這些土著們也能夠通過一些見不得光的渠道少量獲得大楚帝國現役使用的榴彈,但是他們基本都彷製不了。

因為大楚帝國的榴彈乃是工業生產的產物,單純靠手工彷製是搞不出來的,尤其是彈殼……沒有足夠的工業能力,是加工不出來這種薄彈殼的。

就和大楚帝國的燧發槍一樣……雖然大楚帝國從來沒有出口國燧發槍,但是在這麼多年的對外戰爭裡,多少都會在戰場上遺失一些燧發槍,更重要的是帝國大規模對外殖民後,殖民地裡的民兵普遍也裝備燧發槍。

如此一來,大量燧發槍就會流失,最終被這些土著歸家們得到。

但是,哪怕是得到了大楚帝國的燧發槍,這些國家也很難彷製的出來。

因為大楚帝國的燧發槍,原理很簡單的……其技術關鍵就在那根彈黃上,你冶煉技術達不到,造不出來足夠強度的彈黃,那麼就不可能彷製出來大楚帝國的燧發槍。

頂多就是搞個樣子貨,但是擊發率肯定達不到水準。

而衡量燧發槍的性能指標裡,最為重要的就是擊發率了,沒有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擊發率,燧發槍基本不具備實戰價值。

要想和大楚帝國這樣搞大規模的線列戰術,徹底淘汰長矛手,最好要把燧發槍的擊發率做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就隻能和當代的歐洲國家一樣,他們也有燧發槍,並且在這幾年裡已經逐步提升裝備的比例,但是依舊不敢大規模使用,更不敢完全的淘汰火繩槍以及長矛手。

這個過程裡,俄羅斯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其實已經通過不同渠道,得到過一些大楚帝國的十三年式燧發槍並進行彷製……但是然卵並……彷製出來的燧發槍因為材料不過關,擊發率普遍隻有百分之六十多,精度也差。

而且成本也非常高,幾乎是火繩槍的四五倍成本。

這些,都是嚴重限製了當代歐洲國家大規模使用燧發槍。

話說因為歐洲地區已經掀起了裝備燧發槍的潮流,雖然他們的燧發槍技術還很差,不過再差那也是燧發槍,而他們的敵人也需要燧發槍進行對抗,比如說奧斯曼帝國之流。

他們自己也搞不出來燧發槍,雖然彷製了一些西班牙人的早期燧發槍,但是這種燧發槍技術水平很差。

這個時候,大楚帝國的商人們出現了,嗯,其實也就是西洋貿易公司,他們和奧斯曼帝國接觸後,了解到了奧斯曼帝國對燧發槍的需求後,為了打開奧斯曼帝國的工業市場,也是為了向奧斯曼帝國租借幾個偏僻蠻荒之地的港口作為港口。

向國內申請獲得批準後,向奧斯曼帝國出口了一批燧發槍,而了達到出口標準,他們還特地把這一批出口步槍裡的彈黃給換成了專門為出口定製的縮水版彈黃。

其綜合全天候擊發率隻有百分之七十左右,嗯,這玩意其實就是大楚帝國早年所裝備的第一種燧發槍,也就是二年式燧發槍的第一批次型號,這玩意嚴格上來說已經停產了二十年,直到有了出口訂單後這才進行重新生產。

隻不過生產這一批出口燧發槍也是讓兵工廠方麵很費心費力……因為他們以他們的加工水平這麼高,你讓他們加工如此低水平的燧發槍,各方麵性能水準還不能超標其實也不容易……為此他們還專門找來了一堆快報廢的生產設備搞了一條新生產線呢,如此才堪堪把早期型的二年式燧發槍給重新生產出來。

這種早期型號的二年式燧發槍,擁有百分之七十的全天候擊發率呢,其擊發率和技術成熟的火繩槍相當,也正是如此,大楚帝國當年才決定大規模換裝燧發槍,並組建線列步兵。

百分之七十的全天候擊發率,這個水準已經超過了當代歐洲國家的燧發槍水平。

如此高水準的燧發槍,其價格自然是非常昂貴的,每支達到了二十五楚元……

這個價格對於一支燧發槍而言,堪稱天價……要知道當代歐洲人也好,奧斯曼帝國自己也好,自造一支輕型火繩槍的話,也才三四楚元左右,偷工減料一些甚至兩楚元左右就能夠搞出來。

他們自造的低水平燧發槍要貴得多,基本價格翻倍,大概要六七楚元左右。

而大楚帝國出口的二年式燧發槍就要二十五楚元……

但是……就這你奧斯曼帝國還彆嫌棄,甚至還得感謝大楚帝國的康慨支援,並為此允許大楚帝國在西亞半島的部分區域裡設立租借地。

因為,除了大楚帝國外,沒有第二個國家或勢力能夠為他們提供性能如此優秀的燧發槍。

有時候武器的價格貴不貴,不要看成本,而是要需求以及政治環境。

就目前這個環境而言,二十五楚元能夠買到一種能夠對抗歐洲諸國燧發槍,甚至壓過歐洲諸國燧發槍的高性能燧發槍,對於奧斯曼帝國而言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為此付出一些代價不算什麼。

當然,人家奧斯曼帝國也不傻,再采購了首批兩萬支二年式燧發槍後,就開始進行彷製研究,如今也能勉強自產一些燧發槍,不過性能不達標,遠不如直接進口的二年式侯版燧發槍。

因此奧斯曼帝國那邊進口的二年式燧發槍,隻裝備他們的禁衛軍,他們自產的一些性能垃圾的燧發槍,用來裝備他們的普通步兵。

至於想要真正彷製出來全天候擊發率達到百分之七十的二年式燧發槍,對於奧斯曼帝國而言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彆看隻是幾個百分點的全天候擊發率的增加,但實際上非常困難。

可以參考當年的大楚帝國,當年搞出來的二年式燧發槍,其實成本極其高昂……成本就要二十多楚元,後來為了降低成本用了好多年……降低成本後又把全天候擊發率從百分之七十提升到百分之七十五左右,這個過程他們也花了好多年。

前後用了十多年,大楚帝國才生產出來全天候擊發率達到百分之七十五,采購成本降低到八楚元左右的二年式甲三型燧發槍。

而從全天候擊發率百分之七十五的二年式甲三型號到全天候擊發率百分之八十的十三年式燧發槍,大楚帝國又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持續十幾年的技術攻關,高昂的研發和設備改進成本。

大楚帝國自己為了幾個百分點的全天候擊發率的提升,尚且如此艱難,對於連工業基礎都沒有的奧斯曼帝國就更不用說了,給他們幾十年估計都做不出來擊發率百分之八十的燧發槍。

這說的還是燧發槍,如果是換成大楚帝國最近新裝備的擊發槍,一百年都夠嗆……

擊發槍這玩意大楚帝國自己裝備的都還不算多,也沒有外流,但是哪怕有一天外流出去了,那些土著國家,包括歐洲的那一票國家,估計看了大楚帝國的擊發槍都得傻眼……

因為擊發槍的關鍵都不在槍支本身上,而是在那個小小的銅火帽上。

這裡麵的雷酸汞可是一種工業合成的化合物……沒有技術指導的情況下,任憑那些土著們想破腦袋也彷製不出來啊。

這火帽擊發槍還是前裝滑膛槍呢,嚴格上來說還處於土著們的認知範圍之內。

如果讓土著們看到大楚帝國的槍械研究所裡所正在研究的各種線膛步槍,恐怕是要懷疑人生了!

大楚帝國的槍械研究所裡有不少超前的研究項目,包括前裝線膛槍,也有在研究後裝線膛槍。

這些東西彆說土著們看了費解了,就算是大楚帝國內部的很多人看了也覺得驚訝啊。

大楚帝國的自用的一些武器裝備,很多是土著們無法彷製的。

不說自用了,就算是很多出口的武器裝備,土著們也彷製不出來,或者是能夠彷製出來,但是性能也無法達標。

勉強性能能夠達標,但是價格也絕對是天價!

因為大楚帝國出口的所有武器裝備,甭管它性能好壞,那都是典型的大工業生產的產物,和手工作坊生產那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而目前全球範圍內,隻有大楚帝國這麼一個工業國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