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順三十四年,堪稱是大楚帝國的後裝線膛武器爆發之年。
儘管在二十年代的時候,大楚帝國就已經研發出來了後裝線膛步槍,那個時候就已經有了十七型後裝線膛步槍。
但是當年的十七型後裝線膛步槍,遠遠談不上成熟,漏氣非常嚴重,同時槍管加工工藝也不過關,當年也沒有搞出來成熟的紙包子彈。
因此當年的十七型後裝線膛步槍是非常純粹的實驗性產物,隻是生產了數百支進行測試後裝備就被擱置。
嗯,當年測試的時候因為漏氣非常嚴重,一度導致了多名士兵在測試的時候眼睛被發射藥點燃後的高溫氣體所燒傷。
這也是導致十七型後裝線膛步槍被拋棄的重要原因。
因為誰也不想要一款動不動就灼傷自家士兵眼睛的步槍,而且還是死貴死貴的步槍。
數年後,十八型步槍的早期型號被研發成功,相對十七型步槍有了巨大的改進,尤其是在漏氣方麵的改進非常大。
采用了橡膠墊圈,同時改進了紙包彈,把底火從紙包彈的中間部分改為底部。
這也就是當年羅誌學在北巡的時候,在天津所看到的十八型步槍的原始型號。
但是這種發射紙包彈的原始型號並沒有正式服役,同樣隻少量生產用於實驗性裝備……原因嘛,一方麵是太貴,另外一方麵軍方都在等金屬子彈呢。
承順三十年,大楚帝國的銅殼定裝子彈研發取得了決定性的突破進展,十八型步槍成為了第一款適配新子彈的步槍,並為適配金屬子彈進行了改進。
橡膠墊圈被取消,改進了槍機結構後的十八型步槍,經過了一係列嚴苛的測試後,最終在承順三十二年被正式定型,隨後開始批量進入近衛軍服役,陸軍也開始小規模采購使用。
所以說,這款步槍滿打滿算,其實也就隻服役了一年多時間而已,前期的裝備數量也不多,而產量也不大,畢竟生產線的建設也需要時間的。
進入到承順三十四年的現在,該款的步槍的產量才逐步提升上來,如今河北武器公司的產量已經爬升到了年產大約十萬支。
預計等到明年的時候,河北武器公司的十八型步槍的年產量能夠達到二十萬支,後年則是達到三十萬支,並會維持在年產三十萬支很多年時間,直到滿足陸軍以及近衛軍的全麵換裝為止。
當然,這個過程裡,十八型步槍也會持續改進,儘可能改進性能,同時降低生產成本……人家河北武器公司,可不會一直給你虧本生產。
前期虧損,後期降低成本賺錢,這才是河北武器公司的整體策略。
而這款步槍,包括後續改進型的最終產量,極有可能會達到兩百萬支以上,成為大楚帝國裡第二款產量突破兩百萬支的製式步槍。
至於第一款?
那是好多年前的十三年式燧發槍!
雖然這玩意早已經退出了陸軍現役,但是當年的產量可是相當巨大……其基本型號以及後續改進型號,各種型號多達十幾種,同時裝備四大武裝力量以及國內的普通巡警執法力量,同時也是民兵的製式武器,還在民間銷售。
具體產量沒有明確的數據,但是保守估計生產了三百萬支以上……
這還不包括這款燧發槍改進而來的出口型號……大楚帝國的出口型號的燧發槍,也是有好幾種的,有從老古董二年式燧發槍改進而來,擊發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低端型號,最近幾年也有從十三年式燧發槍改進而來的中高端型號,而這些出口版本型號的十三年式係列燧發槍,目前依舊在小批量生產,僅僅是兩廣武器公司的第二槍械廠每年都生產大幾千條該款步槍用於出口呢。
如果把改進後的出口型號也算上,十三年式係列步槍已經生產了至少四百萬支以上,並且這個數據還在持續增加中。
畢竟大楚帝國的燧發槍出口規模還是挺大的,最近十年來,僅僅是奧斯曼帝國就從大楚帝國裡先後采購了大約二十萬支各式燧發槍。
西班牙以及英格蘭人也是帝國燧發槍的大擁躉,西班牙人在承順三十一年的時候一次性就采購了十五萬支十三年式燧發槍。
英格蘭人最近四五年也采購了將近十萬支。
彆說這些國家了,就算是和楚國人之前一直打仗的荷蘭人以及葡萄牙人,其實他們也大量采購了楚國楚國的燧發槍……
楚國在海外進行擴張的時候,經常會遇上拿著楚國武器的土著……但是軍方也好,國內高層也好對此都沒啥意見。
畢竟打仗歸打仗,生意歸生意……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出口的僅僅是燧發槍,連擊發槍目前都沒有出口呢,國內的軍隊,乃至民兵的武器裝備在性能上都領先了出口武器好幾代呢。
說白了就是,出口武器對楚國自身造成不了什麼實際性的威脅,既然如此,這錢能賺還是要賺的。
而且打仗的時候,經常會繳獲一些楚國賣出去的燧發槍或火繩槍,這些戰利品軍方一轉手,就會通過武器貿易公司的渠道又賣給那些土著……購買這些戰利品的客戶,興許還是被楚軍剛擊敗的土著呢。
畢竟就地銷售節約運輸成本嘛!
隨著楚國正式大規模裝備後裝線膛步槍,同時也是因為那些土著們已經逐漸普及火繩槍,歐洲地區更是已經開始普及燧發槍後。
未來十三年式燧發槍也將會取代低端燧發槍和火繩槍,成為楚國最主要的出口武器。
當然,低端燧發槍甚至火繩槍,還是會繼續賣的。
其他地方不好說,但是在美洲、非洲。印度地區火繩槍就挺好賣的。
畢竟並不是所有的土著地區,都會和歐洲地區一樣勉強進入了文明時期,開始大規模使用燧發槍了。
很多地方的土著,原來還處於冷兵器時代呢,楚國人的火繩槍對於他們而言,就已經是劃時代的產品了。
大楚帝國的武器貿易公司,一向來都是抱著韭菜能割多幾茬就割多幾茬,能賣冷兵器絕對不賣火繩槍,能賣火繩槍絕對不賣燧發槍的……一般隻有當地的武器裝備提升到一定水準。
嗯,這個武器裝備水平,特指的是當地土著自造武器的能力!
歐洲人能夠自造燧發槍,雖然他們自造的燧發槍不咋地,但是楚國人還是大規模向歐洲人出口傾銷燧發槍。
印度人,一些南洋土著之類的,他們能夠自造火繩槍,那麼楚國就對他們出口傾銷火繩槍。
其他一些更落後的土著連火繩槍都搞不出來的……楚國人就賣給他們大刀長矛,讓這些土著們人手一把寶刀寶劍……
所以大楚帝國的武器出口是比較複雜的,各地區的武器貿易公司主要銷售武器的種類也不太一樣。
但是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挺賺錢的。
買大刀長矛賺的錢,可不會比買燧發槍少到哪裡去。
這也導致了大楚帝國裡的五大武器公司,基本啥武器都生產,從低端原始的大刀長矛弓箭盔甲,再到火繩槍,燧發槍,然後性能拉跨的老古董滑膛炮,還有性能好一些的青銅滑膛炮,鐵滑膛炮等等,甚至為了滿足一些特定地區用戶的需求,各種亂七八糟的冷兵器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