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習俗(2 / 2)

如今帝國的軍隊異省原則裡,軍官方麵的限製除了要異省服役外應天府籍貫將領在金陵城所在的京畿軍事機構任職可破例,本省將領不得率領本省士兵,目前隻局限在團旅師這三級的部隊主官上。

但是對於副職,參謀長以及中低級彆職務,如營長、連長,排長不做限製。

同時更高級的軍級主官,也就是軍長,乃至更高一級的集團軍司令也不做限製。

異地任用、服役原則,這就導致了大楚帝國早期就出現了數百萬常年在外的軍人以及官員群體。

而這個數字隨著時間過去不減反增……畢竟人口一直在增長,同時官府機構不斷的優化完善……嗯,有時候乾脆是為了提升大學生就業率!

一些大學生畢業後,考不上科舉,企業裡也不一定能提供足夠多的高級工作崗位,當就業不理想後,這些大學生埋怨起來,官府也是挺頭疼的。

嗯,這也是大楚帝國的高等教育幾十年裡,依舊沒有大規模放開招生的緣故……以目前的生產力而言,整個社會能夠提供的高端崗位就這麼多,你弄出那麼多大學生來又無法消化,難不成你還指望這些大學生去流水線啊?

大楚帝國培養出來的這些文化程度非常高,能力也不錯的大學生,一旦就業不理想,心生不滿後……那可比古代的秀才更麻煩……

尤其是那些文科的大學生,如果不把他們及時吸收到統治階層裡,那就是個禍害!

為了避免麻煩,大楚帝國的大學學位都是嚴格控製的,根據整體的社會經濟發展,人口增速來確定大學的招生規模,並且大學裡的學位,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理科學位,文科學位很少。

尤其是一些特殊專業,比如曆史學……大楚帝國裡的曆史學,學可不是什麼考古挖墳之類的東西,而是研究曆史王朝興衰,歸納總結,以史為鑒。

大楚帝國各所大學裡的曆史係,更準確的說法其實應該是‘曆史政治係’……對應的乃是科舉考試裡的史論……典型題目就是:試論秦商鞅變法乃強,宋王安石變法乃弱。

所以說,大楚帝國裡的曆史係學生,嚴格上來說學的並不是曆史,而是政治,人家學這玩意,都是奔著當官去的。

而大楚帝國也知道這一點,因此對於曆史係這種政治性質非常濃鬱的學科,招生名額都是控製的非常嚴格的……為的就是確保每一個畢業生,最終都能順利的進入大楚帝國的官員隊伍裡,不至於讓這些人流落在外,然後成為禍害!

因為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奔著當官去的,學的也是治世輔君之道,你不讓他們當官……人家搞不好就造反給你看。

都說寒窗苦讀十餘年,隻為貨於帝王家……你帝王家不要,人家可就另外捧一個帝王,或者乾脆自己當皇帝了。

幸運的是,大楚帝國知道這些人才的作用以及潛在的危害,所以控製的比較嚴格,偶爾有些年份,這些專業的畢業生不太好就業為此順勢加大官員的錄取名額,但是總額也不算太多。

大楚帝國的官員隊伍,整體上還是隨著人口規模逐步增長。

而到了今天,官員以及軍人,享受品級待遇,但是沒有相應政治待遇的官辦學校的老師,醫院裡的醫生,護士的官辦機構工作人員,再加上一些沒有官身,但是給官方機構提供服務的普通合同類雇工,如車夫,廚子以及一些普通文職人員等。

簡單來說,所有依靠財政直接供養的人員,大概有個七百多萬左右。

嗯,這個數字,你不能簡單的認為都是官員或公務員……官員隻是其中的一部分……還包含了其他群體。

比如軍人就占據了兩百萬呢,然後教師以及醫生也占據了相當多的一部分。

當然了,即便如此,大楚帝國也達到了七八十人供養一個財政人員的程度,整體供養比例算是比較高的。

為什麼會這樣?

主要是大楚帝國的軍隊規模大……野戰部隊不說了,隻說守備部隊,大楚帝國裡的任何一個縣,都會有一個中隊的丙等守備師,人數數十人到百餘人不等。

然後府、省城還會有更大規模的丙等守備部隊,部分交通、險要地方,邊疆地區,也會有更多的部隊駐防。

楚軍的常備軍隊規模可是一直都不小呢。

再者,官辦學校的教師以及官辦醫療機構的大夫以及護士們,這些全都是吃財政飯,這加起來也不是個小數字……

搞普惠性的基礎教育以及普惠性的醫療,一向來都是非常花錢的,而且是年年花錢,跟無底洞一樣!

然後大楚帝國施行的皇權下鄉的強力統治措施……縣下還設有鎮,鎮轄村,多出來了兩級基層行政機構,雖然村裡並沒有派駐正式官員,隻是讓當地村民兼任村長,村稅務官,村巡警,但是也要發放一定的補貼啊,不能讓人白乾不是。

而為了皇權下鄉,加強統治力度,這就多出來了大量的官員,導致統治成本提升了不少。

所以也彆以為古代王朝不願意搞皇權下鄉,實際上大部分不是不願意,而是搞不起……古代生產力太低,供養不起這麼多吃皇糧的人員。

而沒有足夠的官吏,你搞什麼皇權下鄉啊!

其次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楚帝國采取的是官吏統一製,沒有和傳統王朝那樣,官員和吏員分開……這導致了明麵上的官員數量大幅度增加。

傳統王朝裡,一個幾萬人的縣,官員看似就隻有幾個,但實際上還有大量吃財政飯的‘吏’,還有更多明麵上不拿錢,但實際上依舊靠民眾供養的幫閒……

這些幫閒收稅養活和敲詐勒索養活,對於民眾而言都是負擔,沒啥本質區彆。

這意味著,靠民眾養活的統治群體,一個縣加起來少則數十,多則數百……也很誇張的。

所以,彆說什麼古代官員少,民眾負擔低!

類似的還有什麼古代的農業稅,才百分之幾,就覺得古代農民很瀟灑,負擔很低……大部分人估計不知道,古代農民要承擔的除了稅外,還要承擔大量的賦以及各種亂七八糟的攤派,後兩者才是絕對的大頭。

實際上,大楚帝國裡的民眾負擔,才是華夏幾千年來最低的!

‘統一農業稅’,全麵取消徭役,丁銀,各種攤派,統一按照田畝數量征收農業稅,千古未有……再加上士紳一體納稅,又沒有學明朝那樣搞什麼皇莊,後續又施行了階梯農業稅,嚴厲打擊大地主。

這些措施搞下來,才讓大楚帝國的農民們活了下來,並活的更好。

再加上工商業的滂湃發展,良好的交通以及內部營商條件,使得農業、工業、服務業三條腿一起走路,最終讓大楚帝國崛起於世界的巔峰。

而鬆江城,就是這個龐大帝國裡,最耀眼的明珠!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