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帝國金陵城的先農壇位於南郊,這地方原先就是明王朝時期的先農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章在這裡修建了先農壇,並在這裡進行親耕儀式。
後續朱允炆以及朱棣都曾經在這座先農壇裡進行過天子親耕儀式,一直到朱棣正式遷都到幽州城後為止。
不過後來這地方經過了一百多年的荒廢後早已經不複往日。
大楚帝國定都金陵城後,第一年因為時間緊迫隻是對之前的破舊建築物等進行修繕,等到第二年的時候直接全麵推倒重來,設計並建造了全新的先農壇。
建築結構由土木結構變成了磚瓦結構,同時修建了不少的附屬建築,比如讓天子更換衣服,休息的大殿,還有讓一票大臣們更換衣服休息的大殿,專門存放親耕儀式各種農具的大殿等等。
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建築,而且用途上不僅僅是為了天子服務,還會為大臣們服務,這是因為天子親耕儀式並不僅僅是天子自己種田……實際上是天子帶著一票大臣們一起種田。
參與人數達到數十人之多……這不到一定級彆,連靠前的資格都沒有,更彆說和天子一起種田了。
天子親耕儀式,從以往的諸多封建王朝時期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已經演變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政治儀式。
目前大楚帝國裡的天子親耕儀式,其重要場合和一年度裡的中秋大朝會,春節國宴相當,都是非常難得,彙集百官所舉行的重要儀式,不僅僅有種田,還包括一係列的祭祀活動。
整體場麵非常嚴肅,而且象征意義重大。
天子親耕,體現的是大楚帝國對農桑,對民生的重視……因為其他的都可以沒有,但是人不能不吃飯,由此可知農桑事務的重要性。
而在大楚帝國裡,看似搞了一大堆的工商業,但實際上大楚帝國對農業以及畜牧們業,漁業等一係列的第一產業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傳統的封建王朝!
甚至你都可以簡單乾脆的認為,大楚帝國的一係列對外擴張行為,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獲得土地,進而獲得更多的食物。
這也是大楚帝國在對外擴張中,一係列的行為和歐洲各國殖民者截然不同的緣故。
歐洲各國殖民者,他們的殖民活動是為了獲得經濟上的利益……但是大楚帝國的海外擴張,沒那麼多虛頭巴腦的東西,純粹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糧食以及經濟農作物,而經濟農作物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糧食,因為大量進口經濟農作物,就能夠讓國內本土的土地不用種植經濟農作物,而是種植糧食,進而保障國內本土的糧食安全。
然後還有建國三十多年裡,從來鬆懈過,一年又一年,每一年都投入龐大的資金修建的各種水利防洪灌既措施,其最終目的同樣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糧食……其中就包括了超級大工程黃河人工改道。
所以,彆看大楚帝國玩著各種什麼工商業,但實際上骨子裡最重視的還是農業,畜牧業這些第一產業。
畢竟黃金白銀這東西,它也不填飽肚子啊!
能夠填飽肚子的隻有糧食啊!
所以在海外貿易裡,哪怕最後賺錢了,但是相當多一部分資金也是用來進口糧食以及各種經濟農作物的。
糧食以及經濟農作物,但是目前大楚帝國本土從海外輸入的第一大宗貨物,並且占比非常高。
如此重視糧食安全的大楚帝國,自然也高度重視天子親耕這個政治場合。
一大早,羅誌學就帶著太子以及數十名帝國重臣,還有百餘名有資格出列的高級貴族從皇宮浩浩湯湯的出發。
羅誌學乘坐禦用黃金馬車,兩側是數十名騎著金陵馬這種高頭大馬的宮內廳所屬的禦前侍衛。
這些禦前侍衛都穿著閃亮的胸甲……佩戴馬刀,看上去全副武裝的模樣……當然了,他們穿戴的胸甲隻是個樣子貨……看起來閃閃發亮,但實際上非常輕薄。
不僅僅他們,還有外圍充當護衛,同時也算是充當天子儀仗隊的近衛軍第一騎兵團,他們穿戴的半身板甲,同樣也隻是個樣子貨……薄得很!
板甲這玩意,都已經逐漸退出楚軍正規軍的裝備序列裡了,尤其是單發後裝步槍以及後裝火炮開始批量裝備後,裝備了新式後裝槍炮的楚軍,現在連隊列都不玩,開始玩散兵了……誰還會穿著沉重無比的盔甲上戰場啊。
但是禮儀性的場合裡,盔甲依舊還存在,隻不過為了讓將士們穿著方便……畢竟士兵們需要穿戴著禮儀性的盔甲長時間站崗,所以乾脆就打造了這種禮儀性的盔甲……說是盔甲,更不說是裝飾品。
禦用馬車前後,是一百多名帝國重臣以及高級貴族,他們也各自坐著四輪馬車前行。
而更外圍,則是步行的一批中級官員以及貴族。
然後還有一大批充當護衛,同時也充當儀仗隊的近衛軍士兵,包括第一騎兵團以及一個步兵團。
浩浩蕩蕩的隊伍從皇宮出發,然後一路前往南郊先農壇。
等到了先農壇後,羅誌學前往其中一座大殿稍微休息,同時換上禮服龍袍,和就是皇帝在祭祀等重大場合裡才穿的冕服。
隨後進行祭祀活動!
祭祀結束後,來到天子親耕的專用土地上……這天子親耕的土地,不多不少,剛好一畝三分。
這片土地也是有曆史的……當年朱元章就是在這進行天子親耕的。
雖然先農壇裡的建築幾乎都是新修建的,但是這片土地卻是依舊沒有變過,還是原來這一片。
一切準備妥當後,羅誌學開始扶犁,九名帝國最顯赫的重臣,即九名參務大臣,各司其職,有牽牛的,有在後頭播種的,有施肥的……
同時還有二十多名協辦大臣分散在田間各處,裝模作樣的乾著其他事!
至於其他人……都在田地外頭呢,他們還沒那個資格和皇帝一起乾活,隻能在外頭看著。
天子親耕,是一項儀式,可不是說真的種田,羅誌學扶犁往返三次後,即宣告天子結束……天子先離開,隨後參務大臣離開,最後一票協辦大臣也離開!
當然了,他們離開之後,會有專業的農業研究人員在這裡進行整整的播種,並進行後續的施肥澆水等等,等到秋天的時候,羅誌學還會帶著大臣來秋收……秋收後就會舉行秋季大朝會。
秋季大朝會裡,會給天子以及臣子們,分發糧食……這糧食就是在這一畝三分的天子親耕田裡種出來的。
結束親耕儀式後,羅誌學這才帶著一票大臣返回!
整個過程看著似乎挺簡單的,但實際上這種禮儀性的場合,整個過程其實非常的繁雜,前後耗費的時間還是很漫長的。
順帶一提,同一時間裡,王皇後也帶著一票朝廷命婦前往北郊先蠶壇,進行祭祀以及先蠶禮,包括采摘桑葉三片……最後還會象征性的進行紡紗,隻不過用的紡紗機並不是古老的紡紗機,而是在三十年前開啟帝國工業革命的新式手搖紡紗機。
如此,便是天子親耕南郊,皇後親蠶北郊。,
乃是華夏延續數千年的古老傳統,到了大楚帝國這裡也不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