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婚期(1 / 2)

孫旭闖蕩鬆江一年多回家,可謂是引起周邊鄰裡的巨大轟動。

畢竟孫旭出門的時候還隻是個窮小子,但是回來的時候卻是坐著雙馬四輪馬車,帶著大包小包的各種禮物,而且還帶了一個年輕貌美的‘朋友’回家。

這引起來了周圍鄰裡的不少議論,這些議論裡羨慕嫉妒的居多,但是也少不了陰陽怪氣的,倒是好些年輕人詢問孫旭在鬆江的工作生活情況,看他們的樣子估計也是想要跑到鬆江闖蕩一番。

這種情況也不僅僅是在孫旭老家裡出現,實際上普遍發生在大楚帝國的諸多地方。

很多過年假期時候回到老家的年輕人,自身就會成為工作所在城市的宣傳名片。

更高的薪水,更現代化的生活模式,這些對廣大農村地區的年輕人而言都有莫大的吸引力。

相對於在土裡辛辛苦苦種田,一年到頭也賺不了幾個錢,還需要經常打零工補貼家用。

而對於未來更是能夠一眼就能看到儘頭。

大楚帝國當代的農村生活,儘管得益於大楚帝國建國三十多年來的一係列政策,讓幾乎所有農民都擁有了自家的土地,地主階層因為高昂的田畝稅等問題陸續被迫放棄土地,出售土地後把資金投入到工商行業裡,成為了帝國裡新生代的工商資產階級。

同時大楚帝國對農村地區也有諸多的扶持政策,比如各種水利設施建設,農業保護政策。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茶葉保護法令了,茶葉保護法令裡直接禁製向海外各地,包括美洲等諸多海外領地地區推廣種植茶葉,進而確保本土茶農的利益。

隨後跟進的還有生絲協會所主導的桑樹、蠶繭保護法令,同時禁製向海外地區輸出絲綢相關的桑樹種植、蠶繭養殖技術。

同時又積極發展糧食加工,水果加工等經濟農作物的加工,進而大量收購農村地區出產的各類經濟農作物,進一步提升農民的收入水平。

但即便如此,大楚帝國的廣大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依舊不如人意。

誠然相當對明王朝時期,乃至任何一個封建王朝時期,大楚帝國的農村地區已經算得上生活富足,廣大農民們基本都能吃上飯。

但是吃上飯和吃飽飯以及吃得好……這是兩碼事。

大楚帝國的廣大農民們,其實目前來說也隻停留在能吃上飯的程度,實際上距離吃飽飯都還有點距離。

承順三十五年,根據大楚帝國農林部的統計報告,本土地區的人均糧食消耗,大概是三百七十五公斤,對比前兩年略有增長……咋一聽似乎也挺不錯的,但是你要知道,想要真正吃飽飯的話,其實底線是人均四百公斤……超過這條線了,民眾才能談得上真正的吃飽飯。

在這個前提下,才能夠談通過增加肉食、禽蛋等食物種類,讓民眾吃得好……這個階段往往也是人均糧食消耗上不去,長期徘回在四百公斤左右的原因。

畢竟人的肚子就那麼大,肉、蛋等吃多了,對於大米小麥等主食自然也就吃得少了。

然而,大楚帝國距離的全民吃飽飯其實還有一段距離……哪怕隻差最後的人均二十五公斤,但是難度依舊非常大。

如今帝國能夠維持小幅度的人均糧食消耗增長,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主要得益於南洋地區的大規模開發以及北美地區的大規模開發。

尤其是北美地區的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多,除了滿足當地需求外,剩下的糧食基本都被運回了本土,以供應本土四億多人口的龐大消耗。

此外南洋地區的開發也不錯,湄公河三角洲,紅河三角洲以及曼穀平原等地區經過這些年的水利設施建設以及大規模移民,已經能夠大規模的產出糧食。

而產出的這些糧食剩餘部分,也是被運往了本土地區。

海外領地的糧食大規模往本土運,這才是維持帝國本土的人均糧食消耗穩步小幅度增長的緣故。

如果沒有這些來自海外的糧食……按照帝國本土的人口增長速度,再加上當代的農業種植技術裡也沒有化肥,糧種也沒有取得決定性的突破等情況,光靠本土自身的糧食產量,目前這個階段根本就不可能維持人均糧食消耗增長……

而且龐大的人口數量讓帝國高層其實很頭痛,畢竟想要養活大楚帝國本土四億多人口……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關鍵的是這人口數量還在往上漲。

早些年,大概就是承順二十年左右,大楚帝國裡的人口增速非常快,龐大的人口增速一度讓帝國高層們擔憂不已……按照這麼個速度生下去,要不了二十年,帝國總人口都得破十億!

這也是二十年代裡,大楚帝國為什麼如此喪心病狂的在海外進行超大規模的擴張,並推動海外移民的緣故……實在人口太多,本土糧食產量有限啊!

而這就是大楚帝國進行海外擴張和歐洲國家進行海外擴張的根本區彆。

歐洲國家進行海外擴張,本質是為了利潤,把殖民當成了生意來說。

但是大楚帝國進行海外擴張,純粹是為了緩解人口壓力……

讓帝國高層稍微心安的是,經過了十年代以及二十年代初的人口出生率超高峰後,進入二十年代後期,再到現在的三十年代後大楚帝國裡的人口出生率終於沒有百分之四十以上那麼瘋狂,而是逐漸回歸理性,目前已經下降到百分之二十多。

但是因為醫療水平的提升,平均壽命的提升,人口死亡率逐年降低,如此也導致了人口總量依舊在快速增長。

承順十年代,很多夫妻都會養育三四個甚至五六個孩子的……主要是進入十年代後,帝國幾乎結束了所有的國內戰爭,國內的各種土司,地主武裝等也被清剿完畢,國內進入高度穩定和平時期,同時隨著農業水利等建設發展,工商業的持續發展,民眾生活水平提升,由此導致了十年代的時候,帝國的生育率非常高。

當然,那個時候很多夫婦其實也沒指望過生下的所有孩子都能活到成年……農業時期裡孩子夭折率非常高的,哪怕有七八個孩子,但是到最後通常也就隻有半數左右能夠活到成年。

但是,人們低估了大楚帝國發展衛生醫療事業的決心。

然後廣大的年輕父母們就發現:預料中的高夭折率沒有到來,生下的孩子,大多都能順利成長……然後就悲催的發現養起來太難了。

再加上大楚帝國逐漸推廣教育,雖然上小學也不用多少錢,但是總歸也是要花錢的,這孩子一多,光是上個普惠性的小學都得不少錢。

同時人們在環境穩定後,總是希望孩子能夠過上更好的日子,希望孩子能夠上更好的學校,上個初中啊什麼的……而這更花錢了。

很多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基本都好幾個兄弟姐妹,其中絕大部分人都因為兄弟姐妹太多,而導致受教育的機會比較少,甚至連吃飯都吃不飽,逢年過節裡有雞腿可以吃,一群兄弟姐妹都眼巴巴的盯著那對雞腿!

這種記憶哪怕是在他們成年後,依舊深刻的停留在他們的腦海裡!

因此很多人長大成年,到了婚育年齡後為了不讓孩子像自己當年那樣受苦,往往不會和父輩那樣固執的非要生五六個乃至更多,而是選擇少生幾個,進而集中資源更好的培養孩子……

在大楚帝國讀書還是很貴的……普通家庭哪怕不奢望讓孩子上大學,但是至少也會想著讓孩子上個初中,這有了中學學曆後才能夠找到比較體麵的工作啊。

隻上個普惠性的小學,那也隻能進工廠的流水線當普通工人了。

這些觀念上的轉變,導致進入二十年代後期以後,大楚帝國的新一代年輕人在生育上比較克製,這也直接導致了出生率有所下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