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順三十八年春,遙遠的歐洲地區終於傳回來了新的好消息。
這封一路上跨越了將近三萬公裡水路,一路由海軍快速通訊艦帶回來的戰報,從歐洲西班牙出發,一路耗時了兩個多月才送到了金陵城。
而這封曆儘數萬公裡才傳送回來的戰報,給帝國高層帶來了好消息。
大楚帝國歐洲遠征軍,自從去年秋天登陸加的斯,展開對西班牙的進攻後,曆經加的斯登陸戰役,哈凱斯堡戰役後,不僅僅獲得了加的斯這個麵向大西洋的沿海港口作為登陸據點,同時還殲滅了西班牙方麵的三萬多大軍。
隨後楚軍繼續向西班牙內陸挺進,沿途又和頑抗阻截的西班牙軍隊進行了激戰,但是西班牙的那種還拿著燧發槍,早期滑膛炮,玩線列戰術的軍隊,怎麼可能抵擋得住已經列裝了後裝線膛步槍,後裝線膛火炮,采用散兵戰術為主的楚軍進攻。
核心主力第五十三師的強悍野戰進攻能力,根本不是西班牙人所能夠抵抗的,往往是西班牙人好不容易集結起來一定數量的兵力,連楚軍步兵的麵都沒怎麼見到,就被楚軍鋪天蓋地的炮火打的潰不成軍。
楚軍的後裝線膛火炮,利用數千米的有效射程,龐大的爆炸威力,充分體現了什麼叫做戰爭之神,一路炸過去,西班牙人是潰不成軍,根本就沒有能夠有效阻擋楚軍的進攻步伐。
而一些沒有大規模炮兵參戰的小規模的步兵戰鬥裡,裝備了後裝線膛步槍的楚軍步兵們,也是讓這些還在玩線列戰術的西班牙人知道了什麼叫做現代戰爭。
甚至都不用什麼散兵戰術之類的東西……楚軍的步兵們隻需要利用十八型步槍的超遠有效射程以及高射速,進行遠距離覆蓋打擊,基本就能夠成片的收割西班牙人線列步兵的性命。
甚至……西班牙人的步兵們都沒有看進行有效的反擊。
因為西班牙人使用的燧發槍,有效射程撐死了也就一百多米,而實戰中為了獲得一定的命中率,往往是在百米內開火的……這是前裝滑膛槍的固有特點,和什麼軍隊沒啥關係,以往楚軍在線列時代也是這麼搞的。
大楚帝國陸軍裡最典型,在十年代以及二十年代裡最讓各地土著們恐懼的戰術是什麼?
排著隊邁著堅定的步伐,硬扛著傷亡一路上前,直到距離敵軍隻有三十多米的時候才進行齊射,一輪齊射過後,對麵不說百分百,但是百分之九十九都得崩潰……沒有什麼軍隊能夠頂得住這種貼臉齊射!
齊射過後對麵崩潰後,直接發起刺刀衝鋒,然後就是收割人頭的時候。
三十米齊射後刺刀衝鋒,這是大楚帝國陸軍在過去三十年裡最引以為傲的經典步兵戰術……
說是戰術,其實也沒啥戰術可言,靠的就是勇氣和紀律。
所以這種戰術雖說是經典,但實際上楚軍裡哪怕是正規軍能夠做到這一點也不過……畢竟這種經典戰術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得硬扛著敵軍的火力打擊,一直上前到三十米才開槍。
當然了,在實際戰場上,因為敵人火力稀薄,楚軍的隊列推進過程中也不會遭到什麼傷亡,因此實戰中哪怕是次一等的正規軍往往也能這麼玩……因為不需要硬扛著傷亡推進,對勇氣和紀律的要求不高。
不過要是遇上同樣玩線列戰術,裝備燧發槍的歐洲敵軍後,這些次一等的正規軍往往就不會這麼搞了……
架設雙方都是線列步兵的話,采用這種戰術就對士兵們的勇氣以及紀律要求非常高……不客氣的說,你不把士兵們訓練成沒得感情的木頭人,你是不可能這麼玩的……
因為推進過程裡的傷亡不會小,士兵們很難在戰友成片成片的倒下的時候,還能神色不變的繼續上前,後排的戰友也能毫無表情的上前一步,跨過倒下的戰友屍體補位,確保線列整齊。
因此同樣的戰術,麵對不同的敵人,其難度是不一樣的。
而麵對采用線列戰術的敵人,還能這麼玩的大楚帝國正規軍裡也不多,一般隻有甲等師裡的精銳部隊才能這麼搞。
不過楚軍指揮官也不傻,過往的戰爭裡,遇上比較強悍的敵人步兵,楚軍也不會傻乎乎的和敵人玩排隊槍斃,而是會把大量的火炮拉上來轟他娘的!
而火炮比步兵靠譜多了,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敵軍能夠扛得住楚軍的炮擊。
在西班牙戰場上同樣如此,儘管楚軍第五十三師的步兵們優勢極大,但是楚軍的一線指揮官們並沒有用步兵們發揮勇氣和紀律死磕,而是利用己方的火炮優勢打擊敵人。
七十五毫米的野炮和山炮,再加上七十毫米的步兵炮,這三種火炮在西班牙戰場上得到了充分的性能發揮。
尤其是七十五毫米山炮的表現更是出色。
因為西班牙這種地方裡的交通設施落後,道路不咋地,橋梁更是少而脆弱,這也導致了一噸多重的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在戰場上的運用受到了比較大的局限。
因此很多戰鬥力,支援步兵作戰的火炮,往往隻有三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以及三十四年式七十毫米步兵炮。
而七十毫米步兵炮雖然性能也很不錯,是一種非常優秀的伴隨步兵支援火炮,但是射程還是近了一些,最大有效射程不過兩千兩百米而已,實戰中為了獲得一定的射擊精度,最大射程其實是不會用極端的兩千兩百米,而是會選擇在一千八百米左右才開火。
而七十五毫米山炮就強多了,其有效射程可以達到差不多三千五百米。
因此在西班牙戰場上,三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實際上承擔了遠程壓製火炮的角色,承擔整個戰場上的遠程炮擊任務,而這個角色本該是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所承擔的。
這種變化,也是再一次體現了在海外地區裡,火炮的重量和機動性是有多麼的重要……在海外地區遭到的交通設施前提下,再好的火炮但是因為重量太大也是白搭……連戰場上上不去又如何發揮出來其優越的性能呢?
這也是過去很多年裡,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儘管在各方麵的性能其實已經非常卓越,而在本土地區以及中亞乃至北美等地形好,交通設施好的地區裡表現非常優秀,乃是大楚帝國陸軍部隊最為核心的一款火炮。
但是在諸多海外戰場裡,這款火炮卻是遭到了嫌棄,先是緬甸戰爭裡這款火炮被一線部隊噴的狗血淋頭,逼得陸軍不得不緊急研發采購七十五毫米山炮。
然後在印度戰場,非洲戰場上表現的都不如人意。
再到後來,大楚帝國陸軍乾脆是減少了海外駐防部隊的該款火炮的配屬數量,進而加大了七十五毫米山炮的裝備數量。
有時候一款火炮好不好,自身的性能固然重要,但是是否適合戰場的實際情況其實更加重要。
武器這東西,就沒有最好的,隻有最適合的。
要不然,大楚帝國陸軍要是敢把軍級支援火炮,也就是三十四年式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拉到歐洲去……估計仗打完了這些火炮也抵達不了歐洲內陸地區的戰場!
因為玩意的行軍重量五噸多呢,就歐洲那邊的基礎交通設施而言,想要讓這玩意進行長途機動行軍那可麻煩了,不客氣的說,想要讓一個營的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營在海外地區上戰場,你得給它先配一個工兵營,這個工兵營裡至少還得有一個專門修橋的舟橋連。
要不然,你基本彆指望它能在海外上戰場……
彆說在海外了,就算是在本土地區,實際上這種火炮也隻是作為軍級支援火炮使用,裝備數量並不多,目前為止,加起來也就裝備了一百多門,多裝備在地形平坦,交通比較好的的本土地區。
而西南,青康等地區裡可沒有這玩意,而是以一百二十毫米輕型榴彈炮代替。
三十四年式一百二十毫米輕型榴彈炮也是在這個背景下,事實上取代了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成為了主要的軍級支援火炮。
而在西班牙戰場裡,一百二十毫米的輕型榴彈炮也是在後期逐步加入戰場,後期參與了馬德裡戰役,在數十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以及山炮的配合下,對馬德裡進行了毀滅性的遠程炮擊。
最終為印度第三師攻克馬德裡奠定了基礎。
為什麼最終攻克馬德裡的是仆從軍印度第三師,而不是楚軍在歐洲戰場上的核心主力第五十三師?
自然是因為楚軍將領不傻,可不會把自家的正規軍兵力投入到巷戰當中,承受不必要的戰鬥損失。
大規模野戰裡,第五十三師這種主力部隊完全能夠吊打土著,並且可以保證自身的傷亡非常少。
而巷戰的話,單兵的武器優勢會被極大程度的抵消,落後武器也是能夠殺人的。
畢竟人家西班牙人的士兵用燧發槍,在街頭巷尾的近距離開火一樣能夠把你射殺。
因此楚軍的正規軍,在歐洲戰爭裡基本不打巷戰,都是讓仆從軍印度軍團去打的。
而這也是調集大量印度軍團來歐洲參戰的緣故,為的就是承擔巷戰,地方駐防,護送後勤等非正麵,存在極大不確定性的戰鬥任務,進而減少正規軍的傷亡。
當初進攻加的斯的時候是印度軍團,如今殺入馬德裡的依舊是印度軍團。
當印度第三師拿下了馬德裡後,提前出逃的西班牙王室終於是屈服,答應了大楚帝國提出的一係列和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