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ss=tentadv> 如今這兩百多萬支火帽滑膛槍逐步從正規軍裡撤裝,如何處理也是一件麻煩事,出口是不可能的,這東西過於先進,暫時沒出口的必要性……要知道楚國如今的出口槍械,主力還是火繩槍,燧發槍出口數量其實都不多!
楚國人的武器出口,並不是有什麼就出口什麼,也不是土著想要買什麼就能買什麼,而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出口。
比如在非洲地區,當地土著普遍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甚至連冷兵器都沒有多少,所以在當地的武器出口是以冷兵器為主,火繩槍都很少賣。
在印度地區,當地土著的軍備水平處於冷兵器和火繩過渡時期,他們也能自產一定數量的火繩槍,因此在印度地區包括波斯地區的單兵武器出口,主要是火繩槍,冷兵器一起出口,對波斯也賣點燧發槍。
但是在西亞地區,也就是奧斯曼帝國,這個國家實力還不錯,並且之前也大量裝備火繩槍,並且也能自產以及使用燧發槍了,其軍備水平和歐洲那邊其實差不多,已經處於裝備使用燧發槍的線列時代了,因此這一地區的武器出口是以燧發槍為主。
歐洲地區的武器出口也是以燧發槍為主。
總之大楚帝國的武器出口是看碟下菜,維持一定的地區平衡,同時賺取更多的利潤,更不能讓出口武器威脅到自身。
如此情況下,火帽擊發槍這玩意根本就不可能出口,畢竟這東西直到如今都還有一部分楚軍二三線部隊裝備使用呢。大楚帝國的後裝線膛步槍雖然也裝備使用幾年了,但是目前依舊沒有完成全部換裝。
所以短時間內,甚至十年內火帽擊發槍這玩意都不可能出口的。
但是如何處理這些退役武器?封存備用?這都進入後裝線膛步槍時代了,封存這些前裝滑膛槍也沒啥太大意義……所以到最後,這些退役武器基本隻能給仆從軍,主要是印度軍團使用。
而帝國的仆從軍,實際上除了印度軍團外,還有其他幾支,比如招募波斯人組建的一支波斯軍團,招募東北非地區的當地人組建的北非軍團,還有招募扶桑人組建的扶桑軍團,隻不過後三者的數量都很少,隻有幾千人,數量最多的北非軍團也不過一萬多人人……這些仆從軍軍團一般都被派駐到印度執勤。
但是印度軍團的規模,卻已經超過了十萬人,編成有印度軍團八個師以及八個混成旅/團,除了在印度當地執勤外,還被廣泛派駐到西亞、非洲、美洲以及現在的歐洲執行任務。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印度軍團的士兵組成,都是清一色的賤民,並沒有高種姓士兵或軍官什麼的。
這些人,和印度那邊的其他種姓的印度人,可不是友好群體,甚至是敵對的……基於印度地區獨特的種姓文化傳統,印度軍團的賤民士兵們,在印度地區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一向來以對待其他種姓的印度人凶殘而著稱……有時候都不是為了執行任務,單純是為了殺戮而殺。
這就是為什麼楚國人隻在印度地區招募賤民的緣故……你完全不用擔心這些賤民組成的印度軍團,和印度當地的高種姓群體乃至普通種姓群體混在一起反對楚國人。
甚至,這些賤民士兵們,比楚國人自己更加關心帝國在印度地區的殖民統治。
大楚帝國在印度地區最為成功的一項殖民政策,就是成功的把印度最底層,受壓迫最嚴重,人數也不算多,過去幾千年來都沒任何反抗力量的賤民階層武裝起來,再用這些武裝起來的印度軍團執行殖民地的軍事任務。
而印度軍團也在無數次的作戰任務裡,向楚國人證明了他們和其他印度人不僅僅沒有一條心了,反而是恨不得把其他印度人都殺光……嗯,派到海外其他地方作戰也繼續保留著極端殘暴的傳統。
如此,最終才有了規模達到十多萬的印度軍團!
印度第四師就是其中一支,三年前被派駐到南非地區執行作戰任務,數月前接到命令集結並前往歐洲,然後坐著運輸船抵達加的斯。
在加的斯周邊簡單適應了一番歐洲的環境後,就被調往法國執行作戰任務。
印度第四師,其承擔的任務和印度第三師在西班牙以及葡萄牙地區承擔的任務差不多,平日裡駐防地方,清剿作戰,大規模戰鬥的時候則是配合正規軍作戰,比如說負責城市巷戰,之前攻打馬德裡的時候,楚軍的正規軍隻動用炮兵部隊,步兵隻參與外圍戰鬥,後續入城的巷戰都是由印度第三師承擔的。
這樣就可以讓正規軍騰出手來,執行各種正規的野戰任務,並讓正規軍避免大量傷亡。
這一次法國戰役同樣如此,充當前鋒,肅清周邊的小鼓零星敵軍,同時進行武裝偵查這種任務,自然由印度第四師來承擔。
這讓很多法國人都感到了困惑……不是說楚國人都是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睛嘛?怎麼來的是一群黑不溜秋的人啊?
不是說楚國人槍炮無敵,用的是超越時代的後裝線膛槍炮嗎?怎麼這用的還是和自己差不多的滑膛槍炮啊?
但是真正打過之後,法國人才發現,尼瑪這支不像是楚軍的楚軍,竟然也能吊打自己……
在實戰中,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去多年的實戰當中,實際上印度軍團這種在楚軍內部裡,被定位於低成本廉價炮灰部隊的十八線兵力,用的也隻是前裝滑膛槍炮,但基本依舊能吊打各地土著的軍隊。
因為相對各國土著軍隊,他們的裝備更加精良,都是滑膛槍,但是火帽擊發槍和燧發槍可是兩個概念,擊發率天差地彆。都是滑膛炮,但是能打一千多米,並且發射木製彈托金屬圓盤引信榴彈的滑膛炮和隻能打幾百米,發射實心炮彈的滑膛炮也是天差地彆。
更不要說仆從軍雖然成本低,但是那是相對而言的,實際上仆從軍的夥食供應什麼的也挺好的,大魚大肉彆指望,但是基本的飽飯還是有的,這夥食好了,訓練強度自然也上來了。
所以訓練相對於土著士兵而言也不錯。
同時仆從軍的服役時間非常長,諸多士兵以及印度仆從軍官們的作戰經驗非常豐富……
如此諸多種種加起來,也就導致了印度軍團這種仆從軍依舊能夠吊打各國土著軍隊……
在法國也不例外!
登陸法國後一路北上,印度軍團第四師連續重創多支法蘭西軍隊!
不過印度第四師也就萬把人,雖然戰鬥力比土著軍隊強一些,然而法國人如今也是進入了線列時代,同時又在持續征調、集結更多的兵力準備攔截楚軍的入侵。
因此隨著法國集結的兵力越來越多,同時法國人也有諸多棱堡之類的堡壘可以依托,印度第四師那邊也很難一路打進去直到巴黎……
但是不要緊,因為法國戰役的主力部隊,第五十三師的部分主力部隊以及部分二十七軍的軍屬重炮,也就是一百五十毫米輕型榴彈炮,一共大約萬人兵力已經完成了全部登陸,開始從勒阿弗爾啟程朝著巴黎殺過去。
等這支正規軍主力投入戰場後,法國人就會知道,他們前期的所有抵抗其實都是無意義的!
而實際上也的確如此,大約楚軍正式登陸的半個月後,第五十三師的兵力在內河炮艇的艦隊的掩護下,抵近了距離巴黎不足二十公裡的地方,並和印度第四師進行了會和。
就在他們的正前方,是法國人緊急集結起來保衛巴黎,抵抗楚國入侵的重兵集團,超過八萬人的法軍兵力!
法國人能夠用於對抗楚軍的兵力,包括國王兵力以及部分大規模的私兵加起來,其實大概能夠調集起來二十萬。
畢竟法國人在楚軍發起戰爭威脅,並派遣艦隊北上後,法國人就開始集結征召兵力了,可動用兵力是不會少的。
但是他們也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放在巴黎附近,其中相當多一部分實際上都派到了法國和西班牙交界處……
法國人一開始認為楚國人在西班牙北部,直接走陸地殺過來的可能性更大!
至於大規模的跨海登陸,在他們看來難度太大,可能性反而不大,不過即便如此也在巴黎留下了五萬主力作為戰略預備隊使用。
然而楚軍還真就發起了跨海登陸,直接登陸攻占勒阿弗爾,然後沿著塞納河一路逼近巴黎。
這迫使法國人匆忙中到處抽調兵力增援巴黎,這能夠短短半個月裡集結三萬正規野戰軍增援巴黎,再加上原來的五萬兵力,湊足八萬人保衛巴黎,這已經是法國人現階段能做的極限了。
這動員以及兵力集結能力,比西班牙強多了……之前楚軍打西班牙的時候,西班牙人從頭到尾都沒有集結起來超過五萬人的兵力,以至於搞成添油戰術,被楚軍各個擊破,最後馬德裡失陷。
但是八萬人就能夠擋得住楚軍嗎?
要是那些土著國家光靠堆兵力數量就能擋得住楚軍的話,大楚帝國也不可能稱霸全球了。
在絕對的武器裝備優勢以及先進戰術麵前,純粹的兵力數量沒有任何太大意義。
巴黎保衛戰也不會是例外!</div css=tenta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