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 現實版劇情大片(2 / 2)

可彆以為遠道而來的第三十六師將士們不適應當地的氣候,就覺得當地的英國人可以光著膀子到處在冬天裡刮風下雨的天氣裡自由奔跑了……相反,缺乏保暖衣服和防水工具的當地英國土著們,在這一場戰爭裡同樣飽受這種鬼天氣的影響,非戰鬥傷亡極大。

楚國人固然不適應當地的冬天氣候,但是楚國人不缺後勤保障啊……眾多的龐大蒸汽運輸艦,遠遠不斷的從國內運來大量的軍需物資,被服這些東西更是不會缺乏。

畢竟被服這東西也不是什麼消耗量太大的東西,給士兵們發的棉襖,隻要不出什麼太大的意外,這棉襖能用一整個冬天呢。

不像是子彈炮彈一樣,打出去也就打出去了……前頭打出去多少就得補充多少。

彆說棉襖了,實際上楚軍的後方機構,為歐洲遠征軍裡的正規軍們,所準備的軍服從夏裝到秋裝,再到冬裝,各種防曬,防禦之類的都有。

隻要提前準備好了,供應這些被服物資並不是什麼問題。

所以楚國的正規軍後勤保障,一向來都是非常充足的……哪怕是印度軍團雖然待遇差很多,但是其後勤待遇也不是那些土著軍隊能夠相提並論的。

印度軍團這種仆從軍,在楚軍體係裡就是個打下手,承擔次要戰事,也就是零星小規模戰事的炮灰……但是真拉出來和那些土著軍隊對比,依舊是清一色的吊打各國土著。

所以彆看大楚帝國是把印度軍團,北非軍團,扶桑軍團等仆從軍當炮灰,打雜的用,但實際上人家戰鬥力還是蠻不錯的,至少在歐洲地區裡對上西班牙,法國人以及現在的英國人都打的挺不錯的。

所以當印度軍團第三師開始接手英國地區的主要戰事,並在大冬天持續向北發起進攻的時候,對麵的英國人依舊非常難受……

雖然對麵的印度軍團和他們英國人一樣都是線列部隊,但是依舊打不過啊。

不過好說好歹,總不會是和之前遇上楚國人的正規軍那麼絕望了……好歹現在打仗的時候還能看見那些印度人的身影不是,偶爾還能列個步兵線列陣型和對方打的有來有回。

但換成和楚軍正規軍交戰……絕大部分情況下連楚軍的大規模步兵的影子都沒見著,就莫名其妙的挨炸。

少數情況下固然看見了楚軍的步兵,但是一般都是剛碰麵,在幾百米左右的距離己方的士兵就被對方的子彈成片成片的擊倒。

雙方的戰爭模式都不在一個頻道上……

英國人是用著線列戰爭模式,而大楚帝國用的卻是散兵戰爭模式,都不是同一個套路,所以就會出現很誇張,甚至讓人無法相信的例子。

如此情況下,英國人自然更願意麵對印度仆從軍,而不是楚國人的正規軍。

隻是哪怕如此,英國人也擋不住印度軍團第三師的持續進攻,沒多久就拿下了中部地區的幾個重要城鎮,包括謝菲爾德,曼切斯特等城鎮。

其中的曼切斯特乃是當代英國地區的重要紡織城市,主要生產呢絨、氈帽和粗棉布等紡織品,不僅僅用來供應英國本地,還銷往歐洲地區。

當然了,英國人的這個所謂的紡織城市依舊還停留在非常落後的手工紡織時代,之前就已經在楚國紡織產業的持續衝擊下不斷的衰敗了。

那個時候,歐洲各國包括英國在內,可沒有麵向楚國全麵開放市場,楚國的紡織產品雖然也能進入歐洲地區,但是各種成本,尤其是關稅成本比較高,同時還麵臨著強力的地方保護主義的打壓。

比如在英國這地方,楚國的紡織品之前就很大規模進來,英國進口的楚國紡織品,基本都是一些高端紡織品,但是普通,尤其是低端的紡織品則是很難進入。

類似的情況還停留在其他諸多行業裡。

畢竟人家歐洲人,包括英國人都不傻,可不會輕易放開市場讓伱進來,然後把自家的手工產業以及相關聯的產業也給搞死了。

但是他們低估了楚國人想要獲得市場的決心,為了打開歐洲市場,他們不惜發動了歐洲貿易自由計劃,從承順三十七年開始籌劃行動,打到了現在的承順四十年……而且看這局勢,後續幾年還會繼續打下去,直到把整個歐洲市場拿下為止。

之前是打北非摩洛哥、葡萄牙、西班牙以及法國

現在輪到了英國。

而按照楚軍的行動時間以及計劃,如果不是英國地區的冬天太讓人難受,楚軍為了避免大量的非戰鬥傷亡而主動禁止在冬天裡繼續進攻的話,估計英國人都挺不過這個冬天。

但也僅僅是這個冬天。

等到春天後天氣稍微緩和後,楚軍就迫不及待的發動了新一輪的攻勢,這一次直接一口氣打到了蘇格蘭最北邊,順便把一直頑抗的英國王室還有那些貴族們一股腦抓了哢嚓掉……

期間還順便登陸了旁邊的愛爾蘭島,輕易的擊潰了當地守軍的抵抗……值得注意的是,愛爾蘭當地的不少當地貴族們,在楚軍登陸橫掃愛爾蘭島期間,直接當了帶路黨…這些人也不滿英國人的統治,想要獨立來著。

當然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也不可能……但是與其給英國人當殖民地,那不如給楚國人當殖民地啊!

英倫地區的軍事問題差不多解決後,大楚帝國的遠征軍們也是心滿意足,並把大包小包的戰利品寄回國,然後就盤踞在幾個重要戰略要地,尤其是港口城市裡待著開始休假,恢複日常訓練了……

至於廣大英國地區內部的零星戰事,比如駐防各城市,清剿殘餘叛軍,日常巡邏之類的則是由印度第三師這個仆從軍來負責。

至於正規軍的任務,已經算是結束,開始休整了並等待下一次的作戰任務了。

軍事問題大概解決後,英倫地區的後續處理也很快被敲定了下來,楚國人可沒慣著那些頑抗的英國國王或貴族們,抓到後直接給哢嚓了,後續還會進行抄家滅族。

走完這一套流程後,發現當地的貴族隻剩下三成不到了,都是戰爭時期主動或被動歸順投靠楚國人的當地貴族。

所以就從這些貴族裡挑選了幾家各自勢力的領頭羊出來,分彆授予國王稱號,之所以是幾個國王,那是因為楚國把英國直接給切分了。

英國南部地區成立了一個王國,中部一個王國,北部一個王國,愛爾蘭中部以及南部成立一個王國,然後愛爾蘭的北部以及英國中部的部分西部地區一起合並為一個王國,最後折騰出來了四個小王國。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這四個國王都和他們的統治區裡的主要群體或利益群體並不一致,比如說南部新成立的王國,這地方的土著大部分都是新教,但是國王卻是個天主教的……北方的蘇格蘭地區,大部分人都是天主教的,但是國王卻是個新教的。

甚至還有個國王,本來就是個小貴族而已,也就是趁亂才氣勢然後被楚國人看重,但是威望以及本身實力很一般……所屬的王國裡下頭有不少的大貴族。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自然是楚國人故意的,在殖民地裡玩分而治之,用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等各種殖民手段,楚國人現在已經玩的很順溜了。

其中最為典型的楚國人在印度地區普遍選用賤民階層從軍甚至當殖民地的低級官員……用在當地裡社會地位低下,人數也少的賤民階層,充當印度殖民地裡的新統治階層。

統治效果可以說相當之好,偶爾還能夠看見一些戲劇化效果非常棒的娛樂節目演出,比如某個食不果腹,大字不識的印度賤民,有一天就被路過的楚國人隨手賞了個官帽子,成為了當地的殖民地土著低級官員。

於是乎這個一朝得勢的賤民,就開始瘋狂的報複昔日欺壓他的當地中高種姓的人……

娛樂效果杠杠的,堪稱現實上演的劇情大片。

現在印度那邊,很流行這種現實劇情大片,不少犯錯被發配到殖民地任職,這輩子都彆指望調回本土的殖民地官員在無聊之餘,都會搞點這些娛樂節目打發枯燥無味,且毫無希望的時間。

現在嘛,剛被從印度調來英國任職,仕途已經無望,打算徹底擺爛的徐嘉良,就饒有興趣的玩這種遊戲,隨手提拔了幾個飽受欺壓的英國最底層的賤民,還給了他們不少權柄……然後就開始嗑著瓜子看戲了!

這已經是他被發配到這英倫地區這破地方,為數不多的人生樂趣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