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俯視歐洲(2 / 2)

得留幾千印度第三師的兵力駐防西班牙,幫著西班牙的新王國……要不然亂子可就鬨大了。

這個過程裡,都讓歐洲遠征軍裡的一些將領們都感歎:當初打的太狠了,早知道這樣,當初高低會給新王國留一支西班牙的主力正規軍,而不是全部都打光掉!

為了彌補當初把西班牙打的太狠的‘失誤’,遠征軍方麵迅速出台了彌補措施,準許西班牙方麵派遣勞工來替換原先的戰俘。

楚國人一向來都喜歡把戰俘當勞動力使用,在西班牙俘虜的大幾萬戰俘基本都在加的斯港以及其他楚軍控製港口裡修建各種基礎設施呢。

但是如今西班牙新王國缺乏訓練有素的士兵以及軍官,新招募的士兵一時半會的也來不及訓練形成戰鬥力。

所以經過歐洲遠征軍司令部和西班牙王國方麵的協商後,西班牙新王國用勞動換回了大量的戰俘,並用這些戰俘裡挑選人員,組建了更多的軍事部隊,進而用來彈壓他們內部的諸多動彈。

而組建軍隊自然需要武器裝備,至於西班牙王國內部的那些武器手工作坊,基本都毀於戰爭之中……楚國人可不允許自己的殖民地裡還保留武器生產能力!

同時歐洲武器貿易公司向西班牙新王國提供了大量優秀廉價的武器裝備,這些武器裝備大多還是之前繳獲自西班牙人的!

說白了就是把西班牙人的武器裝備繳獲之後,又賣西班牙人。

最終楚國人拿到了真金白銀,西班牙又獲得了一批武器裝備。

西班牙方麵如此,在葡萄牙那邊也是這麼做的。

現在也開始在法國地區的四個新王國裡這麼做。

從這個角度去看,其實楚軍是不反對自己控製下的殖民地保有軍隊的,當然了,前期是這些軍隊不能用來反抗楚軍,在特定事項上要接受楚國人的領導和指揮。

根據大楚帝國和這些殖民地王國簽訂的一係列協議裡,尤其是其中的軍事協議裡規定,大楚帝國將會和土著王國成立聯合指揮部,由楚國人擔任關鍵職務,楚國方麵有權力調動這些部隊配合楚軍參與作戰。

大楚帝國方麵,對這些殖民地王國的軍隊是擁有指揮權的。

也就是說,這些殖民地王國的軍隊,嚴格上來說也是屬於楚軍的仆從軍,而且還是不用自己花錢的仆從軍……

隻是楚國方麵在實際操作的時候,不會乾涉他們在內部的一些軍事行動的指揮權……懶得管。

楚國人在歐洲很現實的,隻要自己的利益,至於歐洲人內部的矛盾,他們的死活,其實楚國人不是很關心……

隻要你肯開放市場,不反抗大楚帝國,那麼很多東西楚國人是不太在乎的。

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也是荷蘭以及丹麥方麵選擇主動歸順,開放市場,接受楚國派遣的顧問團的緣故。

而當英國人也完蛋,丹麥選擇主動歸順之後,壓力就到了其他幾個歐洲有一定實力的國家上麵了。

比如說曾經在三十年戰爭裡表現的很凶猛的瑞典王國,他們也同樣麵臨著楚國的威脅,並在主動放開市場,接受顧問團監督和強行抵抗,保持自主之間左右搖擺。

他們內部的主戰派和主和派爭執不下,一時間是拿不定主意,針對這種情況楚國人又在瑞典上麵搞了個新手段。

楚國人並沒有直接出兵發起征服之戰,而是聯係了瑞典內部的主和派,然後表示了可以為他們提供武器裝備,乃至派遣一定數量的乾涉軍隊,幫助他們獲得瑞典王國的權力,而且承諾哪怕這些人失敗了,楚軍也能夠保證他們的絕對安全,甚至未來的權利。

因為,大楚帝國絕對不允許瑞典讓主戰派掌控權力。

如果瑞典人內部的主和派無法掌控權力,然後帶著瑞典和大楚帝國簽訂一係列市場開放協議的話,楚國人不介意親自上場!

當然了,到了那個時候,瑞典王國就不會是一個完整的瑞典王國了……具體下場可以參考法國和英國。

楚國人隻要市場,土著不反抗自己而已,圍繞著這個目標的操作方式也是比較靈活的,有時候並不是一定需要通過戰爭,通過一些外交手段也能夠做到。

瑞典方麵的主和派得到了楚國人的支持,尤其是軍事援助後,很乾脆的起兵襲擊主戰派,於是乎承順四十年春,瑞典那邊就爆發了內戰……

瑞典爆發內戰的同一時間裡,大楚帝國在歐洲方麵的布局還在繼續。

一轉身又跑到了波羅的海東部的立陶宛地區去了,找到了立陶宛當地的一些有野心的大貴族……乾什麼?自然是挑動他們進行叛亂。

大楚帝國的視線開始轉向東歐地區!

這年頭的立陶宛並不是獨立獨家,而是屬於波蘭立陶宛王國。

而波蘭立陶宛王國在當代也算是一個麵積和人口都比較大的國家……雖然內部以及軍事力量也不在咋地,但是大楚帝國是不會允許歐洲地區裡有這麼大一個國家的。

所以,波蘭立陶宛必須分裂!

要麼是楚軍親自出手把他們乾掉然後分類,要麼是挑動他們內部動蕩進行分裂。

出於成本考慮,遠征軍方麵主張的是采用外交手段來達到這一目的,而立陶宛地區的一些大貴族們,有些也是野心勃勃的想要當國王,擺脫波蘭人的控製。

雙方一拍即合,於是乎楚國人賣給了他們一大批裝備,並派遣了一定的印度人過去幫他們訓練線列部隊。

這波蘭立陶宛的內戰也是一觸即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