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大企業和新興產業(2 / 2)

這說起來,李氏製鐵公司的眾多競爭對手裡,漢天機械公司絕對是和他們業務衝突最多的企業。

在機床,紡織設備,日用五金這幾個主要領域裡都有巨大的衝突。

也就是漢天機械公司沒搞造船,沒有能波及到李氏製鐵的最核心業務,要不然兩者恐怕是真的要死磕到底,直到倒下一個為止。

不過漢天機械公司沒有搞造船,然而鬆江海軍造船廠以及羅華造船廠,廣州造船廠等一票造船廠也不是好惹的,李氏製鐵的造船業務雖然賺錢多,市場占有量也大,然而麵臨的挑戰也大。

縱觀李氏製鐵的眾多業務,尤其是幾大類的核心業務,基本都是麵臨著一堆的競爭者,看似家大業大,然而麵臨的挑戰也大。

再者,作為一家股東複雜的上市企業,還是國內市值最高的市企業,其管理層也麵臨著龐大的運營壓力。

掌控著運營權的李氏家族,如果想要持續的獲得眾多大股東們的支持,繼續掌控李氏製鐵這個他們家族創辦,發展起來的企業,那麼在業績上就不能太難看。

你得讓股東們有錢可拿,看到市場前景才行。

但是隨著企業發展越來越大,幾項核心業務的成長空間陸續到頭後,李氏製鐵的高層們一天到晚就琢磨著怎麼提升業務增長點。

然後就到處找項目,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所以最近十年,李氏製鐵每年都會收購或投資一大堆的新興公司,試圖在諸多新興公司裡找到新的發展方向,開辟新賽道……再不濟也不能在新賽道裡落於人後。

李氏製鐵作為一家規模龐大無比的企業,對外投資上,尤其是在一些新型產業上的投資,其實心態很穩的。

屬於彆人投了我也投……就算虧了也沒幾個錢,但是如果現在不投,萬一這新行業真發展起來,那麼沒有提前進場那麼可就虧大了。

在新型的製冷設備行業裡,李氏製鐵公司同樣也是這麼乾的!

李氏製鐵現在不差錢,就差一個能夠提升公司股價的新業務……而固有老業務殺進去,小打小鬨沒效果,如果想要做到成為前三乃至龍頭老大,那麼難度就太大了。

然而新型業務就不一樣了,這種新型市場隻要提前進去那麼就能搶占先機。

去年開始,李氏製鐵公司的高層就看到了製冷行業的迅速發展,還嘗試過收購鬆江貝爾公司。

可惜的是沒成功……倒不是李氏製鐵不舍得花錢,而是鬆江貝爾公司的老板不願意賣掉自家產業,表示隻願意接受戰略投資,收購就彆指望了。

戰略投資這種事如果放在普通行業裡也沒什麼,李氏製鐵投資了一大票公司,都是拿一些股份坐等公司成長的財務投資,或戰略合作模式的投資。

然而在新型產業上,李氏製鐵的投資理念卻不是什麼單純的財務投資或合作,它們要的是新型產業,未來的核心業務!

因此同樣是投資,但是不同行業的玩法是不一樣的。

收購鬆江貝爾公司不成後,李氏製鐵公司轉手就收購了一家同樣研發出來了製冷設備的創業公司,然後合並到旗下的壓縮機業務子公司,也就是李氏冠華機械公司之中。

李氏冠華機械公司,這家公司其實也是十多年前李氏製鐵收購而來的。

早些年空氣壓縮機出現,並陸續應用在工業上的時候,李氏製鐵公司也收購了一家壓縮機廠商涉足其中,結果十幾年過去了,這空氣壓縮機的市場體量也就那樣,始終都沒能發展起來。

這也是李氏製鐵旗下有諸多亂七八糟子公司的緣故,基本都是看到新產業出來了,然後就去投資,隻不過絕大部分發展的都不咋地,要麼市場體量太小,要麼競爭不過彆……有些最後轉手賣掉,有些直接破產了,有些則是維持了下來。

這早年收購的冠華機械公司,其壓縮機技術還是不錯的,擁有不少的領先獨家專利,並且是廣州機車公司的供應商!

為廣州機車公司製造的火車刹車係統,提供空氣壓縮機產品。

而製冷行業的核心設備之一,就是這個空氣壓縮機,因此把新收購的製冷設備合並到冠華機械公司裡也屬於正常。

如此,冠華機械公司成為了李氏製鐵旗下製冷設備業務的負責全資子公司。

隻是收購來的製冷設備的一些技術不咋地,雖然能夠造出來製冷設備,但是性能上和貝爾公司的差距太大了,市場份額頂多也就兩個百分點左右!

想要在製冷設備這個新產業裡立足,還得需要李氏製鐵後續的龐大研發資金投入。

但是李氏製鐵的高層認為問題不大,因為製冷設備這一領域裡,沒有太過關鍵的核心技術是被壟斷專利的,尤其是空氣壓縮機這一核心領域是被沒專利限製的。

其他的技術專利限製雖然有,但是舍得砸錢下去進行研發,總歸是能夠做出來的。

而李氏製鐵,彆的不多,就是錢多!

無獨有偶,李氏製鐵動用旗下子公司,開始涉足製冷設備領域後,也引來了其他一些大企業的關注。

這些大企業基本都是彼此關注的,太過隱秘的事情不好說,但是這種戰略方向的投資基本瞞不住。

於是乎,很多大公司的管理層們不用多久就知道了李氏製鐵想要進軍製冷領域。

不少大企業開始也仔細研究這一領域,看看未來前景如何,現在進入的時機對不對,機會有多大等等。

不過也有些企業的高層都懶得搞這些所謂的調研,直接悶頭跟進就是了……

企業競爭,也和軍備競賽差不多,一件武器厲害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敵人有的,你也得有,不僅要有,還得要比敵人更多!

當然了,這也和現在製冷行業規模太小,投資也不用太大有關係,畢竟這製冷行業的龍頭企業貝爾公司也不過是今年剛上市的公司,三十九年的營收才三十多萬楚元,營收主要來自於艦載製冷機,倉庫用製冷機。

整體製冷行業的規模還是很有限的。

如此情況下,投資製冷行業其實也不用多少錢……尤其是對於這些市值大幾千萬上衣的大企業而言。

幾十萬的投資那都是隨手的事。

於是乎……在承順四十年的下半年也就出現了這麼一種情況,製冷行業在去年裡的市場總規模,其實也就三十多萬楚元,今年會增加,但哪怕是翻倍增加,但也不太可能超過百萬楚元。

這個百萬楚元的數據,說的可是市場規模……不是什麼利潤。

然而,各方資本,尤其是那幾家大企業在製冷領域裡的砸下去的投資就超過了百萬楚元……

這讓鬆江貝爾公司的人看了都無奈……這些大企業是真心不要臉啊,在一個新興,市場規模都不過百萬的行業裡,直接投資進來上百萬。

不過鬆江貝爾公司也不怕,作為行業的開辟者以及領先者,他們有足夠多的技術優勢,同時這一次上市也湊集了多達數十萬楚元的資金。

而這些資金就和招股書裡說的一樣,將會投入到下一代製冷設備的研發當中,不用多久他們就會向市場推出新一代的中央空調,以滿足專業工廠,高樓大廈,商場等場所的空氣溫度製冷需求……主要還是工廠需求,如今不少先進紡織企業已經向他們公司谘詢工廠用控製溫度和濕度的專用空調設備的情況了。

李氏製鐵他們哪怕是超級大企業,手裡有著大量的金錢,但是在製冷領域裡,技術不行就是不行。

哪怕是砸大錢追趕,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畢竟前頭的鬆江貝爾公司,已經在製冷領域裡構築了一大堆的專利,想要繞過專利,同時還想要追上其性能,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甚至可以誇張的說,隻要鬆江貝爾公司不開發一些製冷領域裡的核心專利,其他公司都隻能繞來繞去,弄出來似而非似的製冷設備,拉出去用都得人人嫌棄的那種……

手握諸多核心基礎專利的鬆江貝爾公司,天然就占據了絕對的領先優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