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誌學在半島省的視察,先前往巡撫駐地巴士拉西邊的科威特州,這裡在多年前被楚國人找到石油資源後,就迅速掀起了石油勘測,開采狂潮。
因為石油開采,也帶動了當地的相關行業的發展,如道路,鐵路,碼頭這些交通基礎建設。
同時還有眾多企業還在當地設立一些煉油廠,就地提煉煤油後供應西亞,非洲以及歐洲市場。
當然了,這些土著地方的煤油市場容量是非常小的……遠遠無法和帝國東亞本土的龐大市場相提並論,甚至也遠遠不及隻有幾千萬人口的美洲市場。
主要是這些地方的楚國人並不多,而各地的藩屬國,保護國以及楚國人尚未涉及的部分非洲內陸原始部落的人口,他們除了極少數權貴外,其他的基本都是窮光蛋……可不能和楚國人一樣把煤油當成日常照明用油。
哪怕煤油的價格對比十年前已經有了巨大的降幅!
十年前大楚帝國剛開始搞石油工業的時候,煤油雖然也比鯨魚油便宜,但是價格依舊不算低,大概承順三十七年的時候,鯨魚油在鬆江府這個沿海地區裡的售價,大概是在八九十錢每升,而在內陸地區因為更加高昂的運費,那麼價格還要更貴一些,能夠達到一百多分。
同時期煤油因為成本更低,價格能夠做到更低,大概在六十分左右
可即便是這樣的價格也談不上便宜,甚至可以說是昂貴。
畢竟這個‘分’,可不是後世人所熟悉的分,而是從前明時期的‘文’演變來的貨幣單位。
參考當時楚國的普通工人月薪不過六七楚元,如果用收入作為對比,那麼可以簡單的類比為後世的‘元’……當然,如果用糧食價格,食物消費幣等價格體係作為對比的話,那麼可能就隻相當於後世的角了!
也就是說,後世裡哪怕是普通人的生活質量,換算到大楚帝國這邊是需要七八十甚至上百楚元月薪的高收入群體才能夠夠得著……這還沒算上時代科技因素導致的不同生活,隻計算最基本的生活水平。
這是生產力所導致的變化!
因此其實很難準確的去對比不同時期,不同生產力下的貨幣價值。
不能簡單的說古代某個時期的一兩銀子相當於後世多少錢!因為采用不同的錨定物會有不同的結果。
簡單用糧食價格為錨定物的話,明末一兩銀子大概相當於後世三四百塊,具體多少很難說,因為明末不同年份不同地方的糧食價格波動太大……很難找到一個統一,或者是具有代表性的標準,所以也沒法具體算。
而楚國的元是直接從早期的‘兩’延伸而來的,省略中間諸多複雜的換算過程,大概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為一楚元就是一兩銀子,一楚元大概也相當於後世幾百塊——
其實把楚元和十九世紀後期的各國金本位貨幣進行對比才是比較準確的,因為都是金本位,並都處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生產力相當,全球黃金的總量也相當,人們收入以及物價其實都差不多。
從這個角度去看,楚元是很值錢的。
一楚元等於一千分……這個兌換比例是從之前的一兩麵值的法定銀幣兌換一千枚法定一文麵值的法定銅幣上沿用而來的。
現代楚國社會裡,處於中間的‘角‘這個貨幣單位,其實日常生活裡楚國人用的還是比較少……基本都是直接說多少元多少分,會略過中間的角。
六十分每升的煤油,這可不便宜了,煤油剛推向市場的頭兩年,其實也是屬於中產階層才能用得起的生活物資,窮苦人家能用,但是得非常節省的用。
但是到了現在……大楚帝國裡的煤油價格隨著石油陸續被發現並開采,各地的煉油廠陸續建成,煤油產量持續暴漲,加上那些石油相互進行競爭,都在追求以最快的速度搶占市場,搶占先機。
這也導致了如今的煤油價格早已經不複當年,如今鬆江府裡的煤油,每升大概隻需要十二分錢……
如此價格的煤油,對於楚國人而言,哪怕是普通的低收入家庭也能用得起了!
但是……這個價格對於西亞,歐洲,印度等地區的當地土著而言,還是太貴太貴了……
人家楚國人,哪怕是最普通的工廠工人,一個月也能夠賺個六七塊楚元……這十二分錢一升的煤油自然不算什麼。
但是當代的各國土著的收入可遠遠沒有這麼高!
其他更低收入的就不說了,隻說在土著群體裡收入算是比較好的,屬於當地中等收入階層,為楚國人工作的當地土著。
楚國人在西班牙雇傭一個當地的普通勞動力,每個月隻需要給八百分錢……當然也有一些福利,那就是可以用相對便宜的價格獲得楚國人提供的土豆,玉米等廉價食物。
就這種工作,當地土著打破頭的搶。
而這些收入,他們大部分都需要用維持基本的生活,用煤油……哪怕是十二分錢左右一升的煤油,對於他們而言也是比較昂貴的……不是真用不起,而是舍不得或者說沒必要。
至於那些更低收入的普通勞動者,或者是當地地主的佃戶甚至農奴之類的,那就更不用說了,收入低的連吃飯都吃不飽,更彆提夜裡點燈了。
如此情況下,楚國人的很多商品,哪怕是已經進入工業化之後的產量極大,成本極低,做到售價比較低,但是對於各國土著而言,楚國人的工業產品依舊還是比較貴的。
煤油這種大宗生活物資,隻是其中一種比較典型的代表。
所以各國土著看似總人口很多,加起來能有好幾個億,但所有的土著市場加在一起,其實也不如一個隻有三千多萬人口的美洲市場。
因此大楚帝國的石油工業的主要產品,也就是煤油,主要針對的還是楚國人自己的市場,出口量看似挺大的,但是比例很小,也就那麼五六個百分點而已。
不過即便如此,這幾個百分點的煤油銷量,也足以讓那些石油公司在靠近土著市場的地方,同時又是石油產地的半島省巴士拉建設一些中小型的煉油廠了。
這些煉油廠又帶動了其他工業的發展,所以以科威特地區的石油開采為引子,在巴士拉當地也算是發展出來了一定的工業。
當地總人口不多,但是工業產值還是挺大的,人均收入也高。
這一點,羅誌學在當地視察的時候就能夠很清楚的看出來,彆看半島省遠離東亞腹地萬裡之遙,但是當地的城市建築現代化並不算低。
巴士拉裡的建築雖然都不算高大,但是該有的現代化設施都有,在東亞本土都還算是比較時髦的電力設備,在這裡也能看見,一些商業建築裡普遍都有電梯,電燈。
巴士拉這邊的一些主要城市道路,甚至都還是瀝青鋪設的……當地就有煉油廠,有著煉油之後的廢渣也就是瀝青,剛好可以用來鋪路,成本比從遙遠的東亞地區運來水泥鋪路還便宜。
同時民眾的生活水平也比較高。
羅誌學先是看了當地的一些主要的經濟數據,比如當地民眾的收入水平以及物價,還實地走訪了當地的一個農貿市場。
發現這裡的糧食以及果蔬雖然價格貴一些,但是肉類相對來說比較便宜。
而當地的民眾收入普遍偏高,當地煉油廠的普通工人,月薪能夠達到十五楚元,哪怕是服務行業裡的普通工作人員,月薪也能夠夠做到十楚元左右。
這個薪資水平,已經不低於鬆江府那邊的薪資水平了。
鬆江府那邊的薪資水平,在過去十年裡隨著當地經濟持續發展,同時大環境的經濟持續上漲,因此最低薪資水平已經能夠做到八楚元,普遍來說長期穩定的工人,收入基本都在十楚元以上,一些臨時工,服務類低收入工種的話大概在八楚元到十楚元之間。
這個水平,在東亞地區裡已經是屬於第一梯隊了。
而海外的半島省巴士拉地區,其薪資水平竟然能夠做到強於鬆江府……這一點還是很難得的。
彆看海外地廣人稀,土地眾多,可以隨便種……似乎就很美好,但實際上海外地區的民眾平均收入,還是不如東亞本土地區的。
這海外土地是很多,但是人力耕種是有局限的,你也不可能無限製的種田……至於說用馬耕乃至用機器,這馬匹和機器也都是需要成本的,最後都還需要算到糧食生產成本裡。
然後海外地區的糧食價格……基本都很低……比如北美那邊,農戶出售糧食的價格其實很低的……沒辦法,當地人口就這麼點,但是可耕地那麼多,而且還廣泛采用馬耕乃至機械耕種,人均糧食產量非常高當地根本無法消化這麼多的糧食,這些糧食最後都會被糧食公司收購,然後集中運輸到沿海港口,再裝船運輸到本土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