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誌學建立的大楚帝國,有好的一麵也又不好的一麵,這取決於你站在什麼立場上看待問題。
當你站在不同的立場上,處於不同的環境下,那麼就會對帝國的諸多情況有不同的看法。
因為屁股決定腦袋!
比如羅誌學推行的精英教育製度,這一點其實被不少人反對……尤其是中上層,但是又沒到權貴那程度的那些人……他們就很不喜歡大楚帝國裡的現行教育製度。
因為他們不像是那些權貴子弟,能夠從小就享受各種優質教育資源,哪怕資質普通,直接硬砸也能夠在大學聯考裡獲得一個相對比較好的成績,儘管這個成績依舊無法獲得獎學金,但是他們依舊能夠自費入學……四年下來兩三千楚元的學費對於他們而言不算什麼。
但是大部分所謂的中上群體而言,他們的孩子依舊隻能和那些苦哈哈的貧寒學子一樣去競爭教育資源……儘管他們對比貧寒子弟已經有了極大的優勢,整體的升學比例要高不少,但是他們依舊不滿足……
認為自己花的了那麼多錢,但是還是競爭不過那些貧寒子弟……你一個貧寒子弟,憑什麼可以靠著個人努力,就頂的上我全家三代人的積累?
所以,很多人就挺不爽的!
但實際上,貧寒子弟受限於教育資源,整體的升學比例其實很低的……遠遠低於中上家庭子弟的升學比例。
一百個中上家庭的學生,他可能有十個人左右能夠讀大學,其中隻有兩個拿獎學金,哪怕考不上獎學金,也能夠咬咬牙讀一個自費……隻是整體基數少,所以顯得人少。
而一百個普通家庭乃至底層家庭的學生裡,可能就隻有三五個學生最後能夠讀大學,因為沒錢,所以能夠讀大學的都是拿獎學金的,但是普通家庭孩子基數太大,所以顯得大學裡的貧寒子弟就非常多……而且清一色拿獎學金。
隻是這些對比,一般人不會關注,或者說知道了當不知道……人們總是習慣於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話去說。
所以……當代的很多所謂的高收入家庭,其實對帝國目前的精英教育體係不太滿意……主要就是這個獎學金製度以及高昂學費的製度。
尤其是一些自費的高收入家庭子弟,總會認為自己是出錢供養那些賤民子弟上學……
嗯,實際上也沒錯。
在教育程度高昂的時代背景下,羅誌學就是采用高比例獎學金,高昂自費的模式來達成一定的公平。
大楚帝國的教育製度,從來都不是為了培養人才……那隻是它的附帶功能,它的主要功能其實和科舉一樣,是為了維持群體的流通性……甚至不負責任的說,大楚帝國的教育製度,本身就是科舉製度的一部分。
說白了……就是給底層的才華學子一條跨越人生的通道……順帶把一部分混的不咋地的上層人士打落下去!
人群的有升有降,才能夠維持帝國的整體活力,要不然就是群體固化,負麵後果可是極其嚴重的。
所以,大楚帝國才會有如此奇葩的教育製度……基本半數大學生都是拿全額獎學金的天才學生,還有兩三層是拿半額獎學金的學生,最後兩成左右才是自費生……
這兩成自費生的學費,供養了所有獎學金學生!
因此大楚帝國的大學裡的學生,隻有兩種人:要麼是天才,要麼是權貴子弟……那些不上不下的可上不了大學!
而這些不上不下的人就對這個怨氣很大!
但是怨氣大也無所謂……反正他們也上不了大學,絕大部分都不可能成為帝國內的精英人才,也影響不了帝國的大局……更何況人數太少。
最怕的是,你還讓這些怨氣大的人上了大學,然後又不能給他們提供優渥的上層工作崗位,最後怨天怨地成為不穩定因素。
而羅誌學選擇在源頭上直接掐死:不讓他們上大學!
這麼多年來,大楚帝國裡的大學數量一直都維持在比較小的規模,每年招生數量雖然持續增加,但是增加幅度很小的,基本都是根據帝國內的高級工作崗位空缺以及未來需求而製定招生計劃。
確保任何一個大學畢業生,都能夠的獲得一份和他的學曆相匹配的好工作……把他們納入帝國的既得利益階層內。
不至於培養了一個大學士後,又無法提供相比配的工作崗位,讓他們成為不穩定因素。
這是大楚帝國推行精英高等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在基層教育以及技術教育上,大楚帝國就是放開手腳大規模搞了,尤其是中學以及初中教育以及技術學校教育。
因為這些基層教育,可以為大楚帝國培養大量的合格工人以及技術工人乃至優良的合格兵員。
小學學曆工人,總比文盲工人好用不是!
而基層教育裡的學習課程,往往也比較低端,更不可能涉及到什麼曆史,政治,哲學,司法這些容易製造不穩定分子的學科。
畢竟學開挖掘機的人,他不會稍微遇上點事情,腦子裡就立馬浮現民啊,舟啊,川啊之類的詞。
但是一個學曆史政治之類學科的大學生,他腦子裡就有一定可能想到這些東西……尤其是屁股下沒有相匹配位置的時候……如果有適合位置的話,那麼又不一樣了,他們會成為堅定的既得利益群體維護者!
所以……大楚帝國的精英教育製度深受帝國精英群體的擁護…甭管你什麼出身,隻要是在這套精英教育製度裡卷出來的,你都會去擁護它……因為你本身就是這一套體係下的既得利益者。
什麼人最討厭大學擴招……往屆大學生!
大楚帝國的教育製度,是具有多麵性和複雜性的……不同的人都有著不同的看法。
同樣的在其他行業裡也存在這種情況……比如大楚帝國前些年撤銷院試直接錄取官員,把院試變成了鄉試預備考試。
當年推行這個製度的時候,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廣泛反對……各種理由都有,說什麼加大考生考試成本,堵住了貧寒子弟的上升通道,會讓越來越少的貧寒子弟難以翻身雲雲……
對這些話,羅誌學嗤之以鼻!
搞鄉試統一招錄分配……這損害了誰的利益?
這都不用問,羅誌學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是府縣地方上的一些官宦家庭……畢竟院試直接招錄的話,對於在當地掌控了實際權力的地方權貴而言,太容易做手腳了……哪怕是一條狗,他們都能讓它考中然後領取一份皇糧!
由省級統一招錄並分配,並采取異地分配模式……儘管還是會出現一些舞弊等行為,但是卻是可以把這種行為的規模大規模的縮小……畢竟府縣裡的普通權貴可沒幾個有門路能夠打通省禮教廳,吏務廳的門路。
如此,也就能夠保障一個基本的公平……一切全靠筆試,考中就是考中,考不中就是考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