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老熟人(1 / 2)

在十多年前,保安縣文工團不是現在這樣的,它也曾經受到縣百姓的歡迎。

當時的文工團團長,就是鐘君卓的父親鐘思華。

鐘老團長在文工團上傾儘心血,很多事情都親曆親為,甚至倒貼工資,修補文工團一些破了的設備等等。

鐘家原來有兩個孩子,之所以說是“原來”,是因為除了鐘君卓之外,她的哥哥鐘君來已經不在人世了。

鐘君卓兄妹原本都是文工團的演員。

鐘君來跟團裡一名女演員相戀,後來女演員被縣裡一個家庭好的男人追求,女演員變心了,鐘君來去挽留無果,發誓要讓女演員後悔,於是動了歪心思,想去香島賺錢,結果溺死在海中,而且還是鐘思華親自去打撈的屍體。

在那女演員變心之後,鐘君來無數次朝鐘思華抱怨,說鐘思華總倒貼文工團。身為文工團團長,鐘思華是團裡工資最高的人,但他總存不到錢。

鐘君來覺得,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父親一分錢都不剩,他們家裡日子又怎麼會比挖牆腳的那個男人差?他心愛的人又怎麼會離他而去?

鐘思華覺得自己兒子思想出了問題,父子倆因此起了爭執,但這一切都隨著鐘君來的死亡而結束,剩下的隻有鐘思華無儘的痛苦。

鐘老團長也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錯了。他的愛人早亡,所以他將心血都傾注在了文工團,因為他與愛人就是在寶安縣文工團相識相知,最後結婚生兒育女的。

鐘君來去世之後,鐘思華終於察覺到,自己一心撲在文工團上,忽視了自己兒子的內心變化,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他心灰意冷,提出了請辭,於是文工團團長的位置就此換了人。

鐘思華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去當地武裝民兵隊幫忙,因為總有逃港人溺亡,他會幫忙打撈屍體。

雖說破除封建餘孽的口號喊了好些年,但一些根深蒂固的東西沒法一下子除掉的。比如說,百姓們到現在還覺得人死了會帶來晦氣,更彆說直接碰觸屍體了。

可逃港人千千萬,溺亡人數不少,寶安縣派出所總不能讓這些屍體一直漂在水上,於是就請人打撈屍體,而這些人被稱為“拉屍佬”。

隻要打撈並埋好一具逃渡客的屍體,派出所會為此出具證明,讓拉屍佬到縣裡領五塊錢。

在這個年代,五塊錢不是一筆小數,城裡一個普通工人每月工資也就三四十塊,按這個算法,一個拉屍佬打撈幾具屍體,就能頂上工人一個月工資。

然而,在這“高薪”之下,做拉屍佬的人卻並不多,因為一旦做了,鄰裡親人都不願意再來往,所以拉屍佬一般都是孤家寡人的多。

鐘思華之所以加入,並不是想賺那點錢,而是因為這些逝去的生命讓他想到鐘君來,想到也許那些浮在水裡的年輕人,也跟他兒子一樣,跟家裡有矛盾,他希望儘一份力,讓這些年輕人的家人們見他們最後一麵。

他變得沉默寡言,完全不再管文工團的事情,鐘繼君還在文工團,恨死那名女演員了,也恨現在將文工團搞得烏煙瘴氣的廖主任。

“這舒團長和廖主任根本不懂藝術!”鐘君卓憤憤地說,“他們兩個原來就是會計和管飯堂的,後來鑽了空子,就坐了上去,逼走了很多原來的老演員,把職位賣給家裡有錢的,整個文工團都廢了。”

“怎麼會這樣……”李瀟瀟聽完後也十分震驚,“這手續是怎麼通過的?”

鐘君卓說:“他們往上報,報的是老演員自己不想乾了,然後把新來的替補吹得天花亂墜。唱歌,大合唱就把人給忽悠過去。”

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李瀟瀟嚴肅而認真地點了點頭:“你放心,我們會給寶安縣的百姓一個交代的,還你們一個正常的文工團,會演京劇和話劇的那種。”

鐘君卓也聽過李瀟瀟的大名,聽到她的承諾,臉色也緩和了不少。

之前李瀟瀟說要找她的父親重新上任,但她父親這樣的情況,怕是很難勸得動,於是她把自己父親的經曆告訴了李瀟瀟。

鐘君卓其實懷著一絲希望,希望李瀟瀟可以勸動她父親,讓她的父親從悲傷和自責裡走出來。

鐘君卓把她父親的住址告訴了李瀟瀟,猶豫了一下,又說:“自從我哥去了之後,我爸話就變少了,做了那行之後,你也知道的,大家都很忌諱這東西,跟他來往也少了,他話就更少了,有時候我去找他,他都不一定見。”

雖然鐘君卓是這麼說,但李瀟瀟心裡覺得,鐘老團長不一定是不想見女兒,大概隻是不想女兒因此受到非議,所以減少來往吧。

她在心裡歎了口氣,兒子已經去了,為什麼不珍惜唯一的親人,不跟女兒生活在一起呢?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鐘老團長到底在想什麼,李瀟瀟也不得而知。

她點了點頭,朝鐘君卓說:“我明白的,你放心,我們不會強求的,但也不會輕易放棄,直到他願意見我們為止。”

如果鐘思華能走出來,鐘君卓就能放下長壓在心頭的大石了。她一臉感動地看著李瀟瀟,眼裡也有點激動:“那就拜托李瀟瀟同誌你了。”

李瀟瀟再次點點頭:“放心。”

她頓了頓,又說:“明天的考核請加油。另外,剛才你提到的原來被逼走的演員,如果你還能聯係得上他們,而他們也有重返文工團意願的話,也可以參加明天的考核,但我們不會降低考核標準,最後都是憑實力入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