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中自然是最好,不過這話你可不能在阿彥麵前說,省得他心裡頭有壓力。”李老娘麵上帶笑,叮囑著女兒道。
“我省得的,我就跟娘您說說,不光是阿彥,就是良辰麵前,我也都不提中不中啥的,我知曉男人們心裡都憋著一股勁兒呢,哪裡好再給他們壓力的。”這點情商李青青自然是有的,笑著說道。
母女兩人又說了會兒私房話,李青青便問道:“娘,弟妹和梅梅兒呢?怎的沒見到她。”
“她們去珍姑太太那兒了,梅兒從去年開始就在珍姑太太那裡學東西,你大嫂這會兒正去接她了。”李老娘回道。
“就是那個宮裡回來的姑太太?”李青青麵露驚訝,壓低了聲音問道。
“是呢!也是咱們家丫頭片子有福氣,得了珍姑太太的眼緣,你可不知道,在她那裡學本事的,除了族長家和李鑫家的閨女,就咱家丫頭了。”李老娘一付與有榮焉的模樣,她家的孫女兒,就是這麼優秀。
“嘖嘖,那可真真是難得的福氣,梅梅兒隻要從珍姑太太那裡學到一成本事,以後也就受用不儘了。”李青青感慨道,很是為自家侄女兒高興。
“你找阿彥媳婦兒啥事?”眼見著話題就要跑偏,李老娘趕緊又拉了回來。
“我這不是想著弟妹的弟弟今科也要下場嗎,想著讓他同我們一起上路,這般路上也好有個照應。”李青青想事情向來妥帖,想著蔣氏的弟弟同丈夫同科入考,若是得中,將來兩人在官場之上就是最好的助力,不若這時候賣他一個人情,彼此的關係也能親近些。
“都是自家親戚,能幫襯便幫襯一些。”李老娘沒李青青想的那麼多,隻覺得兩家都是自家的親戚,親近些對自家也是好事。
蔣氏與李梅兒在午飯之前就回來了,李梅兒知曉姑姑過來了,還挺高興,以為小表妹也一起來了,但看到隻有李青青一人,抑製不住有些小失望。
李青青自然看出了她的心思,笑著說道:“最近這天氣,乍暖還寒的,你表妹畢竟年紀還小,怕帶她出來受了風,這才沒帶她,梅梅兒若是想她,等天氣再暖和些,我讓她來咱家住幾天。”
“好啊!我可想笑笑妹妹了。”李梅兒甜甜說道,其實笑笑如今還是個沒滿兩歲的小屁孩兒,跟她壓根玩不到一塊兒,李梅兒就是挺長時間沒見她了,有些想她,畢竟上一輩子她倆關係還挺好的,不過那時候她們都已經長大了。
“姐姐過來怎的不提前打個招呼,若是知道你要過來,我就不出門了,讓林嬤嬤去接梅梅兒就行。”蔣氏十分親熱地拉著李青青的手說道。
“這不是正巧今兒有空嗎,都是一家人,哪裡用這麼客氣的。”李青青笑著回道。然後便直入了正題,與蔣氏說了想同蔣言之一起上京的事兒。
蔣氏聽了,心中也十分意動,董良辰有過一次趕考的經驗,董家家資也不菲,弟弟同他們一起上路,不僅路上能得個照顧,還能同董姐夫多交流學問,不是一舉兩得。
不過她也沒立即應下,畢竟這事兒的決定權在他弟弟身上,她還是要問一問弟弟的意思的。
“姐姐,多謝你想著我家言之,我心中自然是十分願意言之同你們一起的,可這事兒我還得先問問他,省得他有彆的打算,到時候倒是辜負了姐姐您的一番好意。”蔣氏言語委婉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