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人在韋氏家隻待到中午,韋氏想留她們一家吃飯,蔣氏推脫家中還有老母稚兒等著她們回家吃飯。韋氏這才作罷,隻是親自送了她們到巷子口。
李梅兒坐上牛車,對著劉大丫擺手告彆,“大丫姐,我下次再來找你玩,到時候多給你帶些花樣子。”劉大丫點頭笑應了,麵上神情十分不舍。
“山青哥,我會好好認字的,你放心。”劉發也鼓足了勇氣,對蔣山青保證道。
“那行,我會檢查的。”蔣山青微笑點頭,倒真像是一個小先生。
等李家一行人坐上牛車走了,韋氏才低頭問兒子,“認字是怎麼回事?”
劉發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小聲回道:“山青哥看出我想念書,就教我背了幾句千字文,還說要送書給我……”
韋氏憐惜地看著小兒子,“那阿發想念書嗎?”
若是以前韋氏問這個問題,劉發一定會回答不想,因為他知道念書很貴,就他家的家境,絕計是念不起書的,可今日他聽了蔣山青的一番話,便鼓起勇氣說道:“娘,我想念書,不過我會自己學,不花家裡的錢。“
韋氏愛憐地看著兒子,伸手摸了摸他的腦袋,澀然道:“傻孩子,想念就念,你既有這誌向,娘砸鍋賣鐵也會供你的。”
韋氏這般說著,便想起了剛才在屋裡蔣氏與她說的話:我知道你是正直人,不願意收我的銀子,可陳皮救我家人的情義,遠遠不是這一百兩可以比擬的,你就算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幾個孩子著想,陳皮還未娶妻,大丫明年就及笄,接下來就要嫁人,她們的聘禮和嫁妝你得置辦,孩子們都是好孩子,自然不能虧了他們,就是阿發,我看他也不是個笨的,如今年歲大了,不論是讀書還是學手藝,都得有個章程,所以這一百兩看著多,給三個孩子安排好前程,恐怕也沒了,但隻要孩子們都有出息了,你的好日子便都在後頭呢。
就因著這番話,韋氏最後還是收下了銀子,她自己可以吃苦,可不想再讓孩子們吃苦,蔣姐姐說的對,隻要孩子們有出息了,好日子還在後頭,她這一百兩銀子,以後自是有機會歸還。
回去的路上,李梅兒用很是古怪的目光打量著蔣山青,看得他又是一陣不舒服,忍不住開口道:“有話就說,彆老這麼奇奇怪怪地看著我。”
李梅兒嘻嘻笑了聲,才低聲問道:“山青哥哥,你不是一向不跟小屁孩兒玩兒的嗎?我看你今兒跟阿發玩的挺好的啊。”
“我那才不是玩,我在教導他走向光明大道。”蔣山青鄙視地看了李梅兒一眼,輕哼一聲道。
李梅兒眨了眨眼,好半天才搞明白蔣山青話裡的意思,“不就是教他讀書識字嗎,說的自己有厲害似的,我還每天教康哥兒識字呢。”
“那不一樣。”蔣山青回了一句,覺得跟李梅兒說不清楚,那能一樣嗎,康哥兒原本就生在書香之家,以後肯定能念書,可劉發不一樣,他今後很大可能就是學個手藝或是找個鋪子當學徒,自己今日的一番舉動,可以說是有可能改變他將來的命運,那種成就感自然是不同的。
李梅兒自然不知道蔣山青所想,兩人生活的時代不同,便造就了眼界的不同,李梅兒所在的時代讀書人畢竟是少數,大家都知道讀書能改變命運,可真正能讀書來的少之又少,而蔣山青所在的時代,基本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那幾乎是做到了孔聖人所說的,有教無類。所以蔣山青希望,所有想獲得知識的人,都能有獲取知識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