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都被康哥兒的話給逗樂了,李老娘更是笑嗬嗬道:“我家康哥兒喜歡吃牛羊肉,等你以後也考中了秀才,祖母給你買一頭牛,一頭羊,讓我乖孫兒吃個夠。”
康哥兒頓時便鬥誌滿滿,為了多多的牛羊肉,他也要好好讀書,以後跟爹爹和山青哥一樣考秀才,最好也能得個案首啥的,那就太風光啦。
吃完了晚飯,一家人說了會兒閒話,李老娘便讓蔣山青和李梅兒都早些回房休息,辛苦了這幾個月,總算是能鬆快幾日。
等倆孩子走了,她老人家則是留下蔣氏和李彥單獨說話。
“我看山青這孩子挺有出息,同咱丫頭又是一起長大的,兩個孩子情分好,兩人年紀又相仿,不如就定下來吧。”李老娘笑眯眯地對兒子兒媳說道。她對丫頭片子的婚事兒可是思量了許多的,原先她挺屬意外孫子琦哥兒的,畢竟姑嫂做親自是最親,可女婿如今做了官,這天南海北的,一年都見不著幾次,她又不放心把孫女兒遠嫁了,本來蔣山青這私生子的身份她老人家是看不上的,但這孩子爭氣啊,小小年紀就考中了秀才,還是個案首,將來定是前途無量,而且他又從小在自家長大,以後成親了說不準也是跟著自家過,那不跟招了個上門孫女婿一樣。
李彥對蔣山青也是十分看好的,他從小看著蔣山青長大,脾氣性子都清楚,山青如今也有自己的產業,鋪子房子田地齊全,又早早考出秀才,以後也是能過日子的。但李彥知道這事兒不是他一人說了算的,也沒立刻表態,則是偏頭去看妻子。
李老娘自然看出了她的小動作,心中鬱悶兒子沒主見,就知道聽媳婦兒的。
蔣氏麵上的笑容如常,並看不出什麼情緒,見丈夫沒開口,便緩緩道,“孩子們都還小,這事兒不著急,等再過兩年,孩子們性子都定了,再說婚事不遲。”
李老娘立馬道,“也不小了,梅梅兒轉年就十二了,許多人家這歲數定親的也有。”
蔣氏沒吭聲,顯然是不願意這麼早訂下親事的。
李彥覷她神色,連忙開口打圓場,“娘,鶯鶯說的也對,孩子們還早呢,不著急,要不就再等等,再說了,這山青的婚事,咱們也得跟言之商量不是。”
李老娘嘴巴左右鼓了鼓,想兒子這沒出息的,啥事兒都要聽媳婦兒的。不過轉念又想,山青畢竟是蔣言之的私生子,這事兒要成還得通過蔣家,何況蔣氏也給自己生了兩個大孫子,也是老李家的功臣,於是,對於兒子的話,她也就不說啥了。畢竟,媳婦是丫頭片子親娘麼。
小夫妻回房之後,李彥問妻子究竟是如何想的,蔣氏便麵露猶豫道,“孩子們都還小,這小時候也看不出啥來,親事什麼的,倒是不急。”
李彥知道妻子在女兒的事情上總是格外的慎重,便笑著說道,“現在咱們是先下手為強,等後頭山青真的出息了,這婚事能不能成可不好說了。”
蔣氏卻撇撇嘴道,“咱家梅梅兒這樣的人才,難道還會找不到個好人家,你不知咱們街坊鄰居的太太奶奶們,有多喜歡咱家梅梅兒。”她家閨女又不是沒人要。
蔣氏又道,“彆說姐姐家的琦哥兒,從小就喜歡咱們家梅梅兒,還有三伯娘,總說要介紹她家侄子給我認識,聽說那也是個會讀書的好孩子,還有隔壁的汪太太,也常誇咱們閨女,我看他家小兒子也跟咱們梅梅兒年紀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