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了周家人,李家眾人自是繼續忙活起新宅子的事兒,蔣氏次日又去了那宅子,見宅子乾淨齊整,便想把正院給李老娘。
李老娘為人,不說多機伶,卻很識時務,這置辦宅子的錢是蔣氏出的,她便想著把正院留給兒子和媳婦住,蔣氏知道讓一讓她,她就很高興,道,“我又不人情走動,住正院乾啥。我看正院北麵兒這套院子不錯,坐北朝南十分敞亮,我帶咱家丫頭一道住就是。你們住正院,再給山青和康哥兒挑個清淨院子,好叫孩子們用功念書。”
就這樣,李家這一家子,也隻用了三個院子罷了,餘下院子都暫為封存了。
李家這新宅子剛收拾的差不多了,便張羅著搬家,周菡萏便命下人送來了幾千斤炭,對著李家眾人還十分不舍,讓她們不必這般著急搬,再多住幾日也無妨。
李老娘看周菡萏這般大方,心中也十分熨帖,讓蔣氏定是要過去親自謝謝。
蔣氏本也有此意,自是立即過去了,拉著周菡萏的手,懇切道,“咱們兩家,不比彆處。我家裡也是人丁單薄,相公兄弟一個,近些的堂兄弟一個都沒有,到康哥兒這裡,好在有多幾個兒子做伴。咱家何償不是如此,言之也就佑之一個兄弟,好在妹妹旺夫旺子,給我生了三個侄子,隻是在這京城,哪裡還嫌人多呢,咱們這一代就如此了,他們小一輩正當上進的時候,以後他們兄弟更該彼此幫扶,好生上進才是。”
蔣氏這人行事素來是圓滑的,她知道姑嫂之間不能太近,但也不能疏遠了去,雖說兩人好些年沒見了,但她還如從前在章水鎮那樣待她。
她親親密密的同周菡萏笑道,“好在咱們兩家隻隔不遠,我要過去找妹妹說話,也就是幾步路的事兒。倒是妹妹在家,父親母親年老,言之天天出門當差,縱有個休沐的日子,也有許多瑣事纏身,哪裡有個閒的時候,家裡的事就全得倚仗妹妹,真是上有老下有小,老人倒還康健,可璋哥兒他們三個小子,正是要費心的時候。何況,還有你們夫人太太間的一應應酬,我知妹妹是一心留我們,咱們姐妹時久未見,也有許多私房話要說,我卻是心疼妹妹呢。
“我們搬過來,一則離得近,來往方便;二則來前一應拋銷我們也都帶了,並不費什麼事;三則眼瞅著要過年了,言之是做官的,交際隻有更忙的,我雖幫不上忙,也得心疼著你們些啊。”
蔣氏說得如此懇切,又把周菡萏說得千好萬好,周菡萏得了麵子,也就高高興興的幫李家人一起操辦起搬家事宜。
李家就熱熱鬨鬨的在京城安頓了下來,搬院子收拾屋子,各種安排插置,忙的不亦樂乎,李家這邊兒忙著,一條胡同的幾戶人家都打發下人過來說話,遠親不如近鄰麼,既是鄰家,眼見李家是新搬過來的,沒有不過來打聲招呼的理。
不過顯然人家也提前做過調查,知道是蔣家姻親,下人過來都客氣的很,言必稱老爺太太老太太姑娘大爺啥的,把李老娘美的,直說,“這京城人就是懂禮數,也客氣的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