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李梅兒也就是稍稍驚訝了一下,畢竟這世上容貌相似的人也不少,她不動聲色地看了身旁的山青哥哥一眼,見他似乎並沒什麼太大的反應,便也沒把此事太當回事。
三人進了貴賓樓,便叫了小二點了許多菜,八珍包子自然是必點的,隻是李梅兒嘗過之後,要她說,味兒也不錯,就是有些油膩了。
不過,餛飩、羊肉湯、醬菜都不錯,吃過早點,璋哥兒就帶著李梅兒和蔣山青在玄武大街好生逛了逛,李梅兒向來是個愛買東西的,京城的一些物什,自是章水鎮和鄞縣不能比的,連繡線她也買了一包回去。及至回家時,才又去了一趟貴賓樓,買了許多包子帶回家。
回到家後,李老娘倒覺貴賓樓的包子味兒不錯,一個勁兒的誇,“果然不愧是前朝禦廚做的包子,就是香!”
待李老娘問及包子的價錢,李梅兒說了個數目,李老娘立刻心疼無比,直道,“我的天哪,這些銀子,在咱家,都夠買一頭豬了。”
李梅兒道,“祖母隻管吃就是,一輩子就來京城這一回,就是兩頭豬的價兒,也得嘗嘗這前朝禦廚做的肉包子,不然,待回了家,彆人問起來,這樣有名的東西都沒吃過,豈不憾事!”
這麼一想,李老娘也就算了,道,“丫頭說的也有理。”又招呼著大家吃起包子來!
逛過京城沒多久,小年便到了,今年是李家第一年在外頭過年,雖說自家也買了宅子,親家還是在一條街上,但李梅兒總覺得這年過的不如往年熱鬨。
蔣家人倒是想跟李家一道兒過年的,不過,李老娘還是堅持自家各過。雖兩家親近,但,過年從沒有在彆人家過的理。
李家這回來京城,把祖宗牌位啥的都帶來了,雖在京城不能去墳頭上給祖宗燒紙上供,可也不能忘了給祖宗燒香,當然,供品較之往年也隻有更豐盛的。
章水鎮風俗,祭祖女人們都是不參加的,李彥帶著倆兒子要祭祖時,李老娘仍舊不忘叮囑一句,“彆忘了跟你爹說,明年你跟山青下場,叫你爹保佑你們,一舉得中。”
李彥自是笑應了。
男人們除了祭祖,還寫了不少對聯福字貼滿了家裡門外,年夜飯就是女人們的事了,早五天前就開始炸丸子打年糕燉肉還有殺雞宰魚什麼的,凱老娘還出銀子,大手筆的買了一腔羊一口豬和二十斤牛肉,再加上李梅兒從州府一起帶來的小青菜和小蘿卜,把個年夜飯點綴的水靈靈的。
李老娘都說,“應該多帶一些來的,我看京城這會兒也沒啥鮮菜賣呢。”
就這兩樣鮮菜,李老娘還大手筆的送了蔣親家二斤呢。連蔣親家都誇她家丫頭片子手巧,大冬天種菜也種得這般好。
李老娘頗是得意,渾不知人家蔣親家是在誇自己外孫女。
李老娘上了年歲,蔣氏李梅兒母女倆都擅烹調,故而,現下做年夜飯,李老娘都是管著指揮,她就具體不上手了。隻是叫丸子洗個蘿卜給她清清嘴,還吩咐康哥兒,叫康哥兒去偵察一下蔣親家家的年夜飯都是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