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先定個小目標(1 / 2)

羊皮換瓜 初雲秀兒 7196 字 11個月前

譚玉書問要帶什麼回現代,池礫想了想,也沒什麼好帶的。

因為古代和現代的生產力水平相差太大,在現代很尋常的東西在古代很珍貴,在古代很珍貴的東西,在現代就很平常。

比如宋茗送的那盞琉璃尊,在現代就是玻璃製品。譚玉書當初送了他一盒玻璃珠,現在宋茗又送了他一盞玻璃像,那感覺真像一報還一報。好在雖然在現代不值錢,但在古代很珍貴,可以留著。

至於一提起古代就能想到的古董瓷器什麼的,拿到現代一測,昨天剛出窯的。前朝流傳下的古董,那在雍朝也很珍貴,比黃金都值錢。

更不用說雍朝的曆史文化和他所在的世界有諸多區彆,最大的區彆就是皇帝都不一樣。你拿個雍朝的古董到現在,官窯帶皇帝落款,考古學家一看,這是哪朝哪代,哪位皇帝,沒見過啊。重大發現,文化斷層,出土了一個新朝代!

算了,還是不要給考古工作者添麻煩了。

至於金銀這種貴金屬,那確實還很珍貴,但問題還出在生產力上。

古人用金銀當貨幣,很容易給人古代遍地金銀的錯覺,但現代挖礦的技術,比古代先進百倍,古代的金銀儲備量,怎麼可能和現代比。

對於現代的普通人來說,金子有點貴,但銀飾已經成了很常見的一種飾品。但對古代普通人來說,銀子作為貨幣都很少見。

譚玉書之所以能隨便出手掏出幾兩銀子,那是因為他根本就不在普通人行列。父族是書香大族,母族是豪商,本人還是官吏,哪怕雍朝重文輕武,他當兵的時候也是軍官。

這種階層的人,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食物鏈頂尖的存在,根本不能當做研究普通人的參照物。甚至連貧窮的莊子叔,都是社會地位極高的文人,不在普通人之列。

對於普通人來說最常見的是銅幣,家財萬貫就是富戶了,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他在電鍍廠撿幾年垃圾,回古代就能成富翁了。

在這種巨大的生產力差下,古代的任何東西運到現代變賣都是貶值的,包括金銀。

而且現代的偵測技術可不像古代那麼簡陋,他天天往現代運金銀,怎麼跟警察叔叔解釋。

所以靠倒賣東西賺錢,戰線長不說,還不安全。

最重要的是他現在和譚玉書是合作夥伴。

譚玉書是一個很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之所以選擇和他合作,是因為他引進來的現代東西能讓這個世界更好。

如果他貪得無厭,每個月都從譚玉書的世界搬運一些能造成他們那社會動蕩的東西,比如巨額金銀。

以譚玉書的性格倒不會在麵上表現出來什麼,甚至還會繼續幫他出謀劃策,畢竟從他闊綽的出手來看,他不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人,且信奉等價交換。

但這樣無顧忌的行為,絕對會讓他在心裡給這個人的可交程度降級。

當然了,就算降到最低的時候,這家夥肯定也能溫溫柔柔的“池兄、池兄”叫個不停。

想到這池礫有些疑惑。

他考慮這玩意乾什麼,就算譚玉書看他不爽,還能和他翻臉怎麼的,不爽也給他憋著,哼!

那麼在生產力極度低下的古代,到底有什麼東西到了現代依然是一筆取之不儘、用之不竭的財富呢?

那就是精神、文化、思想。

物質財富會受限於生產力的水平,但精神財富不會,所以他要從古代販賣到現代的,就是精神財富!

換了好幾個角度把題了字的牆壁拍清楚後,池礫進屋,準備把嘉明帝送的那個《萬佛圖》也拍下來,但《萬佛圖》的篇幅太大了,細節又太多,憑手機根本拍不下來,算了,反正卷軸也不大,回去的時候直接帶上,找個工匠拓下來。

在連搞了三天韭菜大促銷後,厄法寺現在無論是在平民百姓、達官貴人、還是文人群體,聲望都日益飆升,賺得盆滿缽滿。

既然已經準備把厄法寺當一個品牌發展,那自然不能虧待手底下的員工,所以池礫給手下的和尚都發了工資。

雍朝的和尚待遇好,自然就沒那麼好當,不僅限量,還要考試,這玩意還挺不好考。

不考的話,就像譚九哥那樣買進來,戶部官方賣的,二百兩一個。不過現在戶部譚玉書是老大,雖然雍朝為了防止某個官員做大,大幅度削減了各部長官的權力,戶部尚書就和個吉祥物一樣。但他手底下的官員情商也沒低到和長官要錢的地步,麻溜的又給送回來了。

這兩種官方認可的和尚,待遇都挺好的,其他方式進來的預備役和尚就沒那麼好的待遇了。“單費”低不說,還要乾雜役。收到池礫開的豐厚“工資”後,開心極了,畢竟這些人當初進寺就是為了混飯吃,而不是研究佛法。

池礫想了想,要不有時間,把寺裡正經想研究佛法的和尚都保送到其他寺院去吧,他想打造一個隻想賺錢的班底。

譚九哥作為“厄法寺集團”的總經理,池礫直接給了他每月10貫的月薪,這個熏陶了一個多月,本來多少有點和尚樣的小子瞬間上天了。

“嗚嗚嗚,住持,你太好了!我這輩子就跟定你了,我們老爺求我,我都不回去!”

“滾。”

他要這麼個糟心玩意乾什麼。

時間過得很快,十五月圓之夜又要來臨了,一大早譚玉書就要去接池礫,但譚母叫住了他,屏退眾人神色凝重道:“你真的還要去那個世界,難道就不能讓池小郎君一個人……”

譚玉書難得打斷了他娘親的話:“娘,我不能這麼做,是我提出來的合作,我不能讓池兄一個人麵對風險。”

譚母怒道:“可你是咱們家的獨苗苗,你要是落在哪裡生死不知,娘該怎麼辦!”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譚玉書也左右為難,突然他的腦海裡出現一個想法:“要不娘,你和我一起去?”

譚母:……?

譚玉書越想越覺得這個方法可行:“這樣一來,不管落在哪個世界,有娘在我都不怕了。”

“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