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大澤(1 / 2)

秦將 起飛的東君 4112 字 9個月前

遼水湯湯,其浪滔滔,其水洶洶,由北向南,貫穿燕地三百裡,最終彙入大海。

後世大淩河與太子河之間的廣大平原,受遼水泛濫的影響,河流縱橫,大大小小的湖泊遍布其中,蘆葦叢生,雜草遍地,形成了一片廣袤的大澤。

稱作遼澤。

遼澤之大,其平原曠野,蘆荻連天,天垂野儘,積氛濛濛,望之如海。數百裡之間,山無數仞,石無一拳,唯見蚊虻蔽天,遍地泥濘。放眼望去,尋不著東西來往之路。

遼東與遼西之間因大澤橫亙其中,交通十分不便。

遼澤占據的廣闊原野在這個時代是無法通行的,很少有人能橫穿那茫茫大澤,一直要到八百多年後的唐代,才出現了跨越遼澤的道路。

想要從西部通往遼東,在這個時候大抵隻有兩條道路可以選擇。

一條是沿著瀕海之處,自碣石循海東行,便可一路抵達遼東郡。若是再由遼東斜趨而東南行,渡過浿水就能直抵朝鮮之地。當然,此路因為北近遼澤,南傍諸多河流注入的遼東灣,通行狀況依舊十分艱難。

在原本的曆史上,到漢武帝時,左將軍荀彘佐楊仆東征朝鮮時,其陸軍便是從此路而行。就連三國時司馬懿攻滅公孫淵也是走的沿海之路。

這條路被稱作並海道,亦名傍海道。

至於另一條,則是沿著燕北長城行進。

戰國之時,為防備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大將秦開在燕國北部邊境修建了長城進行抵禦,長城呈線狀,末端直抵朝鮮半島。

因為長城在遼澤以北,所以緊傍長城處往往有交通大道可供通行。若是遇到遍布流沙,草甸不利的路段,亦可利用長城上的“城上道路進行”,此路被稱作北邊道。

北邊道的路況比並海道要好很多,但也有相應的缺點。就是這條道路所依仗的長城並非直線,彎曲起伏,深入內陸,其通往遼東的路程要比並海道遠的多。

此刻,在遼西郡醫無閭山以北的道路上,一支千人軍隊正沿著長城內側向東馳行。

“隻要過了大澤,我們便可舍長城大道,沿大河近岸平闊之地南下,不日就能抵達遼東。”

“屆時不管那秦兵再凶悍,也不可能橫跨大澤追擊而來。此地天險,足以讓王翦大軍難以行進,漫漫長路亦讓他後勤難以維持。如此,足可保我燕國社稷不滅。”

燕王喜坐在車輿中,臉上泛起了劫後餘生的笑容。

他們從居庸塞進入上穀郡後,略微休整一二,聚集了上穀漁陽兩郡的一些死忠貴族,便一路斜向東北行進,直至與長城平行,借長城內側的交通大道,直奔遼東。

坐在旁邊的燕丹,見自家父王神色欣喜,忍不住說道:“父王,就這樣直接放棄四郡之地,逃亡遼東,真的好嗎?那可是千裡之土,百萬之民啊。若是我們在上穀、漁陽舉起大旗,西連趙嘉,東起右北平、遼西遼東之軍,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聽到這話,燕王喜怒火上頭,劈頭蓋臉的就是一頓罵。

“戰戰戰!到了這種時候,你竟還想著與秦軍作戰!”

“那些秦人有多恐怖你還不清楚嗎?秦無忌帶著我燕國大軍一戰皆沒。我燕都又是何等堅固之城,竟然被秦軍用巫法擊破,如此可怕的敵人,你拿什麼去和他作戰!你還提什麼趙嘉,就他那種貨色,早晚變成秦軍的階下囚。”

燕王喜眼中閃過一抹恐懼,他再次想到了那一日聽到的巨大轟鳴聲。

時至今日,他依舊不清楚,秦軍到底是怎麼讓百斤巨石飛天的,莫非真是掌握了什麼巫法秘術?

被燕王喜一說,燕丹臉色也變了,他可是親自參與過易水之戰的,自然清楚秦軍的強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