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楚王出降(2 / 2)

秦將 起飛的東君 9371 字 8個月前

羌瘣眨了眨眼,涉及到鬼神之事,他反倒不敢多說什麼,隻能悲憤轉頭,望向王翦道:“上將軍,這趙佗與吾等同職,安能讓他去受楚王之降,這不合理啊!”

“趙佗攻破壽春,立下大功,受降亦是應當。更彆說還有楚人之願,此番便讓他隨我一起同車受降吧。爾等認為如何?”

王翦澹澹一笑,也不管臉色通紅的羌瘣,隻看著帳中諸將。

諸將一怔,他們此番都受了趙佗恩惠,如今更有上將軍開口,哪會反對,紛紛附和道:“趙將軍此番功勳卓著,與上將軍一同受降,確是應當。”

滿帳附和聲中,羌瘣神色迷茫。

趙佗,竟如此得人心?

……

“王翦答應趙佗與他同車受降?”

楚王負芻怔了怔,忙問道:“左徒,王翦說這話時是何表情?”

孫常皺眉回憶:“好像是在笑。”

楚王負芻追問道:“笑?是開心的笑嗎?”

“看上去好像很平靜。”

孫常很納悶,他完全不明白大王為什麼會問這些。

“平靜的笑……哈哈哈!”

楚王負芻心中大快,他暗自得意道:“想來王翦隻是礙於趙佗的功勞和不穀的請求,才勉強答應此事。其實他心裡已經是記恨上了趙佗。”

“更彆說還有那個大聲反對此事的秦國將軍,有他帶頭,想來秦國那些將軍也會對趙佗心生不滿。王翦和這些秦國將軍,日後定會讓那趙佗受苦,為不穀報仇的。”

“吾計成矣!”

“不穀已為那趙佗樹敵無數!”

想到此處,楚王負芻臉上充滿了笑容,對左徒道:“既然降約已定,就依王翦的要求,不穀明日就裸身牽羊出降,嘿嘿。”

聽到楚王負芻那充滿得意的笑聲,孫常更是驚住了。

大王怎麼說到投降,竟然滿麵開心?

……

兩方商議已定,再無拖延。

到了第二日,楚宮城門打開。

楚王負芻肉袒麵縛,裸身而出,他的左手牽著羊,右手則握著茅,從宮城中走出,在壽春城無數楚人的目光中,緩緩向城外的秦軍大營走去。

這一刻,哪怕壽春城中的那些楚人早已投降了秦國,但當他們真的看到自家大王肉袒牽羊,要向城外的秦軍投降的時候。

有不少楚人當場哭出了聲。

他們終於真正的意識到了,八百年荊楚社稷,今日亡矣!

“吾為祝融後裔,生為楚人,寧死於此,不去秦地為鬼矣!”

一個出身王族的年輕人受不了這般場景,慨然長呼後,竟當場拔劍自刎。

熱血飛濺,更激起無數人哀聲痛哭。

甚至有之前背叛的楚國貴族在這般場景下,看的熱血上頭,在陣陣哭聲中橫劍自刎,以贖其罪。

楚王負芻愣住了,他怔怔的看著一個個楚國義士殉國而亡。

原本因為算計趙佗成功,在他心中出現的喜意消散無蹤,剩下的隻有陣陣悲哀。

楚王負芻喃喃著:“楚國亡了。”

“自我先君熊繹,受封於南方,居於丹陽,建國曰荊楚,一路篳路藍縷走來,至今已有八百年。八百年啊,曆四十二君,國祚何等綿長,沒想到今日竟會亡在我的手中!”

“早知如此,我又何必弑君奪位,爭做這亡國之君,受儘這般屈辱啊!嗚嗚……”

說到此處,楚王負芻再也忍耐不住,跟著那無數楚人一起嚎啕大哭起來。

這一日,壽春城中,哀哭震天。

……

壽春城外。

十萬秦軍,擺開戰陣。

黑色旌旗遮天蔽日,士卒手中的劍戟戈矛更是閃爍著刺目的光,遠遠望去,如同一片金屬密林,森寒刺骨。

趙佗跟著王翦一起站在寬闊的指揮車上,他稍稍位於王翦後方,一起看向不遠處的雄偉楚都。

那裡,壽春城門大開,肉袒牽羊的楚王負芻正帶著楚國的貴人們緩緩走來。

“趙佗,看到此景有何感觸?”

王翦澹澹開口,聲音平靜,讓人聽不出他是什麼意思。

趙佗心有所動,低語道:“君無道,則國必亡。”

眼前的場景並非趙佗第一次看,就在去年的夏天,他曾在魏地的大梁城外,站在王賁的戰車後方。看著魏王假也和今日的楚王一般,肉袒牽羊,向著勝利者投降臣服。

魏王假,楚王負芻,包括趙王遷,燕王喜,韓王安,甚至是齊王建在內的六國君王。

除去韓國的國力實在太弱之外,其他幾國儘是因君主昏庸而亡國啊。

而且不隻是這一代君主昏庸的問題,更多的還是因為六國代代庸主,終至國力衰弱,儘數淪亡。

“是啊,庸主亡國。就如昔日若非趙殺李牧,我想要滅趙還不知耗時幾年,若非燕人從後方攻趙,趙國如果能全力迎戰我秦國,又不知將要耗費我秦人多少力量。還有那齊王,若是他能援助五國,亦不至於讓諸國相繼淪亡啊。”

王翦不由感歎道:“幸我秦國世有明君,方能有今日虎踞天下之勢。”

趙佗點頭讚同。

秦國,自秦孝公以來,惠文王,武王,昭襄王……

代代明君,世世英主,故而才能成就今日鯨吞天下之霸業。

想到此處,趙佗突然冒出一身冷汗。

他看著遠處正在走近的楚王負芻,腦海裡冒出一個念頭。

曆史上最後一位秦王係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等候著劉季的受降。

那時候秦朝滅亡的場景,是否又和眼前一樣呢?

秦奮六世之餘烈,花費百年歲月方能兼並天下,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

但想要毀滅這樣的國家,隻需一代人就夠了。

雖說曆史上秦朝之亡,秦始皇脫不了關係,但那位秦二世,亦該承擔最主要的責任。

嗣君不賢,乃國家之難。

趙佗雙手微微顫抖。

若為長遠計,他是否應多留意一下秦王政的那些孩子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