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略目標(2 / 2)

藏國 高月 5101 字 10個月前

所有人都有一種到家的感覺,儘管還有半個月的路程,但完全沒有了旅途的勞累,一路走走停停,欣賞沿途旖旎的風光。

李鄴催馬來到王昌齡麵前,高聲笑問道:“王判官,身體如何了?”

王昌齡在庭州時有點腹瀉,李鄴原本想留他在庭州休養,但他不肯,咬牙跟來了。

王昌齡半躺在一頭駱駝上,身上蓋著薄被子,臉上略有點蒼白,看起來精神不太好。

“烏孫人的草藥很不錯,病已經好了,就是身體有點虛,軍醫讓我調養幾天,我估計到碎葉就正常了。”

“騎駱駝舒服嗎?”李鄴又問道。

“很舒服,剛開始有點暈,現在習慣了,以後這樣長途跋涉,就不累了。”

“是不是感覺像坐船?”

王昌齡嗬嗬一笑,“說對了,就是這種感覺。”

這時,一名士兵奔來道:“都督,王員外郎不想去碎葉了,希望就地駐營!”

李鄴見天色已不早,便下令道:“就地駐營!”

士兵們紛紛從駱駝上取下行軍小帳篷,在伊麗河邊的草地上搭建營地,一些士兵開始埋鍋造飯,還有不少士兵揪著數百頭肥羊去河邊宰殺。

兵部員外郎叫做王升,他的使命是到河中都督府後,將河中軍的兵符和令箭正式移交給李鄴。

沒有兵符令箭,李鄴就算能指揮士兵也是臨時性的,最多是行軍紮營之類軍隊內部事務,而對外派兵就不行,這是慣例,隻有拿到兵符令箭,李鄴的權力才算完整,才會真正成為河中軍的統帥。

一般是碎葉移交,但去碎葉還要走十五天,王升不想去了,現在雖然剛剛進入伊麗河穀,但已經屬於河中都督府管轄範圍,所以在這裡移交也不違反朝廷規定。

中軍大帳內,聚集了數十名文武官員,在眾人的見證下,王升正式把兵符和令箭移交給了李鄴,大帳內頓時響起一片掌聲。

所有的文武官員都是李鄴任命,除了副都督、長史和司馬三名重要官員,他們三人是由兵部任命,事實上,李鄴手執旌節,所有官員他有任命權,就像高仙芝任命封常清為長史一樣,對下一任節度使他也有推薦權,高仙芝就推薦封常清為下一任節度使。

否則以封常清的瘸腿、矮小,出身卑微,又沒有科班身份,朝廷無論如何也不會任命他為安西節度使。

李鄴之所以沒有反對兵部任命的三名官員,一是他找不到合適的人,二是這三人其實是兵部尚書獨孤烈推薦的。

長史叫做謝縉,原任左監門衛司室參軍,獨孤烈原本就是左監門衛大將軍,這位謝縉是他的機要秘書,天寶三年進士。

河中都督府司馬名叫鐘輝,天寶四年進士,原為千牛衛兵曹參軍事,也是獨孤烈的人。

而副都督叫獨孤應,驍騎衛中郎將,聽這個名字就和獨孤家族有關係,一點沒錯,是獨孤家族的五代家將,也就是從他高祖父開始,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他自己,五代人都是獨孤家族的家將。

他們同時也是關隴貴族的根基,關隴貴族的根基是什麼,部曲!也就是自己的軍隊,自從隋文帝在開皇六年取消部曲製後,部曲消失了,但跟姓家將還存在。

最有名是隋朝著名奸臣宇文化及,他的祖先可不是北周皇族宇文氏,而是宇文氏的奴隸,跟隨主人姓。

這個獨孤應其實也是一回事,他的高祖父就是獨孤家的奴隸,有武藝有本事,獨孤家族便高看他一眼,賜他主人姓,提升為家將,他的子孫後代都是獨孤家將,但從祖父獨孤森開始便不再是奴隸了,轉為平民。

獨孤森加入軍隊,不斷立功升官,也娶妻生子,自立門戶,到了獨孤應的父親獨孤鳴這一輩,混得更不錯,出任驍騎衛左將軍。

但他們祖先的靈位都在獨孤祠堂的偏堂內,所以獨孤應骨子裡依舊是獨孤家的人。

當然,獨孤烈並不是想趁機鳩占鵲巢,而是李鄴已經是獨孤家的準女婿,他身邊沒有人,作為老丈人,獨孤烈當然要為李鄴分憂。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