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遭遇夜戰(2 / 2)

藏國 高月 4485 字 10個月前

納爾曼道:“如果都督允許,我也需要一萬人補充人口,其他人可以把他們當奴隸賣給粟特人!”

李鄴緩緩點點頭,“我會給你一部分人口,其他人口就交給可薩汗國,那是他們家園,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

李鄴在營地隻呆了半天,便率軍返回戰場,此時戰場已清掃乾淨,所有被焚燒的屍體都已經挖坑深埋,陣亡的三百士兵也都火化,他們的骨灰將帶回家鄉。

唐軍掉頭南撤了,七天後大軍抵達了碎葉城。

就在他們剛回來三天後,一場強大的暴風雪從北方席卷而來,整個河中地區變成了白茫茫的世界,楚河河穀也被大雪覆蓋了。

這時,李鄴也接到了阿靈托拔汗那商人捎來的一封信,她將在明天春天來碎葉光明寺,出任東聖女會的領袖。

這天上午,李鄴和王昌齡來到碎葉縣縣學,碎葉縣在三個月前成立,判官王昌齡出任首任縣令,原碎葉兵馬使參軍張覺出任縣丞,整個縣城有三千戶人口,其中漢人一千八百戶,其他為各族人口,突騎施人占大頭,有七百餘戶。

當然,這隻是縣城內的戶數,如果包括熱海邊幾座小城的民眾以及各地的牧民,那人口就達兩萬戶人了,在籍居民十幾萬人。

“都督有沒有考慮過再建幾座縣城?”王昌齡笑問道。

李鄴點點頭,“光一座碎葉縣肯定是不夠的,我最早做的計劃,至少還要再建兩座縣城,一座在熱海邊,可以利用賀獵城作為縣城,它的城池規模可以算一座小縣城了,叫做熱海縣。

然後在伊麗河穀建一座縣城,叫做伊麗縣,但不一定是由我來建立,我在這裡的時間不會太長,最多還有兩年半,我儘量利用這兩年半時間把基礎打好。”

“都督打算在天寶十四年回去?”

李鄴點點頭,“天寶十四年,弟兄們的任期也滿了,我要帶他們回長安。”

王昌齡歎口氣道:“在這裡時間很快,我們正月十七出發,一眨眼,快一年過去了。”

李鄴笑道:“主要是這裡的距離太遠,隨便去一個地方都要走好多天,明年要迎戰可薩突厥軍,我可能還要回去述職,和吐蕃軍的戰爭可能會推到後年,兩三年時間就這麼一晃就過了,人生苦短。”

“明年春天,第一批軍隊家眷也要到了,他們現在在北庭。”

兩人說著,走進了碎葉縣學的大門,這是王昌齡的政績,他辦了三座學堂,一座縣學和兩座小學堂,一共有學生三百餘人,包括他、負責後勤的高適以及岑參這三大詩人也成為教授,還有謝縉、鐘輝這些進士出身的官員也客串教授,所以碎葉縣學可以說是天下各大縣學中,師資含金量最高的一所縣學。

縣學的學正叫做李埔,是碎葉有名的大儒,曾在洛陽國子監教過幾年書,因為父親去世,回碎葉給父親守孝,然後就留在了碎葉,繼承父親遺誌,為碎葉培養人才。

李埔請李鄴和王昌齡坐下,給二人倒了一盞熱茶道:“李都督,有一個很現實問題,關於學生們功名怎麼解決?既然讀縣學,肯定要參加考試,然後再去參加科舉,但我們沒有這個資格。”

李鄴點點頭道:“這個問題是要解決,明年有要參加科舉考試的學生嗎?”

“明天秋天,有五名學生要參加秋試,後年春天要去長安參加科舉省試,他們都是我的學生,以前是跟我讀書,我覺得他們才學都很不錯,不比中原學生差。”

李鄴想了想道:“這樣吧!明年秋天讓他們去敦煌縣借考,據我所知,安西和北庭的士子都是在沙州參加秋試,參加完秋試後,他們直接去長安,一邊在長安讀書,一邊等待科舉,所有的盤纏和各種開支都由都督府負擔!”

王昌齡笑道:“這個辦法不錯,其實我們可以在敦煌和長安開兩家官方客棧,方便去住宿!”

李鄴點點頭,“以後會都有的,將來河中都督府還會在長安設一座進奏院,加強和中央朝廷的聯係。”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