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鄴搖搖頭,“山南東道轉運使是我,但我下麵沒有人,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江漢軍轉運司的人來做,你出任江漢軍轉運使,不光做軍隊物資錢糧調運,還同時還做山南東道的事情,主要就是官府錢糧撥付和難民物資調運。”
“軍政不分,會不會變得很混亂?”
李鄴輕輕歎息一聲,“實際在錢糧物資上已經沒有軍政之分,都實行軍管了。”
他們來到了漢江邊,李鄴用馬鞭指著江麵上多如牛毛的貨船道:“看見沒有,碼頭上和江麵上貨船有數千艘之多,原本都屬於各州各縣的官船,比較混亂,現在全部被征用,歸江漢軍轉運使司統一管理,不僅包括船隻,還有所有的倉庫、駱駝和運輸大車等等,都被軍方接管,我給所有州的刺史和縣令都講過了,現在是非常時期,等平定了安祿山之亂,再重新回歸正常。”
喬彬苦笑道:“使君這樣一說,我感覺事情太多,千頭萬緒,根本就管不過來。”
李鄴淡淡笑道:“那是你想得太多了,各種錢糧調撥的指令來自司馬,司馬就相當於戶部,你是太府寺,隻要管好倉庫的錢糧物資,管好船和駱駝就行了。”
李鄴來到了碼頭,停住戰馬對喬彬道:“我要去鄧州了,我給你三天時間考慮,你到底想做倉曹兼轉運使,還是做襄陽縣丞?”
喬彬搖搖頭,“不用三天了,我現在就答複,我做倉曹兼轉運使,至少我不用看彆人的臉色,而是彆人看我的臉色。”
李鄴哈哈一笑,拍拍他胳膊道:“以後你家裡各地特產吃不完的,要記著分點給我!”
喬彬撓撓頭,“使君說笑了!”
李鄴又注視他目光,語重心長道:“特產可以收,但賄賂的錢不能碰,你想將來當宰相,就要牢牢記住我這句話。”
喬彬默默點頭,“我記住了!”
李鄴帶著手下渡過了漢水,繼續北上,前往鄧州州治穰縣。
沿途上遇到了龐大的船隊,運送著南下的難民和他們的物品,船上坐滿了男女老少,還有他們攜帶的各種行李,都是五百石的船隻,一艘船坐十幾人,三四戶人左右,由一名船夫撐杆。
有的難民是趕著大車而來,稍微好一點,但很多難民都是拖家帶口徒步走來,這就需要官府提供運輸工具。
主要就是船隻,鄧州河流眾多,最主要的河流當然是漢水,而漢水有好幾條支流,像流經穰縣的湍水和流經南陽縣的淯水,兩條河流在新野南部彙合後流入漢水。
所以山南東道便在穰縣和南陽縣各設了一座很大的難民營,所有的難民在這兩座大營內稍微休息、調養、治療疾病,並登記後,然後便坐船南下了,去分配他們的各個州縣,然後由當地官府接收安置,
到目前為止,兩座大營的難民已達五十萬之眾,李鄴知道,這是中國曆史上的一次著名大遷徙。
第一次是晉人渡江,北方漢人大量南遷,第二次便是安史之亂,河北、中原百姓大量南遷,從此南方經濟超過了北方,第三次是北宋末期南遷,這是最大規模的一次,人數遠遠超過西晉南渡和安史之亂。
至於明朝末年南遷和抗戰南遷,這些規模都不大,最後都陸續回去了。
天寶年間,大唐人口接近五千萬,後來安史之亂,北方千裡赤野,十室九空,逃到南方去的百姓達上千萬之多,主要是逃亡江南,但荊襄也是重點,至少要逃來一兩百萬人,所以安置難民一直會成為荊襄官府的重中之重。
當然,北方也會帶來大量勞動力和先進技術,同時充填荊襄的人口,使荊襄的經濟會得到一個飛躍發展,有弊也有利,隻要準備充分,安置得好,那麼就會是利大於弊。
這天上午,李鄴帶領數百名騎兵抵達了穰縣難民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