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厚華連忙和眾人商議,長史劉真道:“他們已經不是唐軍,而是一支流竄的匪軍,收納他們,必然會把我們害死,使君不要理睬。”
幕僚王旭卻道:“現在朝廷壓我們八千名額,我們費死力才完成三千,還有五千怎麼辦?依我看,反正軍隊都是送去洛陽,要禍害也是禍害彆處,與我們何乾?再說他們留在滑州,必然會到處燒殺劫掠,還不如趁這個機會把他們送走。”
汪厚處已經被招兵指標壓得寢食難安,忽然來了三千人,完成六千人也比彆人強,可以交差了,何況王旭說得有道理,反正都是送去洛陽,禍害彆處,與自己何乾?他著實很動心。
“劉長史,我覺得可行,你認為呢?”
劉真這時也有點猶豫,王旭說得確實有道理,不把這些流竄的匪軍送走,他們留在瓦崗山,隻會繼續禍害滑州。
劉真點點頭,“王先生說得很對,這確實是一個把他們送走的機會,不過不準他們進城,隻能在城外駐營,我們這兩天就把他們送走。”
汪厚處當即派王旭去和對方談判,對方條件隻有一個,要吃飽飯,其他都可以答應。
雙方一拍即合,汪厚華給他們送去糧食、肥豬和帳篷,三千士兵在城外紮營,州衙又派人去登記姓名,編製成冊,汪厚華在編製名冊時做了一個小手腳,把他們天南地北的籍貫全部改成滑州,實在口音不對,就改成難民身份。
什麼叫洗錢,就是通過某種手段,把不合法的收入變成合法收入,洗兵也是一樣,把來曆不明的士兵變成了合法士兵。
這支軍隊當然是史思明派來的臥底之軍,通過這次河南道募兵,借助滑州的招兵困境,成功把他們的可疑身份洗白成了合法新兵。
至於會不會把他們打散安置,這隻是小問題,隻要用銀子開路,一切都好說。
三天後,滑州招募的第二批新兵三千人趕赴洛陽報到,首領是滑州團練都尉楊景,連主將楊景的身份都洗白了。
坦率說,之前朝廷解決史思明一事上,犯下了一個重大戰術錯誤,不應該操之過急,應該先穩住史思明,待解決了安慶緒後,再和史思明翻臉也不晚。
翻臉過早,導致史思明成了安慶緒的援軍,給朝廷剿滅安慶緒帶來極大的變數。
史思明率領十三萬幽州軍占據魏州元城縣,和相州唐軍對峙,此時,唐軍在各地抓壯丁,總兵力已達四十萬,魚朝恩足足圍城四個月,城內糧食斷絕,但安慶緒殺馬為食,依然不肯投降。
而史思明的軍隊不肯上當,始終不願前來救援,唐軍兵力太多,糧食消耗巨大,魚朝恩終於沉不住氣了,準備放棄安陽城,率大軍和史思明作戰。
大帳內,郭子儀正和李光弼談論戰役,明明十萬大軍幾天就能結束的戰事,卻整整拖了四個月,貽誤戰機不說,現在形勢越來越複雜,士氣低迷,軍心渙散。
而且增兵到了四十萬,大家各自為陣,顯得更加混亂了。
李光弼焦慮道:“老將軍,現在當務之急是組織一支敢死軍,不惜一切代價攻下安陽城,這樣拖下去,遲早會出大事。”
郭子儀歎息道:“我何嘗不知,隻是這位魚大公公死活不肯攻城,我也不知道他怎麼想的。”
李光弼咬牙道:“不如我們去洛陽找太子,把太子請來指揮攻城,畢竟他才是主帥。”
“問題就在這裡,天子明明讓太子做主帥,卻不準他來安陽,而讓一個宦官指揮,魚朝恩卻一直拖而不戰,你不覺有點違背常理,有點蹊蹺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