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八章 後患難斷(2 / 2)

藏國 高月 3993 字 10個月前

李輔國哼了一聲,“財權都讓了,那這個人事權有什麼意義?幫李懷仙收稅嗎?李懷仙要養軍隊,要收稅賦,地方敢不配合?當心他被逼急了,一個個全殺了,陛下,其他軍閥都在看著呢!如果李懷仙順利投降,那麼田承嗣和張忠誌也都會跟隨投降,五年的叛亂由此結束,天下百姓也不用再受戰亂之苦,陛下也有時間和精力處理皇太弟的危機,為一個縣級人事權導致談判失敗,因小失大啊!”

李亨本來就沒有主見,他被李輔國徹底說服了,他點點頭,“這件事朕做主了,出讓縣級官員任命權,換取他在繼承權上的讓步。”

在雙方各自讓步下,談判終於達成一致,李懷仙正式投降朝廷,李亨隨機派駱奉先出使幽州,封李懷仙為範陽節度使兼盧龍節度使,同時冊封他為燕山郡王。

與此同時,李懷仙命次子李旭押送太廟禮器和史朝義等人前往長安,李旭將留在長安為人質,出任校檢太常少卿。

朝廷和李懷仙的談判無疑具有深遠影響,緊接著滄州張忠誌和魏州田承嗣也紛紛表態,願意效仿李懷仙投降朝廷,兩人隨即套用李懷仙的條件和朝廷達成了投降協議。

田承嗣和張忠誌紛紛派人帶重金賄賂了李輔國、魚朝恩等閹黨。

在李輔國、魚朝恩、程元振等人的全力協調之下,天子李亨封張忠誌為成德節度使、河間郡王,並賜名李寶臣,田承嗣被封為魏博節度使,封清河郡王,張忠誌和田承嗣也把自己的兒子送去朝廷為人質。

河北三個藩鎮的建立,意味著曆時五年的安史之亂正式結束。

但中原和淮北的平亂還在繼續,史朝義部將李春割據徐州,而劉展在中原南部的叛亂愈演愈烈,起因是田神功不服朝廷對河北藩鎮的封賞,遂放鬆了對劉展的剿滅,率軍南下,占領了揚州,縱兵搶掠民財,殺波斯胡商數千之眾。

江南一帶的稅賦極為沉重,百姓民不聊生,民眾造反在江淮此起彼伏,方清在歙州率饑民造反,袁晁、袁瑛兄弟在浙東造反,聲勢浩大。

唐軍內部也不安寧,唐將尚衡割據兗州,殷仲卿割據鄆州,來瑱在淮西擁兵自重,不肯向朝廷交出兵權。

朝廷內外交困,李亨下旨封李光弼為臨淮郡王、河北節度使,率軍十萬平定中原和江淮、江南之亂。

一支數萬人的大軍抵達了海州,這支大軍正是田神功的軍隊,田神功得知被李懷仙擊敗的叛賊侯希逸從幽州南下,占據了自己的老巢青州,田神功大驚,急速率軍從淮南返回,企圖奪回青州。

大帳內,幕僚賈元勸田神功道:“現在天子昏庸,朝廷閹黨橫行,黑白顛倒,是非不分,正邪不辨,李懷仙、張忠誌、田承嗣這樣的逆賊叛軍居然能節度一方,高爵封王。

而使君為朝廷賣死命,卻還是一個青州都兵馬使,無爵無官,這是何等不公,朝廷分明是欺軟怕硬,見使君軟弱好欺,卑職奉勸使君不如割據淄青,逼朝廷效仿河北三鎮,給使君相應的賜封!”

田神功點點頭,“伱說得對,我算是看透朝廷了,強者為王,愚忠者吃大虧,李光弼為朝廷賣命,絕不會有好下場,我也絕不會任由朝廷捏拿!”

賈元又道:“聽說李懷仙等人是買通了李輔國,卑職覺得,花一點小錢就能成大事,使君何不效仿?”

田神功剛剛搶掠了揚州,手頭頗有金帛,他大當即采納了賈元的建議,上書天子,自己要討伐占據青州的叛賊侯希逸,劉展就交給李光弼繼續剿滅,望天子恩準。

他又讓心腹帶著重金趕往長安,賄賂李輔國。

田神功隨即率領五萬大軍疾速北上老巢青州,攻打占據青州的叛將侯希逸。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