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公共交通(2 / 2)

藏國 高月 4455 字 9個月前

到了李鄴這裡,在李鄴的建議下,王平川又進行了改進,在兩層車廂之間填充了一層軟木,取代原來填充的皮革,這樣就大大減少了車廂的晃動。

出現在漢長安和長安城之間的大馬車極大方便了低層百姓通行,不過它也有很大缺陷,它不是懸掛式車廂,所以比較顛簸。

當然,如果路麵是平滑的石板路,就能大大減輕顛簸程度。

而且另一個缺陷就是悶熱擁擠,異味難聞,就像沙丁魚罐頭一樣擠坐在一起,隻能做到男女車廂分開,否則女人都不敢坐了。

所以私人的油壁車雖然貴,但依然有人乘坐,五個人包一輛車,寬敞舒適,更重要是,管事或者掌櫃級彆的車費可以報銷,那就不用去擠官方大馬車了。

此時,連接漢長安城和長安城之間正在忙碌地開鑿一條新漕河,和舊漕河並行,同時在修建碼頭,這就把來去河道分開,兩條漕河都變成單行線。

官府大馬車是木製的,軸和車輪間磨損太厲害,跑三個月就要大修換軸,所以隻在冬天運營。

開春後,冰雪融化,公共交通工具就換成船,由十幾頭健牛牽引一支二十艘客船組成的船隊,每艘船坐二十人,一支船隊就是四百人,三十支船隊前後出發,運送一萬兩千人前往長安城,票價降低到每人兩文錢,這就是不折不扣的公交船了。

韓再瑜躲在東城外的廢棄民房內等待著天黑,他卻不知道,他的目標此時正帶領十幾名官員也在體驗乘坐大馬車。

收買民心最好辦法,就是順應民意,切實改善低層百姓的生活,取消宵禁、拆除坊牆就是順應民意,李鄴在永和坊長大,他知道宵禁製度給低層百姓帶來的巨大痛楚,比如百姓們隻能在附近找事情做,去遠的地方乾活,夜裡很可能就會趕不回來。

而大馬車就是切實改善低層百姓的生活,減輕步行的勞累,用最低的價格方便百姓。

李鄴帶領官員們擠坐在一輛大馬車的車廂內,從西市出發,前往漢長安城。

一路上,身體顛簸得厲害,比較容易暈車,好在路途不遠,小半個時辰就到了目的地。

大馬車一路搖晃,終於到了西安門,眾人紛紛下了馬車,王維身體不太好,暈車厲害,蹲在一旁嘔吐,幾名手下給他拍背順氣。

“怎麼樣?”

李鄴笑問道:“大馬車給大家感覺如何?有沒有什麼想法?”

劉晏臉色蒼白,心悸地搖搖頭,“僅此一次,我實在不想再坐第二次了。”

官員中除了段秀實外,其他官員都顛得胸悶氣短,連話都說不出來。

李鄴對眾人道:“我以前不知道漢長安城居然還住著二三十萬人,我視察後才知道那裡生活著那麼多人。

大部分都是靠長安為生,生活十分貧困,雖然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他們的生活,但至少我們能做一些事情。

除了大車外,我們要改善路麵,目前這條路是出了名的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我決定把這條路鋪上磚塊,我們拆坊牆得到大量磚石,正好用來鋪路,不要等過年後,最好今天就開始動手,把道路壓平夯實,然後鋪磚,限一個月內完成。”

停一下,李鄴又道:“我們去城內看看,看看能再解決一些什麼問題。”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