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瞄準馬斯克的技術?
魔都國際會議中心,五樓的國際展區。
在連成一片,占據了不小麵積的p公司的展台中,擺放著數件不同的產品,也吸引了不少人注意的目光。
而在這些產品中,最出名的莫過於p自己設計的星艦宇宙飛船了。
在星海號航天飛機未出現之前,由馬斯克一手主導設計的p星艦,在航天領域中無疑是一個閃耀的科技奇跡。
這款由p公司開發的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不僅是太空探索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可以說的是人類對未來太空探索夢想的一次深度思考。
無論是一二級火箭的回收技術,還是全新的液氧和液甲烷pr引擎,都使得星艦在運載能力和成本效益方麵都具有顯著優勢。
可惜的是,在星海號航天飛機出現後,小型化可控核聚變堆空天發動機組合的推動方式,使得p星艦的地位及在航天領域的重要性一落千丈。
尤其是一次阿爾特彌斯計劃第一階段重返月球出現重大失誤後,哪怕不是p公司的鍋,p也連帶著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而作為一名熱衷於殖民火星,在新太空探索計劃有著雄心勃勃的工程師,馬斯克很顯然不會止步於此。
在阿爾忒彌斯號登月艙出現重大問題後,作為提供主力運輸火箭p公司很快就宣布了要自己打造新的登月艙,重新開啟載人登月工程。
但很顯然,即便是有馬斯克在後麵做支撐,p公司也沒有足夠的需求來支撐他們完成載人登月工程。
p公司終究是一個商業性質的公司,研究重型運載火箭一方麵是因為馬斯克的執著和夢想,另一方麵則是在航天領域,的確是有利可圖的。
無論是宇航局的訂單,還是其他國家的衛星發射或航天工程,p公司都能以低於市場的價格獲取到,賺取到研發新技術的成本。
而在重返月球的計劃出現重大失誤後,阿爾忒彌斯號工程中的後續計劃,就幾乎全麵陷入了暫停的階段。
在事故調查委員會沒有弄清楚阿爾忒彌斯號登月艙的事故原因之前,大概很難再下達相關的航天訂單了。
而想要獲取到足夠的需求,華國,可能是唯一的選擇了。
馬斯克不否認星海號航天飛機比他們的重型獵鷹火箭性能可能更強悍,但對於華國來說,如果要想在月球建立起一座基地的話,僅靠那一架星海號恐怕是完全不夠的。
當然,他也很清楚對方本身就具備運輸地月物資的條件,p很難搶到這筆訂單。
但相對於華國自身研發的運載火箭來說,重型獵鷹相對更廉價的運輸費用,或許有希望能讓他們從中拿到一筆訂單。
遺憾的是,目前看來,這一項計劃大概是要失敗了。
即便是在麵向大眾公開展覽的會場中心,也沒有很多人關注他們研發的星艦和最新的登月艙。
p公司的展台處冷冷清清的,相對比之下,無論是特斯拉公司拉過來的最新款高智能自動駕駛轎跑,還是rn公司研發的腦機接口,甚至是還在pp和研發實驗室中的貓女機器人都更加的熱鬨。
尤其是最後一項,他們帶過來的貓女機器人模型,更是引起了眾多參會者的圍觀。
看樣子你的計劃可能要失敗了。
坐在展台內側的沙發,特斯拉公司的副總裁,也是特斯拉華國區總
經理的約翰遜霍福樂一邊打量著其他公司展台的火爆,一邊感慨著p公司展台的冷清。
他並沒有去特斯拉展台那邊向觀眾介紹自家最新的智能轎跑,而是跑到了p公司展台這邊和頂頭b閒聊著。
雖然並不負責p公司的事務,不過對於自己這個頂頭b的打算,約翰遜還是很清楚的。
在他身旁,穿著白色寸衫的馬斯克聳了聳肩,開口道:華國有句老話叫做人生沒有十全十美的,p的遇冷很正常,在航天技術,華國,至少那家星海研究院已經超過了我們。
在自己本身就擁有更先進技術的情況下,是我也很難會去考慮和落後於自己的企業,還是曾經的對手選擇合作。
老實說,一場亞太科創投資峰會,就重要程度而言並不足以讓他親自出現在這裡。
今天他站在這裡的原因其實隻是順路過來看看而已,一方麵檢查一下自己公司的情況,另一方麵看看峰會是否有什麼新的好玩意。
至於他出現在華國真正的事業,是和魔都政府此前對賭協議的協議的後續合作工作。
在當年的對賭協議,他名下的特斯拉需要保證2023年起,每年向魔都市政府納稅至少223億b,如完不成,特斯拉需要將建廠用的土地需歸還魔都。
除此之外,特斯拉未來五年還需要再在魔都建設一座新超級工廠,投入資本不低於140億,以及特斯拉魔都廠供應鏈的零件,必須全華國化等等。
從當年簽訂下的這份對賭協議來看,表麵來說,魔都市政府其實是吃虧的。
首先特斯拉是極其罕見的獨資進入華國。
第二魔都市政府以較低約莫隻有市價十分之一的價格提供了86萬平方米的土地進行建廠。
第三還給了特斯拉低利率貸款業務。
很多人不解,特斯拉明明是米國的企業,引入國內將對國產的汽車廠商帶來衝擊,魔都為什麼還要大力支持特斯拉。
甚至有不少人在網絡痛罵魔都,放著國內這麼多新能源車企不扶持,為什麼要扶持米國的特斯拉?
但有些時候,看東西不能隻看表麵。
早在特斯拉進入華國之前,國家就投入了超過千億的資金來刺激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然而效果卻是差強人意,甚至可以說很不理想。
超過千億的資金極其優厚的政策投入到市場中,彆說一點水花都沒掀起來了,甚至導致了新能源汽車有很大一部分一度淪為一些名不見經傳的車企用來騙保的手段。
幾年的時間發展下來,國內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生態環境一度擺爛到高層領導都看不下去的地步。
而引入了特斯拉這條鯰魚和一係列的政策改變之下,一批新能源車企成功從擺爛的環境中殺出來了。
這是一場殘的淘汰賽,它在倒逼著國內車企不斷提高技術水平,降低產品售價。進而引領了華國,國內乃至在全世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從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來看,華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全世界老大了。
光是這一條,當初的對賭協議魔都,或者說華國就賺了。
此外,對賭提協議中還有年223億起步的納稅,全華國化的產業鏈供應等等條件,這些協議都在極大程度促進了華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