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夢幻城市的設想(1 / 2)

帶著這台多孔液化DAC二氧化碳捕集器的實驗數據,徐川回到了南大。

辦公室中,他翻了翻帶回來的數據,盯著天花板陷入了沉思中。

「湯然。」

回過神來,他朝著外麵的助理間喊了一聲。

很快,臉型圓圓的助理呂玲走了進來:「然姐十幾分鐘前出去了,暫時還沒回來,教授您有什麼事嗎?」

徐川點了點頭,道:「那你幫我聯係一下市政府那邊的領導,約一下他們。」

「好的,教授。」呂玲快速的應了一聲,緊接著補問道:「有沒有具體是哪方麵領導或者說工作?」

一市政府,尤其是金陵這種副省級的特大城市,分管不同工作職責肯定是不同,能夠直接對接對應領域的領導效率自然更高。

徐川想了下,開口道:「工業和環境保護方麵的吧。」

「好的,教授,還有其他的工作嗎?」

呂玲有些訝異的看了一眼徐川,環境保護這個詞的確讓她有些驚訝,教授什麼時候開始研究這個了?

「暫時沒有了。」

徐川擺了擺手,目光落在了桌上的實驗數據上,從抽屜中抽出來了一疊稿紙。

多孔液化DAC二氧化碳捕集器,雖然說目前的淨化速度並不是很快,但是可以通過數量來填補質量。

尤其是高樓大廈林立的大型城市中,理論上來說,是可以通過占據一個樓層,或者數個樓層的外牆來擴大淨化麵積的。

他準備做個試點,看看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群中投入大量的多孔液化DAC二氧化碳捕集器建設,能否改變一座大型城市的生態氣候。

金陵是個很好的選擇,雖然說前期的投入可能會偏大,但金陵有足夠的經濟實力。

而且對於一座城市,尤其是金陵這種每到夏天就如同"火爐"一般的城市來說,改善溫度,讓其變得更適宜居住的投入無疑是值得的。

很簡單,城市是人口集聚和產業集聚的結果,人口數量決定了城市發展,龐大的人口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不僅僅是經濟更發達,工業的發展、基礎設施的數量、文體娛樂的豐富性、醫療教育水平等各方麵都會帶來極大的影響。

在破曉聚變堆第一批試點金陵後,這座城市的常住人口數已經突破了一千兩百萬,而且還在快速的上漲中。

如果能夠讓金陵變得更加適宜居住,相信市政府是樂於見到的,也樂意掏這筆錢。

不過讓徐川沒想到的是,中午時分他才通過助理將邀請送給市政府那邊,下午還不到四點,金陵市這邊工業和環境兩大部門的一把手,就急匆匆的趕到了南大。

拎著一本教材,結束了一堂大課,剛從教學樓趕回自己辦公室的他就收到了助理的彙報。

「教授,市領導工業信息局和生態環境局的兩位局長都到了。」

聞言,徐川有些訝異:「這麼快?人呢?」

呂玲迅速回道:「在會客室中。」

將教材扔到辦公桌上,徐川隨口問道:「他們到了多久了?」

「大概半個小時的樣子。」

「請他們過來吧。」

「好的,教授。」

呂玲應了一聲,快步走了出去。

不一會,兩名西裝革履的中老年男子快步走了進來。

「不好意思,讓兩位領導久等了,剛才在給學生上課。」看到走進來兩位市領導,徐川站起身,笑著迎接打了個招呼。

「哪裡的話,徐院士您太客氣了,教書育人那是國之根本,我們也其實剛到沒多久。」

走在前麵帶著金絲邊的中年男子哈哈笑著走上來,滿臉熱情的伸出了雙手:「徐院士您好,我是韓自珍,暫任咱金陵市工業信息局的局長一職。聽說您邀請我們商議工作,希望沒有遲到。」

徐川笑著和這位韓局長握了握手,又和一旁生態環境局的局長打了個招呼。

「韓局、李局,先請坐吧。」

示意了一下旁邊的沙發,徐川笑著坐了下來。

寒暄了幾句後,呂玲端著茶水走了進來,為每人倒了一杯後靜悄悄的退了出去,順帶還關上了辦公室的大門。

端起茶杯輕啜一口後,徐川看向兩位局長,開口道:「這次麻煩兩位領導跑一趟,主要是我這邊手上有一項新技術,或者說一個新的想法想在金陵市這邊做個試點。」

聽到新技術,兩位局長眼前均是一亮,快速的說道:「徐院士請說,但凡咱金陵能夠幫的上忙的,一定儘力。」

這位的新技術啊,那不用多想,肯定厲害。

笑了笑,徐川將茶幾上之前就準備好的多孔液化DAC二氧化碳捕集器實驗數據遞了過去,開口道:

「沒想到市裡邊的效率這麼快,我記得中午才通過助理發消息過去來著,下午你們就到了。」

「相關的項目計劃書什麼的我這邊還沒來得及做,不過我這裡有一份實驗數據,兩位可以先看看。」

韓自珍打了個哈哈,雙手接過實驗報告,笑著道:「為人民服務,這是應該的。」

一旁,生態環境局的李建湊了過去,看了一眼實驗報告上的信息後,有些好奇的看向徐川,詢問道。

「多孔液化DAC二氧化碳捕集器?這是什麼?能麻煩徐院士簡單的給我們解釋一下嗎?」

「當然。」

徐川點了點頭,笑著道:「簡單的來說,它就是一台能夠從空氣中吸附捕集二氧化碳,並且將其轉變成氧氣、澱粉、葡萄糖、汽油、石墨烯等材料的設備。」

「它采用了離子交換膜異佛爾酮二胺相結合的技術,通過電力驅動,來捕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濃度為400ppm的空氣,去除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能力超過99!」

「是市麵上普通二氧化碳吸附技術或材料的二十倍五十倍以上,哪怕是最優秀的胺材料,也隻有它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左右」

沙發對麵,韓自珍聽到這個介紹眼前頓時一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