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一會對室溫超導材料的安排後,袁周禮端起瓷杯抿了一口溫熱的茶水,潤了潤嗓子後看向徐川。
「徐院士,關於各國材料研究所對室溫超導實驗數據的質疑,你怎麼看?」
氧化銅基鉻銀係·室溫超導材料公開到Arxiv上還不到兩天,學術界就已經是鬨得沸沸揚揚了。
雖然說這背後有著一些居心不良的國家插手這事,但也足以說明徐川在學術界的地位。
也隻有他,公開的這類成果,能夠這麼快的影響全世界。
其實歸根到底,就是各國政府怕了。
因為徐川在學術界的信譽和地位,遠不是南韓那邊能比的。
即便是公開的室溫超導材料在實驗數據上有著明顯問題,各國也怕這是真的。
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要通過學術界的質疑和一些手段來證實室溫超導材料的情況,以及獲取一些其他的東西。
聽到這個問題,徐川也沒多想,他開口道:「按照上次高溫銅碳銀複合超導材料來吧。」
「不過橡樹嶺國家實驗室、NASA宇航局、加州納米研究中心(cNSI)....這些帶頭的鬨事的,列入黑名單中,不提供氧化銅基鉻銀係·室溫超導材料。」
超導材料這種東西,無論是高溫超導材料還是室溫超導材料,最終都是要應用的。
換句話來說,它其實是要用來賺錢的,無論是在國內銷售,還是在出口國外,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賺錢。
當然,和其他的材料有所不同的是,室溫超導材料對於科技的發展重要性很高,所以它的附帶價值也極高。
因此,出口賺錢反而成為了它的附帶屬性。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掌握了這種跨時代的材料,賺錢無疑是次要的,主要的屬性則是用來交易到各種金錢無法交易到的東西。
比如某些尖端技術,光刻機、半導體相關的技術等等。
這些東西對於華國來說,依舊有著不小的短板,且基本都是被其他國家禁止銷售和出口的。
而室溫超導材料則可以用在這些領域。
用以材料來換技術和設備,哪怕是次前沿的,也就這種跨時代的材料能做到了。
畢竟一個是魚,一個是漁,兩者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換個方向來說,部分網友說的其實也沒問題。
如果是在其他的一些領域,陷入自證陷阱是最愚蠢的行為。
但在學術界,質疑是學術的基本規則,自證也是基本規則。一名學者,有責任也有義務對外證明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正確性。
就像是數學,每一次的世界難題千禧猜想的證明,都需要通過數學界的審核,召開學術會議解釋眾多數學家的疑問一樣。
在材料學領域,室溫超導材料這種東西無疑同樣是要經過外界的驗證的。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就算是不解釋也沒有關係,材料是真的自己用就行了。
但對於學術界來說,學術名聲也是一名學者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次的室溫超導材料之所以能這麼快就引起全世界各國的重要,不就是因為徐川的學術名聲嗎?
所以對外界證明室溫超導材料的真實,是肯定的也是必須的。
類似於高溫超導材料一般,郵寄一份材料給其他的研究所,完成測試實驗就是最好的方式了。
這其實也是這些對外發聲的材料實驗室和研究所的目的。
獲取到製備方法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沒戲,但獲取一塊室溫超導材料用於研究,還是有可能的。
但這種帶有明顯政治因素的做法,徐川
有點惡心。
所以直接了當的將這些材料研究所和實驗室排除在外了。
世界上的材料研究所和實驗室那麼多,多他們幾個不多,少他們幾個也不少。
都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但他可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是君子。他是小人,這種事情,越早扇回去越爽。
你不是想通過輿論來逼迫我給你室溫超導材料,來驗證實驗數據沒問題嗎?
嘿,我就是不給你,怎麼的?彆人就不能驗證了是吧。
沙發對麵,袁周禮頷首思考了一下,笑著開口道:「徐院士,關於室溫超導材料的驗證,我有一個建議。」
徐川看了過去,好奇的問道:「怎麼說?」
袁周禮想了下,組織了下語言,接著道:「我的想法很簡單,與其我們將材料送出去,讓彆人研究和檢測,不如將對方的人請過來,在國內進行驗證。」
聽到這個建議,徐川皺著眉頭開口道:「你是想避免室溫超導材料流出去?」
袁周禮點了點頭,他的確是這個想法,不過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沒法在這裡說出來。
徐川搖了搖頭,道:「室溫超導材料的流出是必然的,這個無法避免,除非我們不用它,也不生產。」
「隻要等到工業化實現,甚至不用工業化應用,小批量的生產,使用後,其他國家獲取到材料就很容易了。
「想著保密材料不外流,老實說沒什麼多大的用處,這基本是
不可能的事情。」
袁周禮笑了笑,道:「沒關係,永遠保密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咱們能暫時性的保密一段時間,那也足夠了。」
徐川:「既然這樣,那就按照袁蔀您的意思來做吧。」
這位想要在大規模的應用前保密室溫超導材料的做法,老實說他並不是很認同。
其他國家或實驗室獲取到室溫超導材料這是避不可免的事情,室溫超導材料不可能不應用。
而隻要應用,其他國家獲取到就很容易。
就像是高精度的芯片一樣,隻要你商業化應用,對外出售,其他人拿到是很容易的。
但拿到了芯片有用嗎?沒什麼用,光刻機和一係列的加工手段才是真正保密的東西。
材料也一樣,所以防止一種要商業化的材料不流出去這種保密手段,在他看來沒什麼意義。
真正的保密,他其實已經做了,公開的隻是基礎論文,製備技術和方法都是"黑箱化"的,這些也沒有公開。
而且產品的逆向開發從來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材料領域。
真要是容易逆向的話,這些年以來,國內在材料領域的研發,會落後那麼多嗎?
不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