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 該不會是你自己想去月球吧?(2 / 2)

臉上帶著一抹笑意,拇指在屏幕上滑動了一下,他接通了電話,對麵,一張熟悉的臉龐映入眼簾。

“老哥!救救我!”

視頻通話中,徐曉臉上帶著愁苦,一臉鬱悶的開口道。

看著她那一臉悶悶不樂的樣子,徐川沒忍住笑了笑,好奇的問道:“怎麼了?怎麼這麼愁眉苦臉的。”

“關於腦機接口的研究。”

徐曉鼓著腮幫子,長出了口氣後接著道:“腦機接口方麵的研究工作出問題了,可能需要重新對整體的數學模型進行建模。”

徐川好奇的問道:“建模?我記得上次我不是給你弄好了這方麵東西嗎?”

徐曉點了點頭,道:“老哥你還記得我以前在水木大學讀研的時候,在《科學》雜誌上發表過一篇論文嗎?”

“有關於通過在猴子大腦植入電極,然後不經過視網膜就能形成一定視覺的方法論文。”

徐川回想了一下,點點頭道:“記得,怎麼了。”

徐曉快速的說道:“那套方法的數學模型就是我和嘉欣姐一起完成的。針對多電極組成的陣列重設的數學模型,可以極大的穩定腦電信號的穩定性與人工圖像的分辨率。”

“但它和你之前完成的那個‘基於量子理論的模擬神經信號及電信號轉換的研究理論’建立起來的數學模型可能衝突了。”

“在兩套數學工具進行轉換的時候,會錯誤的扭曲神經信號的傳遞。”

“簡單的來說,就是利用這兩套數學模型共同對神經性進行輸入輸出的時候,會在人體的神經係統中將一個原本的指令扭轉成另一個指令,或者是放大和縮小。”

“你知道的,人體的神經信號傳遞本身就是一件相當複雜的工作,失之毫厘差以千裡,哪怕是縮小或放大,都會導致肌體對命令的執行出現問題。”

聽到這些話語,徐川微皺眉頭,開口問道:“之前沒發現這個問題?”

基於量子理論的模擬神經信號及電信號轉換的研究理論是他前年過年的時候親手寫出來的東西。

雖然對於腦機接口領域並沒有什麼研究,但徐曉之前研究出來的針對多電極組成的陣列重設的數學模型他肯定是看過的。

這種級彆的數學模型,底層的數學邏輯對於他來說並不算什麼。

按照道理來說,他完成的理論應該和前者是契合良好的,不會出現這種問題才對。

不過既然徐曉說出現了這種問題,那肯定是這兩塊中間出現了什麼意外的情況。

徐曉搖了搖頭腦袋,道:“這是在進入了臨床實驗階段,接受實驗的病人反饋後才知道的。”

“以前我們都是通過小白鼠,恒河猴一類的動物進行的實驗,這些動物肯定沒法像人一樣將自己的感受完整的反饋給我們。”

徐川想了想,道:“你們現在在哪兒進行實驗?”

徐曉:“在金陵第一醫院河西院區這邊。”

徐川:“行,我過去一趟看看。另外你先將實驗數據發給我看看。”

“好,我整理一下馬上發過去。”

.......

掛斷了視頻通話,徐川俯身向前,開口道:“先不回研究院了,去一趟金陵第一醫院河西院區那邊。”

鄭海點點頭:“好。”

轎車行駛在路上,拐了個彎,沿著江邊的棲霞大道朝著金陵第一醫院河西院區駛去。

後座上,徐川從座位中間的儲物箱中摸出來了一個三折疊屏手機。

這是華威那邊的任總親自送給他的,好像是去年下半年九月份出的最新款。

價格方麵好像一個常規的就要兩三萬,具體他也不是很清楚。

他手上這個是華威那邊特彆定製的,三折疊的屏幕打開後足足有12.9英寸,足足有大尺寸平板的大小了。

不過折疊起來後,和正常手機的max版本卻沒多大區彆,技術方麵還是挺厲害的。

此外配套有書寫筆,小鍵盤,卡套等各種常用的一些辦公零部件。

日常生活方麵徐川沒用這個手機,基本都是丟在車上的,用於在出行的過程中臨時處理一些東西,倒也還是挺方便。

鋪開三折疊屏的手機,用來當做臨時的辦公電腦,徐曉那邊的郵件已經發過來了。

將郵件中的實驗數據下載了下來,點開,徐川一點一點的翻閱了起來。

雖然他對腦機接口技術並沒有研究過,但作為當初推薦徐曉去學習研究的防線,再加上最近幾年來一直都有關注自己這個妹妹的研究。

現在他對這方麵的東西也了解了不少。

腦機接口這一概念其實提出的時間很早,在電腦這種設備剛出現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過相關的理論。

指在人或動物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創建的直接連接,實現大腦與計算機設備信息交換的技術。

其作用機製是繞過外周神經和肌肉,直接在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建立全新的通信與控製通道。

它通過捕捉大腦信號並將其轉換為電信號,實現信息的傳輸和控製。

但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後,才開始有階段性成果出現。

比如意念控製玩具、意念控製機械臂、意念控製輪椅等等的。

這其中比較有名的是霍金的輪椅。

他的輪椅不僅是一個代步工具,更是一個集成了多種高科技設備的智能設備。

從1963年開始,霍金的輪椅就經曆了至少五次重要的升級,添加了各種各樣的功能。

比如智能手指操控器,文字轉換語音處理器,紅外線監測臉部肌肉活動控製電腦技術,眼球追蹤技術,腦機接口技術等等

這不僅可以讓他正常生活,還能讓他像正常人一樣工作、研究和交流。

當然了,這輛輪椅是專門定製的,如果算上各種技術升級耗費的資金,價值至少千萬以上。

簡而言之,這種專門定製的技術,即便是能做到,也沒有太多商業化的價值,更何況它的腦機接口技術也並不是非常的成熟。

畢竟人類大腦的信號的信噪比極低,且不同人腦信號特征差異較大,這使得傳統的信號處理算法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腦機接口技術最主要的技術難題之一是‘如何實現高精度的信號采集和識彆’。

簡單的來說,就是每一個人的大腦產生的腦電波和腦神經信號都完全不同。

特殊定製的東西並沒有意義,隻有為此建立一套相對普適的轉換處理係統,才具備真正的推廣商業化價值。

徐曉剛剛和他聊的難題,就有一部分在這裡。

至於另一部分,則在兩套不同的係統之間的連接和轉換問題上了。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