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理論上來說,這門電磁軌道炮最大可以將175公斤的實心金屬炮加速到5000米每秒,約莫15馬赫的超高飛行速度。
而這個速度,已經超越了世界上絕大部分的超高速導彈。
比如沙俄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速度為10馬赫;北朝鮮研發的火星-15洲際彈道導彈,飛行速度為11馬赫,阿三研製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飛行速度高達8馬赫。
15馬赫的超高飛行速度,目前全世界能達到這個速度的武器,寥寥無幾屈指可數,它已經超越了絕大部分的超高速導彈。
所以即便是目前受限於電磁軌道炮的技術,所發射的子彈都是實心的金屬炮,但在如此誇張的速度下,它能造成的破壞也絲毫不遜色於傳統火藥裝填的導彈。
讓徐川比較遺憾的是,由於這門電磁軌道炮已經全麵成型了,他看不到裡麵的細節和使用常溫超導材料製造的電磁軌道。
不過貼近看,還是能看出不少的細節的。
比如炮口,電磁軌道炮的炮口並不像其他的傳統火炮一般呈現出圓形,而是一個方方正正的長方形炮口。
而在這個炮口的附近,還有一圈稀疏的圓形小口,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
還有在長方形的炮管上,似乎布置著冷凝管道,用來給常溫超導材料降低溫度。
站在徐川的身邊,楚江海軍工程大學的王永院士一臉驕傲的介紹道:“雷神號電磁軌道炮!寓意著我們掌控了雷電般的力量。”
“從目前的實驗數據來看,它可發射從三十千克到三百千克區間的實心金屬炮,以三十千克的金屬炮彈為例,出膛速度最高可以達到了六千五百米每秒。”
“該區間的實心金屬炮可以在二十千米以內直接擊穿四十厘米厚的普通碳素鋼,可以在一百千米以內擊穿二十五厘米厚的普通碳素鋼”
“簡單的來說,如果使用鎢鉻合金彈,目前全世界的任何的軍艦,哪怕是航母,在它麵前都不具備防禦能力,可以造成嚴重的破壞,甚至直接打穿!”
微微頓了頓,王永院士的目光落在這門命名為‘雷神號電磁軌道炮’的設備上,嘴角輕輕的揚起,接著說道。
“不過直接打穿航母並不是我們的目標,因為穿透性會帶走大量的動能,它反而對航母的威脅沒那麼大。”
“目前我們正在測試哪一種合金子彈能夠最大化的將它攜帶的動能作用於受體目標上,形成最大的衝擊破壞。”
聽著王永院士激揚的描述,徐川都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一發子彈直接擊穿航母,這簡直逆天了。
要知道,由於需要防禦魚雷和導彈的攻擊,航母水下部分會比甲板更厚實。
以米國“尼米茲”級核航母為例,其飛行甲板的鋼板厚度為50毫米,而水下部分的鋼板,厚度一般會達到150毫米到230毫米。
雖然說航母使用鋼材各種性能會遠超普通的碳素鋼板,但400毫米的穿深,也足夠應對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航母了。
看了一眼眼前的‘雷神號電磁軌道炮’,帶著一些思索的神色,他看向王永院士,開口問道:
“如果是穿透性過大反而導致破壞性下降的話,可不可以降低材料的鋼性來延緩這個問題?”
眾所周知,電磁炮目前使用的還是實心金屬炮彈。
哪怕是目前他們已經解決了電磁軌道炮的軌道燒蝕難題,也無法將化學火藥炮彈運用到上麵。
原因是炮彈的速度極快,巨大的瞬間加速度使得炮彈裝藥引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麵臨著難以克服的嚴峻考驗。
如此一來電磁炮隻能憑借著高速飛行的動能摧毀目標,對毀傷能力是不利的。
聽到這個問題,王永笑了笑,開口道:“穿透性會帶走大量的動能,反而對艦船或其他裝備的威脅沒那麼大的確是個問題。”
“不過這個缺陷也不是沒有辦法彌補的。”
聞言,徐川帶著些好奇的神色看了過去。
王永院士微微一笑,朝著存放電磁軌道炮炮彈的位置走去,打開了一口箱子,露出了裡麵的一枚銀白色金屬炮彈,用腳踹了踹箱子後,接著說道。
“‘活性毀傷元技術’,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京城理工大學王海福教授帶領團隊研究的一種材料合成技術,它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實體金屬導彈的缺陷。”
“簡單的來說,這種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戰鬥部材料製備技術。”
“通過這種‘活性毀傷元技術’製備出來的材料,既具有類似金屬的力學強度,又含有與高能炸藥相當的化學能。”
“與此同時,它還具有與惰性材料類似的安全性,可以直接機械加工。”
“所以理論上來說,隻有在高速命中目標後,這種新型材料才會發生爆炸。具備動能穿孔和爆炸作用的雙重毀傷能力,威力會成倍性提升,是電磁炮的理想彈藥。”
“雖然說相對比高性能的傳統炸藥來說,這種活性毀傷元技術製造出來的炮彈威力沒有那麼大。”
“不過相對比純金屬炮彈來說,它能對打擊目標製造出更大的傷害。”
“而這一批炮彈,是今天淩晨才從京城那邊送過來的,是王海福教授帶人臨時趕製出來的。”
“你來的正好,我們還沒對它進行實驗,等會可以一起看看。”
“那我就要期待一下了。”徐川笑著應了一句,目光落在了箱子上,打量了一下安放在裡麵用緩衝材料包裹起來的炮彈。
銀白色的圓錐形炮彈,看上去就像是一枚大號的子彈。
不過和普通子彈不同的是,它的尾部又帶著一些炮彈才有的風帽結構,那是用來穩定飛行姿態的。
無論是對於電磁軌道炮本身,還是對於這種用新型材料技術製備出來的子彈,他都相當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