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星?
聽到這兩個字,威騰和會議室中的其他學者都愣了一下,臉上的神情滿是詫異,這又是一個新名詞,以前從未聽說過的東西。
徐川點點頭,接著解釋道:“暗星,顧名思義,就是由暗物質或大量暗物質+普通物質組成的恒星。”
話音未落,會議室中就有人脫口而出反駁道。
“不可能!”
“這不可能!”
“暗物質怎麼可能構成恒星?理論上來說它根本就不具備形成恒星的條件!這太荒謬了!”
一道帶著強烈駁斥的中年男子聲音在會議室中響起,徐川順著聲音看了過去,反駁他的學者是來自日不落帝國理工學院的傑弗萊·羅賓遜教授,一名頂尖的天文/粒子物理學家。
留意到徐川看過來的目光,傑弗萊·羅賓遜教授深吸了口氣,稍稍控製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後接著開口道。
“在座的各位相信都很清楚恒星這種星體形成的必要條件,隻有當星雲坍縮的必要條件是自身引力大於氣體壓力,隻有滿足這一物理條件時,星雲才能形成恒星,才能發生核聚變現象。”
“而暗物質粒子之間沒有強烈的相互作用,無論是電磁相互作用還是強相互作用都沒有。除非距離超級近,才能感受其中的弱相互作用力。
“這意味著什麼相信各位也很清楚。”
目光在會議室中的其他學者身上掃視而過,傑弗萊·羅賓遜最終對上徐川的眼神,繼續說道:
“理論上來說,暗物質在自身的引力下並不會輕易的坍縮,這就是暗物質團塊非常蓬鬆像一塊棉花糖一樣的原因。
“它並不會像星雲氣體一樣,坍縮成恒星、行星、黑洞等物質。這一點是經過了幾十年以來對宇宙不斷的觀測所確認的。”
“宇宙間的暗物質通常會在星係的周圍包裹著星係,形成一個巨大的暗物質暈,就像是包裹住太陽係的奧爾特星雲一樣。”
“如果說連暗物質都能坍縮成恒星的話,那麼目前我們所對宇宙暗物質的觀測、推薦,包括你親手所建立的虛空場論及暗物質理論都將是錯的!”
會議室中,有不少學者附和讚同的點了點頭。
按照目前物理學界和天文學界對宇宙的認知,絕大部分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都認為恒星亦或者行星,都是由稀薄氣體雲和塵埃因引力坍縮而產生的。
在空曠的宇宙中,當一片原始星際氣體的密度超過某個臨界值的時候,氣體之間的相互引力會逐漸超過氣體的壓力,這樣,星際氣體就會開始收縮,密度便會不斷的加大。
當一團一團的緊密氣體變大時,自身的引力也會隨之增大,進而進一步吸收其他的氣體和氣團。
最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小的氣體團便會慢慢的演變成為一顆顆的恒星。
而按照目前的理論,無論是此前科學界對宇宙中暗物質的觀測、推論。
還是眼前這位徐教授所建立的虛空場·暗物質理論,其暗物質粒子的性質都表明了它不可能形成恒星這種緊密的龐然天體。
畢竟缺少了強相互作用力和電磁相互作用力,理論上僅僅具備極為微弱的弱作用力和引力的暗物質粒子,是遠遠達不到聚集在一起進而聚變發光發熱的標準的。
一時間,所有人又都將目光投向了坐在首位上的那個男人,等待著他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