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在進行火星生命勘探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做好防護準備。”
“如果說火星上真的存在微生物或細菌病毒什麼的,那麼無論是采集回來的樣本還是設備,都必須要做最嚴格的防護措施。”常華祥點點頭,簡單的將這些東西記錄了下來。
事實上,目前無論是天文學界也好,還是生物學界,乃至各國政府,都在等待他們對火星的探勘結果。
尤其是對火星生命的探測情況,更是關注重點中的重點。
畢竟在早些時候,星海研究院這邊就已經在月麵南極的溶洞中勘探到了月球遠古微生物的化石痕跡。
而相對比生態環境更加惡劣的月球來說,火星的環境很顯然更適合生命的演化和生存。
尤其是如今他們還在水手號大峽穀以及奧林匹斯山的火山口內部勘探到了水冰資源。
這意味著火星存在人類認知中的形式生命可能性大幅度提升了。
而對於外星生命來說,在初次見麵的情況下,用百分之兩百的嚴謹的態度去對待都不為過。
畢竟火星上真要存在生命的話,就算是對人類無害,也有可能會汙染地球的生態圈。
而如果是對人類有害,它能造成多嚴重的後果都說不定。
辦公室中,正當徐川和常華祥院士聊著有關於火星探測相關的工作安排時。
另一邊,米國。
和火星探測相關的新聞消息同樣占據了各大軟件平台的熱搜。
尤其是華國開展的載人登火工程,即便是CNN有線電視新聞台的采訪在一定程度潑了一瓢冷水,認為在沒有足夠無人探測積累數據的情況,這次的工程可能會失敗,但這並不能熄滅掉相關的熱度。
即便不願意承認,他們也不得不麵對一個可怕的現實。
通過新型航天飛機在航天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的華國,正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發展外太空的探索實力。
先是載人登月,然後是在月球上建立科研基地,再到現在的載人登火
一係列的舉動都深深的觸動了米國人的內心。
很多時候,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
尤其是現在,當華國已經開始進行載人登火的時候,NASA宇航局對此卻並沒有任何的風聲。
甚至就連此前公開的‘月麵天梯’計劃到現在為止也一直雷聲大雨點小,一點實際的行動都看不到。
這引起了不少人的抗議和質疑。
很多人都在質疑NASA宇航局每年拿著那麼多的經費卻從來不發展航天技術,亦或者效率實在太低了。
就連態度一向溫和的《華盛頓郵報》,都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NASA究竟在乾什麼?》的新聞報道,質疑這半個世紀以來NASA宇航局在外空間領域的發展進度。
事實上,其實並非NASA宇航局和米國在冷戰結束後就不發展航天技術了。
旅行者一號/二號、載人登月、韋伯望遠鏡這些航天領域的成就和榮譽,的確是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
而且在對外太空的探索上,米國其實一直都是全世界投入最大的那個國家,近些年來的經費每年都接近三百億美金了。
雖然說這接近三百億米金的經費並不是全部都用在了發展航天技術上,但它拿到的經費的確是所有的航天機構裡麵最多的。
對比之下,華國航天局的經費在徐川正式進入航天領域前,僅僅隻有一百億米金左右。
而歐洲航天局更少,隻有七十億米金。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NASA宇航局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就放緩了對外太空的探索。至少在載人登月、載人登火這些行為的腳步,其實也不是NASA自己能夠決定的。
在上個世紀失去了紅蘇這個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米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已經是獨步天下了。
即便是當初公認的航天第二強國的沙俄,距離米國也有著很大的差距。
而按照NASA宇航局和米國當局的估算,就算是其他國家開始大力支持航天領域的發展,想要追上他們的腳步也需要至少十年到二十年的時間。
這中間的時間足夠他們重新啟動和拾回外太空領域的拓展了。
以NASA和米國儲備的航天技術,米國所有人都相信他們會始終都是航天第一的大國。
但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華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會如此的迅速。
在那位徐教授的帶領下,華國的航天技術就像是他們研究的可控核聚變技術一樣,從原本的永遠五十年中脫穎而出,坐上了火箭一般直接串上了天。
僅僅幾年的時間,他們就超過了米國這個曾經的航天第一大國,甚至遠遠的將NASA甩在了身後。
這份發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和理解,以至於NASA和米國在幾乎毫無防備的情況,直接就被碾壓了。
尤其是以華國的發展速度,很多米國人都在恐懼。
恐懼可能再過幾年,火星上將會到處都是他們的科研基地或移民城市,甚至到時候整個火星都會成為華國的領土。
儘管國際法和太空法規定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得對外太空或者太空中的某一星球提出自己的主權要求。
但規定在很多時候僅僅隻是規定而已。
如果華國真的能夠在火星上修建起來了移民城市,大規模的開發火星上的資源的話,誰又能前往火星阻止他們呢?
沒人會懷疑華國是否能做到這一點,隻要他們能夠順利的將宇航員送上火星,那麼很快他們就會大規模的朝著火星進軍。
就像是現在的月球一樣,短短兩年的時間,他們就從第一次載人登月發展到了已經在在月球上修建起來了一座龐大的科研基地,同樣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阻止他們不是嗎?
就算是現在華國想在月球上扔核彈,恐怕其他國家也隻能看著。
一時間,和載人登火相關的新聞報道,在全世界的範疇內都掀起了劇烈的討論。
甚至有不少人提出,要重新商議規定外太空的開發權限,嚴禁單獨的國家掌控整個外星球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