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學術科研這一塊,以他的性格,絕對是通過Ct惰性中微子粒子發現了什麼,才做出來這種判斷的。不誇張的說,一旦他公開發表了什麼觀點,哪怕僅僅是做出一個推測,那也是經過了無數次的思考和計算,確保至少這個觀點在邏輯理論上並沒有什麼問題後才會公開出來的。
唯一讓彭羅斯感到遺憾的是,時不待人,他已經老了,到了摔一跤或許就能要了他生命最後一點時光的年齡,無法看到超光速的曲率航行被驗證的那一天。
他現在所希望的,不過是那個人能在他的有限的日子中,能夠將超光速旅行的相關理論完善出來,讓他看一眼再離開,這就足夠了。
無獨有偶,除去羅傑·彭羅斯這位數學物理領域的頂尖大牛公開對暗物質粒子及相關的理論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公開表態外。
理論物理領域的另一位頂尖大牛,透過觀測遙距超新星而發現宇宙加速膨脹而獲得201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薩爾·波爾馬特教授也公開對CRHPC機構的研究成果做出了回應。
這位早在2018年就給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甄選委員會寫信推薦Xu-Weyl-Berry定理拓展應用的學者當著記者的麵公開表示。
“.我不明白瑞典皇家科學院和諾貝爾獎甄選委員到底在想一些什麼事情,去年的物理學獎頒發給了AI領域的成果簡直就是個天大的笑話。”
“難道強電統一理論不比那所謂的人工神經網絡進行機器學習更加值得一枚獎章嗎?”
“當然,今年我已經繼續向瑞典皇家科學院寫信推薦了,無論是強電統一理論,還是Ct惰性中微子粒子,都足夠配得上一枚諾獎勳章。”
“不誇張的說,這並不是那位徐教授需要第二枚諾獎,而是諾貝爾獎必須要考慮將第二枚,第三枚,甚至是更多的獎章頒發給他。”
“如果說為物理學界統一了強電理論,為人類打開了暗物質世界的學者都沒法再獲得第二枚諾獎,我想我會很懷疑諾獎的公正性!”
“至於和超光速航行的預言與推測,我不懷疑徐教授在這方麵已經有了重大的突破,但具體的情況,還是得等他將相關的論文放出來後才能判斷。”
“.”
不得不說,相對比學術界之外的討論,物理學界內部的確要更加的冷靜。
哪怕是提出超光速旅行相關預言的是徐川,物理學界內部的這些頂尖學者們對於這份理論依舊保持了嚴謹的態度。
即便是所有人都期待這是真的,但也都在等待相關的論文正式放出來。
不過即便是冷靜,也隻是針對超光速旅行相關的。
而在暗物質粒子Ct惰性中微子正式被勘探確認這件事上,整個物理學界可謂是徹底瘋狂了。
這是第一顆真正意義上超出標準模型的粒子,也是構成宇宙中龐大暗物質的一枚粒子,更是物理學界打開一片全新世界的粒子。
彆說是薩爾·波爾馬特教授了,就是2013年因‘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弗朗索瓦·恩格勒教授,也公開表示,Ct惰性中微子粒子的發現足夠配的上一枚諾貝爾獎。
他希望今年的瑞典皇家科學院鄭重的考慮一下相關的獎項,而不是將其頒發給另一些成果。
與此同時,另一邊。
星城,桃花嶺。
CRHPC機構的總部大樓,理事長辦公室中,對於外界的討論徐川並沒有太過關注。
即便是諾獎,對於他來說現在其實也就那樣。
如果是算上前世,他已經拿過三枚諾獎了,這份獎章吸引力對他來說並沒有那麼大。
當然,如果瑞典皇家科學院給他頒獎的話,他還是樂意接受的。
畢竟曾經拿到過兩枚諾貝爾獎的學者數量雖然屈指可數,但還是有一些的。
至於未來,他或許可能會考慮以自己的名字來成立一個獎項?
比如‘徐川獎’或者是‘虛空獎’?
不過那都是以後的事情了,相對比這些榮譽上的東西,現在更讓徐川在意的是和超光速航行相關的理論。
在Ct惰性中微子相關的論文正式完成後,最近這一周以來的時間他就沒怎麼出去過,一直都在自己的辦公室中繼續完善著此前他在125Tev能級驗收報告會上提出的預言理論。
關心這方麵東西並不僅僅是外界的學者和群眾,和其他人相比,徐川自己無疑是最心係這項理論的人。
利用大質量的暗物質粒子進行虛空破缺時裂變的能量來扭曲時空上的褶皺,從而進行接近光速或者是超光速的航行。
這一點放到現在的科技層麵上來說無疑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因為即便是CRHPC機構,也隻能借助大型強粒子對撞機來近乎‘隨機’的探測暗物質粒子,做不到有效的控製。
但如果是換一種思路呢?
在他所架構的虛空場·暗物質理論中,要想通過暗物質來進行超光速旅行的兩個核心關鍵點是虛空破缺效應+大量的能量。
暗物質粒子其實並不在其中。
如果說通過常規物質進行聚變或裂變,來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能否有效的取代大質量的暗物質粒子?
能量目前來說他們並不缺,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可以提供龐大無比的能量。
但這其中的關鍵並不在能量,而在於能否有效通過能量來‘扭曲或拉直’時空。
這是他這些天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
如果能做到的話,或許在他的有生之年,超光速的時空旅行可能並不一定無法做到。
但隱隱約約的,徐川也有推測,或許在拉動時空曲率上,暗物質可能會比常規物質釋放出來的能量更有優勢。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