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充滿無限遐想的未來!(2 / 2)

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智能化已經成為高端製造、高端生活標配的前提下,可以說沒多少產品可以離開芯片。

哪怕是到了2024年,他們在芯片上的自給率,按照統計報告,依舊隻有不到22%。

而這22%的比例當中,幾乎全都是中低端芯片。

甚至,若僅計算大陸本土企業製造的芯片,2024年的自給率僅為12%左右。

這個數字就好比自然災害時期,有錢沒地方買糧食;大工業時代,能造汽車、輪船、飛機卻沒有發動機。

被卡脖子的教訓,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比他們更加的深刻。從糧食到燃料,再到工業產品,他們就是一路這樣不斷被卡脖子,不斷走過來的。

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信息產業時代,他們又被人在芯片這顆重要的‘糧食’上卡了脖子。

曾經的華興,一個占據世界市場3%銷售份額、位列華國No.2的電信巨頭,在芯片領域被人卡住脖子後,一夜之間便危若累卵。

直到屈辱的向對手支付11.9億米元的罰款+10億米金的保證金後,才得以重新重新啟程。

而如今,他們終於有資格,站在芯片這個世界舞台上,向全世界宣布,他們,站起來了!

碳基芯片的突破,醞釀著的可是充滿著無限遐想的未來!

看到這位科學技術蔀的一把手端起茶杯,徐川和任正斐及趙光貴三人連忙端起茶杯,敬了一杯後笑著道。

“袁蔀您這也太客氣了,碳基芯片的突破,同樣離不開科學技術蔀的支持。”

袁周禮笑嗬嗬的開口道:“科技蔀能給的幫助真不多,這點我很清楚,這份功勞,是屬於你們的!誰都拿不走。”

微微停頓了一下,他接著感慨道:“你們是不知道,雖然說現在國際形勢雖然表麵平靜,各國目前的貿易也還算順暢,但這僅僅隻是表麵現象而已。”

說著,他看向徐川,笑著道:“自從咱們在徐院士的帶領下完成可控核聚變技術後,西方利益集團對咱們的小動作就從未斷過。”

“比如之前在大型強粒子對撞機領域,徐院士很清楚,咱們一開始都已經和CERN機構那邊談好了合作的,但後麵硬生生的被攪合停了,最後CRHPC機構和CERN還強烈競爭了起來。”

聽到這話,辦公室中的另外兩人好奇的看向徐川,這個消息,此前好像沒怎麼聽說過的樣子?

CRHPC機構的成立他們倒是都知道,但前麵還有這麼多事,還真不太清楚。

沙發上,徐川輕輕的點了點頭,道:“米國插手了CERN機構的運營,導致本來談好的合作破裂,這事算不上多光彩,那邊沒怎麼報道,我們當時也沒興趣對外報道。”

當然了,物理學界內部對於這事基本都還是清楚的,隻不過沒破圈傳到外麵去而已。

沙發對麵,袁周禮笑了笑,接著開口道:“CRHPC和CERN那邊的對立競爭隻不過是小問題,即便是投入了一千多億資金來修建對撞機,一切都是值得的。”

“還有航天領域的競爭等等,不過這隻是對我們不友好勢力的一部分動作而已。”

“對於我們來說,目前還算不上什麼。”

“畢竟在可控核聚變技術實現後,咱們已經有了足夠的資本去和他們競爭。”

“不過接下來的情況,可能會有點麻煩。”

停頓了一下,他看向坐在一旁的任正斐,接著說道:“這裡說個內部消息吧,目前還處於保密狀態的,不過幾位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材,透露一點倒也無所謂。”

“據可靠消息,那些針對我們的西方利益集團,正在籌備一場新的行動,針對咱們的領域,大概率是貿易進出口,以芯片和半導體相關的產業鏈為主的方麵。”

“這可能對咱們在信息領域的發展,造成不小的打擊.”

聽到這話,辦公室中的三人都愣了一下,任正斐眉頭更是緊蹙了起來。

針對進出口,芯片和半導體領域相關的產業鏈動手對於華威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可以說是華威的命脈了。

雖然說早在兩年前他們憑借麒麟9000s?5G芯片和Mate?60?Pro智能手機讓世界驚歎,證明了華威已經重返世界賽場。

但事實上,華威其實仍然尚未擺脫困境,包括在芯片領域。

麒麟芯片係列的確能幫助他們打開目前的困境,但半導體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芯片隻是這個產業鏈的核心終端產品之一。

而終端產品是需要一整套的工業體係來製造的。

儘管目前中芯國際接下了麒麟芯片的代工,足夠他們當下使用了。

但隨著矽基芯片納米進程的進一步提升,麒麟9100芯片七納米的雕刻進程,和目前頂尖的芯片已經有一段差距了。

比如蘋果今年即將發布的17,使用的芯片是A19Pro,采用了采用台積電的2納米工藝。

亦或者是高通驍龍係列、聯發科天璣係列、三星的Exynos係列,都是兩納米或三納米的進程。

而造成差距的,並不是海思設計不出來低納米的麒麟芯片,是代工麒麟芯片生產的中芯國際無法生產!

沒錯,中芯國際同樣在米國的打壓範圍內,它無法從阿斯麥AMSL公司購買到頂尖的EUV紫外光刻機。

沒有EUV紫外光刻機,就難以生產5納米及5納米以下進程的芯片。

這是目前的瓶頸,也是華國在半導體領域最大的問題。

因為芯片不單單是芯片,而是一整套半導體產業鏈的結晶。

但在這一領域,他們落後地的確有些多。

雖然說眼下這位徐院士帶領的星海研究院在碳基芯片上已經有了重大的突破,但想要將碳基芯片的性能拉到和高端矽基芯片同等的地步,恐怕還需要至少兩三年的時間。

難道好不容易看到了希望,華威又得再耽擱幾年的發展時間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