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恐慌的英特爾(2 / 2)

不過幸運的是,在這個時代,他和華威,乃至華國,都迎來了希望的曙光。

當半導體領域這個最大的技術壁壘被他們突破後,全世界就再也沒有了任何能夠阻礙他們騰飛的桎梏了!

在徐川和任正斐放鬆心情閒聊著的時候。

華國之外的土地上,幾乎在世界上可以說得出話的國家,都在乾一件事情!

那就是研究《探索》期刊最新發布的兩篇刊物《探索·總刊》與《探索·材料學》!

米國,加州聖克拉拉英特爾總部。

在這座占地麵積龐大的辦公大廈,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大廈群的高樓中,此刻人來人往,匆忙一片。

華國的《探索》期刊突然釋放出來的兩篇和碳基芯片相關的論文,對於英特爾這個半導體產業領域的霸主來說,可謂是一刀捅在腰子上。

更關鍵的是,這兩篇論文還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徐川教授署名的。

誰都不知道碳基芯片是否真的已經完成了,誰也不知道矽基芯片和矽基半導體的末日什麼時候會到來。

總部大樓中,某間會議室中,一場緊急會議正在召開。

英特爾的總裁、總工程師、總設計師、商務部門的負責人、設計部門的負責人.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英特爾的大部分往常根本就看不到的各種高管,甚至還有國會那邊的議員。

而像這樣的會議,英特爾這幾天已經召開了好幾場了。

“吉姆,關於《探索》上公開的那兩篇論文,什麼時候能夠出結果?碳基芯片技術是否真的能做到上麵描述的一樣?華國在碳基芯片上的研究到底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今天你必須要給我答案了!”

會議室中,英特爾的總裁帕特·格爾辛格看向坐在一旁的總工程師吉姆·凱勒,臉上麵無表情的詢問道。

在芯片領域,吉姆·凱勒有很高的聲望,是英特爾花重金邀請來的。

這位總工程師曾幫助過特斯拉打造自動駕駛芯片,也曾在AMD、蘋果等多家公司擔任過重要職位。

聽到這個問題,總工程師吉姆·凱勒有些頭疼的扭了扭酸脹的鼻梁,最近這幾天的瘋狂加班讓他都有些扛不住了,無論是精神還是肉體都相當的疲憊。

深吸了口氣,強行打起精神後,他看向帕特·格爾辛格,搖了搖頭開口說道:“老實說,我不知道。”

“不知道?”

歎了口氣,吉姆·凱勒有些頭疼的開口道:“如果是光憑借《探索》期刊上公開的兩篇論文,我們其實是很難判斷出對方在碳基芯片上的發展的。”

“從風格上,我們對比以前那位徐川教授的論文,可以確認《探索》最新一期的總刊和材料分刊登陸的兩篇論文都是他親自的寫的。”

“而以他的學術能力,我們要想從中找到一些可用的信息,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至於華國是否真的做到論文中所描述的碳基芯片.”

停頓了一下,他看向帕特·格爾辛格,接著道:“以我個人的看法來說,大概率真的做到了。”

“至少,在高密集成碳納米管陣列這項技術上,是毋庸置疑的。”

“至於基於高密集成碳納米管陣列的高性能碳基芯片是否已經有了成品,還有待商榷。”

“但站在一位芯片設計師的角度上來說,如果在碳基芯片領域解決了高密度集成碳納米管陣列這個最大的問題,那麼製備出完整的碳基芯片是遲早的事情。”

聞言,帕特·格爾辛格迅速追問道:“如果是基於這個,我們還有多長的時間?”

吉姆·凱勒揉著太陽穴思忖了一會,才開口回道:“芯片的設計和製備是一件相當複雜的工作。”

“高密集成碳納米管陣列是碳基芯片研究過程中最大的一個問題,但其他方麵的難題也不容小覷。”

“華國什麼時候能夠研發設計製造出具有商業化價值的碳基芯片,整體需要看對方在這上麵投入的資金和資源。”

“在低端芯片領域,至少在28納米進程以下的芯片研發上,他們擁有相當完整的產業鏈。”

“如果是以28納米的芯片進程研發為界限,恐怕留給我們的時間隻有最多兩年左右。”

“如果是華國調集資源,全力完成碳基芯片的研發,那麼這個時間可能會縮短至少一半。”

兩年、縮短一半。

聽到這個回答,英特爾的總裁忍不住投了腦袋。

在高密集成碳納米管陣列這個碳基芯片的核心難題已經解決了的基礎上,華國是否會集中國內的生產資源配合全力研發碳基芯片,這是個用腳指頭思考都能知道答案的問題。

而按照吉姆·凱勒的推測,留給他們的時間最長隻有一年了。

一年,夠乾點什麼的呢?

會議室中一片寂靜,就在這時,坐在對麵的事業部的負責人兼英特爾的副總裁米歇爾·約翰斯頓忽然語氣低沉的開口道。

“可能.情況比我們現在預想的更加糟糕。”

聽到這話,所有人都看了過來,這位在擁有25年英特爾工作經驗的副總裁臉上的表情並不是多麼的好看。

她低沉著語氣有些沮喪的開口道:“根據我們之前獲得的消息,早在一年多前,華威就已經不再滿足於做芯片設計、開始涉足產業鏈的上遊了。”

“而在2024年的時候,華國還專門開辟出了繼可控核聚變、航天產業之後第三大半導體產業鏈。”

“一開始的時候,我們都以為這第三大半導體產業鏈是針對矽基芯片和矽基半導體的發展來的。”

“畢竟目前市麵上成熟的半導體行業就隻有矽基材料。”

“但現在回過頭來仔細的思考一下,或許在去年他們開辟的第三大半導體產業鏈,就是為碳基芯片而做準備。”

“可能在更早的時候,他們在碳基芯片技術上,就已經有了突破,隻不過現在才公開而已。”

聽到米歇爾·約翰斯的分析,會議室中陷入了一片恐慌的情緒中。

如果說還有一年的時間留給他們,儘管短暫,但英特爾仍然能夠想辦法來解決和渡過這個難度。

但如果說現在華國就已經研發出了具備商業價值的碳基芯片的話,那他們麵對的隻有全麵潰敗這一種可能性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