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對於整個人類文明來說,這都將是創曆史性的一天,創曆史性的記錄,也不是所有人都會為之慶祝的。
尤其是那些一直將航天看做是米國與生俱來的驕傲與文明的米國人,心中更是充滿了失落,甚至是不願意去麵對這一事實。
但不管他們是否願意麵對,是否願意承認,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競爭對手,在航天領域已經遙遙領先了自己。
所有人都很清楚,這一場新世紀的太空競賽,米國已經徹徹底底的輸了。
他們,再也沒有了其他任何的借口,來偽裝航天領域自己還和華國在同一水平上.
在全國人民熱烈的慶祝著載人登火成功的時候,另一邊,遙遠的火星之上,正一片繁忙。
在走出了登火艙,插上了國旗留影紀念後,四名宇航員便展開了一係列的活動。
首先要做的毫無疑問是將兩台熒惑係列登火艙上火星車、攜帶的物資等相關設備全都釋放出來。
站在火星的地表,江新林眺望了一下四周的景象,四周一片荒涼,遍布著各種礫石和沙丘,廣袤紅色平原在陽光的照耀下,猶如被斑斕的顏料輕輕撫摸過的畫布。
入目所見,除了他們外再無任何生命的痕跡。
他沒有看到熒惑二號的痕跡,不過江新林很清楚,熒惑二號那邊就在他們的東邊,相距他們大概兩公裡左右。
這一次他們挑選的降落地點是火星赤道極樂平原中的科林托隕石坑。
雖然說是隕石坑,但科林托隕石坑的占地麵積非常龐大,直徑寬達整整十五公裡。
它是極樂平原上最年輕的大型撞擊坑之一,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正是撞擊坑的中心區域。
大約230萬年前,一個巨大的小行星從遙遠的太空飛來,在火星表麵掀起了滔天巨浪。
當它呼嘯而下,激烈撞擊火星地殼時,龐大的能量使其一分為數百萬億萬,噴出無數大大小小的碎片。這些高速射出的隕石片激烈轟擊著周圍的火星土壤,在四麵八方無數處鑿出了新的坑洞。
而除了遍布隕石坑外,這場撞擊對火星地形的改造還體現在其他痕跡上。
例如,科林托本身就是一個特殊的坑洞。
在核心區域的內部地麵,也就是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上,地貌比外圍低了約一公裡左右。
科學家推測,這是由於當時衝擊發生的時候這片區域正被一層水冰所覆蓋著。
而撞擊的高溫高壓將水冰迅速氣化,導致劇烈的氣體脫離,進而讓地麵的坑洞內塌陷下去,呈現出如今的麵貌。
對於火星探測來說,科林托及其隕石坑無疑是一筆寶貴的遺產。
它不僅可以幫助人類了解火星當年這一場撞擊事件的全過程,還能夠更容易的采集到更深次的火星基岩與曆史悠久記錄更多信息的土壤。
更關鍵的是,在上一次的無人探測考察行動中,他們確認各種手段科林托隕石坑存在著少量的水冰資源。
這可能是撞擊時的遺留,也有可能是隱藏在土星地底數公裡之下的水資源在遭遇撞擊後暴露出來的。
這些水冰資源並沒有直接裸露在地表,而是被一層厚厚的火星灰所覆蓋著。
另外,據超聲波的考察,在主撞擊坑的周邊,距離他們目前所在區域十公裡左右的次級隕石坑底部,可能存在一個位於地底十五米的冰層水庫。
這對於首次登陸火星的宇航員來說,無疑是一個寶藏。
畢竟對於登火行動來說,水資源是首先必須得確保的東西。
尤其是對於後續可能會在此地建立的前哨科研基地來說,它更是意味著淡水資源和氧氣。
如果在這裡的考察一切順利的話,那麼瀚海號航天飛機將會選擇嘗試性的降落在次級隕石坑中。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