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行星發動機(2 / 2)

“如果采訪比較長的話,你們抽時間去金陵那邊也行。”

熊偉兆看了眼手表,連忙道:“夠了夠了,我這邊已經讓酒店經理準備好了會議室,那就耽擱徐院士一些時間了。”

一邊說,他一邊朝著孫雨彤遞了個眼神。

孫雨彤迅速上前,笑著說道:“麻煩徐院士了。”

“不客氣,小事而已。”

一行人來到北海酒店的一間會議室,簡單的聊了兩句話後,孫雨彤笑著問道:“徐院士,那咱們正式開始采訪如何?”

徐川點了點頭,道:“可以的。”

“第一個問題,是關於未來的。在可控核聚變技術實現後,我們都想問問,它能給我們的生活、地球環境等各方麵帶來哪些改變?”

聽到這個常規的不能再常規的問題,徐川笑了笑,道:“要說可控核聚變技術實現後,能帶來的改變,那可就太多了。”

“恐怕三天三夜都不一定能講得完。”

微微頓了頓,他思索了一下,接著道:“如要說最大也是最明顯的改變,那就是和電力有關了。”

“如果是生活在金陵的朋友,哪怕現在還沒開始,但他們應該也能體會到電價的變化。以前金陵的民用生活電價大概是六毛錢一度,而在破曉示範堆完成並網工作後,電費將變成兩毛錢一度,下降了整整三倍。”

“這對於炎熱夏季,命都是空調給的朋友來說,電費帶來的負擔會急劇降低。就像網絡上的一些朋友說的,以後可以二十四小時背著空調出門了。”

笑了笑,徐川接著道:“當然,我個人並不建議這麼做。畢竟背著空調出門實在太累了。”

聽到這句話,孫雨彤忍不住莞爾笑了笑,她也沒想到,這位徐教授還有這麼幽默的一麵。

徐川也沒太在意這方麵,接著道:“對於社會來說,電費的降低,將意味著各行各業的急劇發展這些都是可以預測到的問題。”

“至於對地球的生態環境環境的影響”

思索了一下,他用最簡單的方式進行描述:“在可控核聚變技術實現後,溫室效應、二氧化碳的過度排放等問題,將得到很大的改善。”

“這取決於能源的使用種類,將從傳統的化石能源轉變為可控核聚變的電能。”

“而眾所周知的是,化石能源的使用,無論是煤炭、汽油、天然氣亦或者其他的,在燃燒做功的時候,都會釋放出大量的總熱量和溫室氣體。這些是導致目前地球生態環境急劇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孫雨彤點了點頭,好奇的問道:“那是否可以理解為全球的生態環境,碳中和等問題都將在未來得到緩解,甚至是解決?”

徐川點了點頭,道:“可以這樣說。在可控核聚變技術實現以後,這些問題能得到很大的緩解。甚至從相對長遠的角度來說,它們能得到的徹底解決。”

“畢竟,可控核聚變技術燃燒的氘氚,釋放的是中子與氦三。在發電過程中,無論是二氧化碳還是其他溫室氣體都是沒有的。”

“而對於聚變熱能的利用,核聚變裝置也遠比普通的發電設備要更強。”

孫雨彤點了點頭,繼續道:“第二個問題是從網絡上挑出來的,在提這個問題前,我想先谘詢一下徐院士您有沒有看過或者了解過《流浪地球》這個或者電影?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將跳過這個問題。”

“當然,後續的報道中這段也會剪輯掉的。”

徐川有些好奇的看了她一眼,不明所以的點了點頭,道:“有過一些了解。”

孫雨彤:“是這樣的,有網友想問問您,在去年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中,電影中提及的行星發動機其原理就是核聚變,您如何看待這一科幻方向?在您來看,電影中展現出的行星發動機等核聚變應用場景在未來能否成為現實?”

聽到這個問題,徐川有些感興趣的挑了挑眉。

不得不說,這個問題相對比上個問題來說,提的還是有那麼些多一點點水平的。

思索了一下,他組織了語言開口道:“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利用核聚變作為能源來驅動龐大的行星發動機,這是科幻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更是作者對未來科技的期待,特彆是對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途徑——可控核聚變能的期待。”

“對於可控核聚變技術來說,一旦實現應用,像海水淡化、星際旅行等因耗能巨大而望而卻步的工程均有望在核聚變的支持下得到快速發展。”

“至於電影中行星發動機等硬核科技以目前的認知來看,的確有些遙不可及。但隨著未來的重大發現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突破,在未來或許可以成為現實。”

“當然,如果要建造如此巨大的行星發動機,無論是對於結構材料,還是可控核聚變本身,都是一種極大的奢望,至少需要再經曆數輪突破,或許才有希望。”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在行星發動機中,使用的聚變原料是常見的石頭。其原理是“重元素聚變”。”

“重元素的聚變是核聚變反應更高級的形式,它一般隻發生在大質量的恒星內部,像太陽這樣質量的恒星內部也不可能發生重元素核聚變,隻有比太陽質量大八倍以上的恒星才可以實現鐵元素的聚變。”

“而目前我們實現的可控核聚變技術,使用的原料是氫的同位素氘氚。它隻需要1500萬攝氏度左右就可以達到聚變條件。但是比它高一級的氦元素的聚變就需要近2億攝氏度了。”

“可如果要使得常規的石頭,其主要成分一般是二氧化矽、碳酸、氫氧化鈣等物質產生核聚變現象的話,需要的溫度至少需要在二十億攝氏度以上。”

“儘管理論上來說,這是可以做到的。”

“但這項技術,對於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來說,這是一種無法想象的核聚變技術。雖然理論上可以,但要在現實中實現太難了。”

“哪怕是我,也無法給出一個實現它的預判時間。”

PS:晚上應該還有一章,不過不確定能否在十二點前發,老規矩,十二點前沒發出來,那就第二天早上起來看吧,順帶求一下月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