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高頭村村長夠熱情,上次大江的人去的時候,又是送菜,又是送果子,還給幾個大江的人張羅了一桌農家菜。
就差就著桌上的雞骨頭拜把子了。
這次村長也是咧著大笑臉,一早就在村口等免費勞動力.啊呸,是等自家兄弟!
看到泱媽的記者心裡有些怵,趕緊回去換了件筆挺襯衫,因為他也有一個小采訪。
這下他高低得拜個把子了.
拍攝團的人在做準備,小記者在化妝。
周瑞則坐在路邊的樹蔭下,背稿子。
白曉鶯坐在周瑞旁邊,看著周瑞認真的樣子,突然說道:“周總。”
“嗯?”
“你想好了麼?”
“什麼?”
“走到台前。”
周瑞抬頭看了一眼對方,這姑娘表情上看不出什麼偏向。
“其實吧,走到台前也是不得已,即便沒有泱媽的事情,之前以外界對我的關注度,已經算走到台前了。”
“那些關注,都放在我個人身上說實話,並不是我喜歡的方式。”
“反之,如果將這些關注,引導到‘無人機’上,則會減輕放在我‘個人’身上的壓力,對那些真正涉及保密的信息,也算是一種保護。關注度可能無法消滅,但卻可以引導。”
“引導到產品身上,引導到技術身上,用來助力無人機技術儘快鋪開在社會麵,也算是廢物利用吧。”
舉個例子,餘大嘴出名吧?老婆是誰?有幾段情史?家在哪裡?
誰會關注?大家隻關注他的產品,他的發布會,他的遙遙領先。
周瑞覺得這種程度的出名,他還是能接受的。
白曉鶯見周瑞說的有趣,輕笑道:“彆人求之不得的知名度,在你這是廢物?”
幾頁紙的稿子,周瑞很快就記熟了,將稿紙放在一邊:
“怎麼說呢?有的人靠知名度才能做事,所以知名度是他們的本體,有些人做事之餘獲得了知名度,屬於實打實的附屬品。”
“當然,很可能會給你們的工作增加了難度,先提前道個歉。”
“這個周總放心,就像您說的,新情況也有新的工作方法,也許反而是好事呢,如果保密工作要靠壓製目標來進行,那我們也太業餘了。”
拍攝即將開始.
第一個鏡頭,就是周瑞走在鄉間小路,和小記者一問一答,講解無人機的一些事情。
周瑞對著鏡頭說道:“我們從原始耕種進步到了現代化耕種,才養活了十幾億人,有時候不要覺得農業是很陳舊,很土的東西.其實農業上的技術變化,很多時候比城市還快,隻是城市人不敏感罷了,育種、科學種植、大棚技術.”
由於是第一鏡,這個鏡頭被現場檢查了一遍,還重拍了一遍,但周瑞依舊覺得不滿意。
總有一種泱媽特有的,一板一眼的味道。
換句話說,說教味兒太濃.
周瑞想了想,說道:“我們能試試一個新方法麼?”
幾分鐘後,周瑞站在重型卡車的側麵,離卡車十來米的地方。
攝像機以一個低角度,將周瑞、卡車、天空一起拍在一起。
周瑞對著鏡頭說道:“給大家看個東西。”
然後打了一個響指。
下一刻,背後的貨廂外壁被打開。
幾乎同時,無數的無人機,從其中蜂擁而出。
跨過天空,衝向藍天,然後全部圍繞著周瑞頭頂盤旋。
周瑞張開雙手,以無數無人機為背景,仿佛這片空間的控製者。
對鏡頭微笑道:“未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