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這個可能,並且以公司現在的氛圍來說,可能性很大。
那就不對他進行規則上的約束,沒有任何管理上的監督麼?當然不能。
況且出發點是一心為公司,實際工作不會變麼?
國家補貼的道理,也是一樣的。
沒人有義務,對他100%信任。
所以沒必要有情緒。
周瑞道:“首先,國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距離一萬銷量也好,距離10%耕地麵積也好,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補貼是一個爬坡過程,當市場成熟,技術進步後,補貼的金額、適用範圍,都會出現一個‘退潮’,我相信於組長也很清楚這一點。”
“關鍵點在於,‘農神’有沒有必要大力推廣,有沒有必要去助推一把。”
於組長心裡微微點頭,這位周總比他想象中的成熟,沒有因為開場的有意刺探就亂了方寸。
周瑞攤開手道:“‘開明智能’是一家公司,我們不可能培養自己的對手,甚至還在儘力避免任何競爭者出現,但這和‘農神’是否能助益農業發展,並沒有任何關係。”
“農神補貼與否,隻取決於它是否有這個價值,亦或者你們能不能看到這個價值。”
調研組的幾人,除了於洋,都在低頭記錄,沒有因為周瑞擲地有聲的話語,有任何異狀。
他們並非第一次接觸企業了,很難從他們的行為上看出什麼。
準確的說,今天來的人,說是談判專家也不為過,氣氛相當壓抑。
從始至終,說話的隻有於洋一個人。
於洋:“那我換個說法,如果國補設立,您如何讓監管能夠介入這個過程。”
周瑞早有準備,從甘媛手上接過一份文件,推到了於洋的麵前。
“其一,我可以對分管部門公布‘農神’的成本構成,時時更新,也接受監督抽查。”
“其二,數據中心會對農業部門開放,‘農神’的工作記錄,工作畝數都接受監督,本身這塊功能就需要農業部門、地質部門的配合,才能快速建立數據庫。”
“其三,我想要的,遠遠不隻是國補,我需要更多的行政層麵上的支持,‘農神’從生產、到銷售、再到工作,整個鏈條對分管部門來說並不是‘黑箱’,所以伱們也有多種渠道來了解實際情況,也必須參與進來,承擔應有的責任。”
“其四,那就是我,以及開明智能,有著優秀的實力,和更優秀的未來,不是那種指望著補貼才能活著的皮包公司,沒有‘農神’,我們依然是一家年營收數百億的大型企業,簡單來說,出事了,我們認罰,且有的罰。”
這份初步方案,是和李主任、元老共同商議下,定的基調。
李主任和元老,都對農業部門的運作邏輯,國家補貼的顧慮,有著很多經驗,他們一輩子都在和相關部門打交道。
甚至元老還集結了一些農業領域的科學家、老前輩、“國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骨乾,寫了一份“聯名倡議”。
表達了對“無人機標準化農業”的支持。
於洋接過文件,沒有立刻翻看,而是交給了旁邊的副手。
這位“談判專家”,注意力永遠在周瑞身上,盯得很緊。
“貴司確實發展迅速,不過這並不算我們首要考慮的內容,周總,問一個不相乾的話題。”
“如果農神看不到太多盈利,為什麼你會花費精力推廣,而不是聚焦於其他業務上?“
”在我看來,也許您花時間研究點彆的,甚至寫寫歌,都比聚焦農業更合理一些。”
身邊的甘媛,王濤,背後的李主任,都看向了周瑞。
甚至調研組裡,不少低頭書寫的人,尤其是那些年輕,也偷偷瞄向了眼前這個風頭正盛的企業家、名人。
周瑞笑了笑,說道:
“因為我還年輕啊,如果年輕人手上有著改變世界的鑰匙.”
“那當他們看見了孔,就一定會想插進去試一試!”
(本章完)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