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海外的暗流湧動,並不會影響周瑞的腳步,他已經將“鯤鵬”的一部分材料需求,發給了林廣榮,讓其先熟悉熟悉。
鯤鵬的材料需求,來自於係統對他記憶的抓取,而他的記憶裡的東西,則來自於他自己的所知,和造船廠設計“畢方”時,楊如彬提供的一份工業情況總彙。
當然,當時給到的資料,都是偏航空方向的。
但基本可以認為是比較全麵的。
除非民間藏有高手。
而那些“微微超出”的部分,等鯤鵬現世更“落地”的時候,再有針對性的處理,實在搞不定。
可以考慮進行招標,摸排一下。
周瑞事後還叫來了國際業務部的張遙,憑借著“過於順利”的海外擴張,張遙現在算是晉升管理層了。
周瑞給他打了個預防針,讓他在北美那邊,業務擴張腳步收縮一下,最好少投固定資產,搞搞網購就得了。
張遙起初是一頭霧水的,這年頭做生意出海,哪有不重視美國的。
能在美國上市的,才是好公司,能在美國賣的,才是好產品,這種想法在這一代人心裡,並不少見。
年初“海外事業部”拓展到北美的時候,還有一輪密集的媒體報道呢,各路媒體毫不吝惜讚美之言。
周瑞隱晦的說道:“有些事情不能說,你現在也是管理層了,開明智能的業務可不僅僅是靈鳥,其他一些方麵的影響,會牽扯到很高的層麵,北美那邊鋪的太快,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張遙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想起老板的神通廣大,想起樓下那些他不能去的地方,張遙表示:我不懂,但我很認可老板的一切決定。
“您放心,我會注意的。”
周瑞點點頭:“已經投入的,比如海外旗艦店,按計劃弄弄好就行了,之後以線上模式為主,也沒必要在那邊設倉,反正老美的消費者應該習慣了14天到貨。”
周瑞意味深長的說道:“不要局限於北美,眼光要遠一些,中東、北朝、毛熊、非洲.都很有潛力。”
張遙張了張嘴:“老板中東和毛熊就算了另外兩個地方能有消費能力麼?”
“萬一有大客戶呢?你之前砂特不是爆單了?”
“.”
——————
之後的幾天裡,周瑞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軍無研究所”度過,率領著眾人在軍用無人機領域突飛猛進。
一體化作戰平台、空地協調、單兵設備,都越來越完善,井噴一般的往外冒。
當體係越來越完全,一些概念也被提煉了出來。
結合當下規劃的路線,“無人機戰”或者“軍用無人機”,已經不足以概括了。
考慮到將來對外公布,要有威懾力,也要有模糊性,更要有一種不明覺厲感覺。
於是一個更帥氣的名字,被作為內部溝通的綜合性叫法。
智能機械戰。
這名字一聽,就感覺逼格比“無人機戰”要高好幾個檔次。
而且恰好和“機械智能”有聯動。
地下一層,製造區,周瑞正在嘗試製作智能指揮艙。
這是一種可外掛,也可集成在駕駛室裡的指揮單元,當然目前還是在驗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