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歐洲文明(2 / 2)

但是天然瀝青產量卻非常低,市麵上很難有貨供應。

公元前七世紀,阿拉伯人來到埃及,對這一具具不會腐爛的木乃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們小心解開緊緊纏繞在屍體上麵的繃帶,發現裡麵有一層黑色的膏狀物體,以為木乃伊是用瀝青製作而成,於是也管木乃伊叫“瀝青”。

“mumia”就是現代英語單詞“mummy”(木乃伊)的詞源

歐洲的商人聽說木乃伊就是瀝青,感覺發現了商機,趕緊用低價從阿拉伯人手中大量購入,然後回到歐洲,通過各種渠道,大肆宣傳木乃伊的神效。

在大量的廣告效應下,歐洲人開始趨之若鶩,對這種可以祛除百病的神藥進行熱捧。

1世紀的德國醫學家傑羅姆在自己所著的書中稱,木乃伊可以治療大出血、脫臼以及骨折。

意大利醫書也有記載,說木乃伊磨成粉後,隻要和石榴花、蜜蠟等熬製成膏,就可以治療潰瘍、膿瘡和各種腫瘤。

如果把這種膏體敷在皮膚表麵,還能治毒蟲咬傷,緩解關節疼痛和骨質增生。

就連著名的物理學家波義耳和說出“知識就是力量”的英國哲學家培根,都對此深信不疑,而且大力推崇。

一時間,木乃伊就成了歐洲各大藥鋪裡高價出售的神藥,王公貴族們紛紛搶購,以擁有木乃伊的多少為榮。

他們除了把親朋好友喊來欣賞外,還把它們磨成粉,混到咖啡和茶裡,進行服用,以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法國國王弗朗西斯甚至還將磨成粉的木乃伊,放在荷包裡隨身攜帶,以備不時之需。

埃及人原本想讓肉身永遠不壞的木乃伊,就這樣被歐洲人一具一具地吃掉了。

時間一長,原本就不屬於批量生產的木乃伊,開始變得供不應求。

那些想繼續從中大撈一筆的商人,開始大肆挖掘中東地區的墳地,將埋在裡麵的木乃伊悉數刨出,高價出售。

到了後來,實在無法找到貨源的商人,就把目光投向了路邊一具具無人認領的死屍,請人將他們仿造成一具具木乃伊,然後高價賣給那些有錢又有需求的王公貴族。

這種吃屍體的狂熱甚至還向外衍生,那些消費不起木乃伊的底層人就將目標轉移到了其餘的死人身上。

他們會聚集在絞刑架邊,在犯人被行刑後一擁而上,試圖分到一杯新鮮的人血,甚至還研究出了不同死法的人藥用價值也不同。

許多人認為中醫的以形補形很離譜,但實際上歐洲人更迷信這東西。

即使是到0世紀初,木乃伊還在德國的醫藥目錄中。

所以,要是從1世紀開始算到0世紀,歐洲這種吃屍體的狂熱已經延續了八百年了。

歐洲人自詡文明的根源,嘲諷彆人什麼都吃,野蠻血腥。

但要說經典,還得是這老歐洲的傳統菜係。

不過話說回來了,埃及人的文物保護意識也是夠可以。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埃及人把修鐵路發現的木乃伊用來燒鍋爐了,屬實是孝感動天了。

夏亞的視線繼續在這些目的中找尋。

做為一個擁有數千年曆史的古文明,這片土地大大小小的墓地真是多的數不勝數。

如果不是有千裡眼的話,那就得真的是得拜托文物追獵犬大不列顛人跟法蘭西人了。

但即使如此,夏亞也花費了不少精力。

最終,他將目光鎖定在了一處十分巨大的金字塔上,他的視線透過金字塔看見了內部的景象。

其實除了外部的整齊排列的大石頭之外,金字塔內部其實還有一些不太規則的石頭跟填充了一些沙石,也不知道是因為歲月的風化還是當時建造的一些員工偷懶了。

國王墓室是法老木乃伊最終的安放處,被厚重且堅硬的花崗岩包裹。

花崗岩比石灰石硬得多,這意味著它更難加工也更難被破壞。金字塔的大部分石塊都是石灰石,隻有在關鍵區域會用花崗岩。

不過金字塔的墓室內卻是空空如也,無論是屍體還是寶物全都沒了,應該是已經被盜走了。

這座金字塔應該是這附近的土地上最大的一座,有理由懷疑這應該就是那座傳說中的胡夫金字塔……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